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醫療、健康保險
需要長期看護 醫療險不夠!
文/鄭慧菁 | 2010.02.01 (月刊)

月霞在照護八十歲臥病癱瘓的婆婆四個多月後,親手以枕頭悶死婆婆再向警方自首,面對偵訊時,她彷彿解脫的說,連日照顧婆婆的勞累,無人體會,還要面對家人無情的責備,令她身心俱疲。這麼做,對彼此都是最好的結果…

長照資源不足看護工也累翻

這個不幸的新聞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台灣目前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高達十.五四%,超過二百四十萬人,(根據聯合國定義,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佔整個社會人口超過七%就是高齡化社會),經建會預估民國一○八年,老年人比例將達十四%,進入超級老化社會,壯年工作者負擔扶養比率,將成為每兩人就需扶養一位老年人。如果沒有完善的規劃,屆時故事中的月霞,會不會變成是你、是我,或是他?

不只親近的家人不堪負荷,即使外來的看護工,也無法全年無休的待命。一位在某安養中心工作的女性就說,中心裡的外籍勞工,白天要照顧十二至十八位老人,晚上甚至超過二十位,沒有自己的房間,只能睡在老人身旁,一旦向老闆反映自己不堪負荷,就會遭到被遣返的威脅,只能終日拖著疲累的身心,照顧病榻上剩一口氣的老人。

政府有十年長照計劃民眾知道的不多

因為長期精神耗損所衍生出的社會問題,愈來愈不容忽視,長期照護(簡稱長照)資源不足,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經建會原規劃一百年開辦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簡稱長照保險),可能因民意支持度未達五成而變得遙遙無期。

難道在長照保險開辦之前,需要長期照護成員的家庭,只能坐困愁城,陷入周而復始,惶惶不可終日的萬丈深淵?行政院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處長鄧素文表示,民眾可以妥善利用社會資源來減輕家庭負擔。她指出,政府對身心障礙及老年人有多項福利政策,自九十六年推行「長期照顧十年計劃(簡稱十年長照計劃)」以來,更將政策加以整合,在全台灣各縣市地區設「長期照護管理中心」,整合社區長照資源,提供失能者在地化的長照服務。

只要因先天或後天身心功能限制,導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全部需要他人協助或照顧,持續超過六個月以上,符合長照資格的民眾,可以向地方政府申請,長照中心會派專業人員前往瞭解後做出需求評估,提供包括居家照顧、居家護理、居家復健、喘息服務、機構照顧、交通接送、輔具購租、居家改善等服務。每半年重新評估一次,以檢視服務是否需要調整。

長照需求包括生活照顧及健康照護二個層面,鄧素文表示,一般個案及家屬最常需要的是生活照顧協助。各項服務中,由衛生署負責推動的居家護理、居家(社區)復健服務,主要幫助維持或改善個案身心功能;喘息服務能在照顧者呈現負荷過重前提供休息時間,支持家庭持續照顧的能量,減輕照顧者身心壓力。

許多人認為,尋求外界協助,彷彿代表不夠孝順、不情願照顧家人;將患者送到日間照顧中心,似乎要把照顧責任丟給別人,顯得自己不負責任。但是,孤軍奮鬥通常導致兩敗俱傷,照顧者的健康嚴重耗損,被照護者也可能受到某種程度的虐待。克服使用資源的心理障礙,選擇自己需要以及適合家人的服務,才能讓彼此度過難關。一旦在使用資源的過程中出現困難,可以向相關諮詢單位尋求協助,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

有社會福利自己也要提前準備

家中有長期看護人口,需要準備多少費用?目前市面上外籍看護每月費用約在一萬五千~一萬七千元,本國看護每月費用約四萬~六萬;安養、照護機構每月平均收費約二萬~三萬。除此之外,長照的周邊費用更是驚人,林林總總的耗材,例如紙尿布、衛生醫療用品等,還有購置輪椅、特殊衛浴、照護器材,尿管、鼻胃管、氣切管,以及特殊食物等,使安養照護費用更為可觀。

在政府準備的社會資源之外,若想擁有良好的長期看護品質,尚需仰賴長期看護保險來補強。

長期看護險與醫療險無法互相取代

由於國人對於長期照護的認識普遍不足,在選擇保單時往往只注意到醫療險,而忽略長期看護險的重要性。新光人壽商品開發部協理曾崇育表示,國人平均餘命逐年延長,所需要的不再僅有一般手術或住院給付,更需要按月給付的長期看護保險金。

國泰人壽數理部專案精算經理凃薏如表示,長期看護險與醫療險主要的差異在於「功能」與「給付時機」。醫療險減輕了投保民眾在疾病醫療費用上的負擔,並藉此提升保戶的醫療就醫品質;而長期看護險則是當保戶喪失自理能力後,進一步提供額外請人看護的費用。

此外,一般醫療險大多以住院醫療為給付前提,而當傷病導致需要長期看護時,前期的住院、手術期間能獲得醫療險的補償,後續短則數年、長則數十年的照護所產生的龐大費用,一般醫療險沒有給付。因此,長期看護險提供的是現行醫療險不給付的項目,兩者無法互相取代。

長看險投保率低使用率高

儘管長期看護保險在未來的使用率愈來愈高,但是投保率卻非常低,開辦至今投保率僅一.三%,而世界其他先進國家,如美、法、德等投保率也約在一%至三%左右,投保率與其受重視的程度,顯然不成比例。凃薏如認為,原因出在民眾對長期看護風險意識不足,加上對長期看護認定的條件及標準不夠瞭解,間接影響投保意願。

長期看護保險中的長期看護保險金,可以提供病患得到較好的照護,也較有機會回復至更好的狀態,立即給付的金額也可讓病患家屬申請專業照護人員,提供喘息空間。而且長期看護保險設計為「限期繳費、終身保障」,因此,曾崇育建議,越早投保愈好,可以較低保費獲得較長時間保障,同時減輕未來經濟負擔。

凃薏如分析,比例上老年失能人口是長期看護的主要對象族群,但年輕失能族群需要看護的時間往往會拖延更久,相對地開銷也就更大。所以趁年輕替自己建構適足的長期看護險,才符合風險規劃概念,建議國人在經濟能力足夠的情況下,趁早開始長期看護險的規劃。

久病床前無孝子,不是子女無情,而是能力不及。當政府準備了基本的服務,進入長期照護的人,想要獲得更妥善的照顧,就要及早規劃、未雨綢繆,人助也要自助。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華南金控:深入校園舉辦金融科技創新大賽 扶植台灣金融新力量
華南金控為扶植「台灣金融新力量」及持續提升集團年輕數位化品牌形象,與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據科技與...
健康醫療百科
拚愛滋「90-90-90」目標 感染流行畫下句點!
2017年10月31日止,全國1~10月累計本國籍新增愛滋感染者總數為2,164人,較去年同期(1,...
財產保險
<電視節目>車禍傷亡一天上千人 強制險21年累賠450萬人次
行走在台灣的車輛多達 2,187萬輛,換算平均每一公里有500輛以上的汽機車,其中,光是機車就超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