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為了H1N1疫苗的施打狀況不如預期,衛生署長楊志良數度在不同場合激情演出,包括在電視專訪中落淚,和在國民黨中常會上報告時炮火四射,痛斥媒體製造恐慌。這樣的楊志良,看起來比較像他數度槓上的某電視談話性節目的「名嘴」。比演技他絲毫不遜色,但是拼人氣則需要一點時間等待民眾檢驗。
任何一個民主國家的媒體,總是令政府機關又愛又恨。看看衛生署一方面大力撒錢在媒體做宣傳廣告,另一方面楊志良則一再痛批某些媒體理盲、濫情,「要有點水準、有點倫理」,就知道。
這種微妙的關係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有一種叫做情緒性流行病的「疫情」透過媒體很容易散播,卻很難收拾。如果深諳媒體操作這門既是商業也是藝術的功課,就很容易操控或反操控民眾的想法,造成莫名其妙的全面性恐慌或不知其所以然的樂觀。
記得去年媒體開始報導H1N1疫情可能大流行的新聞時,很多民眾因此罹患對疫苗何時上市、來不來得及在疫情擴大前施打、自己排在哪個施打順位,以及疫苗到底夠不夠的「恐慌症」。
幾個月之後,好不容易上市的疫苗並沒有帶來擠打潮,反倒在媒體不斷報導幾起疑似施打疫苗致死的事件後,出現緩打潮。
其實不論去年疫苗上市前民眾的不安,或今年傳出疑似疫苗致死事件後的拒打效應,都是情緒性「流行病」的一種。
只要有一點利多或利空消息傳出,股市就突然大漲或暴跌,同樣也是一種集體情緒的表現。傳說哪一張保單即將停售,就會出現停售前大賣行情、網路上開始流傳甚麼食物有防癌功能,就可以吸引很多買家…,這些都是典型的情緒性流行病。受「感染」的民眾,跟被感冒等病毒感染的人一樣,雖然出現症狀卻不知所以然。
過去這種情緒感染的傳播途徑是耳朵與嘴巴,速度不夠快、層面不夠廣,因此不會釀成社會或政治問題,但是現在透過平面或電子媒體、網路等,不論散播時間之快或空間之廣都十分驚人,更不受國界限制。一旦形成負面「輿論」,就很難收拾。
我們期望政府官員都能正視情緒性流行病的威力,而媒體這個最重要的傳播途徑也必須更加謹慎過濾「病毒」,才能減少社會不必要的傷害。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產險表現亮眼 網路投保達3億元根據產險公會統計,今年前3季產險業的網路投保金額高達3億元,比去年全年業務總額1.93億元的表現更亮... | 市場訊息 華南金控:關懷弱勢長輩 陪長輩登85大樓共享午宴
華南金控自民國101年起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攜手合辦「華南真好,永遠不老」,巡迴全臺偏鄉舉辦... | 市場訊息 凱基人壽:50世代熟齡族照過來 龍年善用美元保單保障加倍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國富統計調查發現,2022年底家庭部門平均每人淨值為新臺幣(以下同)688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