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根據戶政統計資料顯示,以全台共九百多萬戶數來看,一人戶超過三百三十萬戶,亦即不到三戶就有一戶是獨居,其中雖有節稅需求而分戶設籍的因素,但單從六十五歲以上一人或兩人老老居住者也將近一百萬戶,因此衍生的問題就不單是長照,更關乎於「孤獨死」的社會現象。
而日本比台灣更早邁入超高齡社會,早於二十多年前即已立法防制孤獨死的問題,電視節目【健康保險大家談】特別邀請台日雙方的專家學者一起探討,從日本為孤獨死所作的防制措施,看台灣政府與民間機構所努力的現況和未來挑戰。
從日本的孤獨死事件 看台灣一百萬戶老人獨居
前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暨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指出,「孤獨死」這三個字是從日語轉變而來的。他說,早期在東京擔任記者時,有一則新聞的點擊率在排行榜連續數週都是第一名,就是報導「日本靜岡縣發現一個獨居老人的遺體,坐在廁所裡,而且已經白骨化。」這則一兩百字的簡單訊息並不是什麼殺人事件,卻足以引發各種聯想。
日前知名演員中山美穗的猝死事件也引發大量關注;年僅五十四歲,因為冬天洗熱水澡,血管熱脹促使血壓突然下降,腦部供血不足而暈倒,引發熱休克,「問題就出在她是一人獨居,如果當時有人發現並即時扶她離開熱氣蒸騰的浴室就沒事了。」他同時指出,日本每年約有一萬五千人因為熱休克而死亡。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接著表示,「孤獨死」雖不限於高齡者,但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約四百三十九萬人,而老人獨居已近一百萬戶,由此衍生的孤獨死問題已不容忽視。她進一步指出,「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兩年期間曾調查六都一千多位獨居高齡者,發現將近五成的長輩在三個月內沒有接到任何一通電話;可想而知,若在冬天突然發生腦梗塞或心臟病,或不慎跌倒,可能就因為沒有任何救援系統而失去生命。」
孤獨死衍生老人租屋問題 為補房東經濟損失有保險
臺中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教授曾耀鋒表示,日本NHK於二○一○年以孤獨死為主題拍攝的紀錄片中,內容提到「一年有三萬兩千人在無人知曉情況下離世,且無法查明身分」的數字非常令人震驚,「幾乎相當於台灣一個小鄉鎮的人口全數消失,而且完全聯絡不到親屬可以來領取骨灰。」
矢板明夫接著指出,目前日本每年孤獨死已超過十萬人,一般都是先由員警判斷事件發生的原因,若無親屬處理後事則為典型的孤獨死,而延伸的問題也相當多,包括遺產處理和遺物的繼承,以及房屋的清掃和後續出租等。
其中以身後事而言,日本寺廟會以「無緣佛」的方式祭拜,台灣則採聯合公祭給亡者送行。對於亡者所遺留的不動產和財產,台灣則依法規先行公告,如有親屬在國外,也會透過外交部協尋,直至確定找不到人,才歸為國家所有。
孤獨死可能於數日、數月後才被外界發現,因孳生蟲鼠、臭味等而有清潔的問題,也會影響到房東的出租權益,甚至整個社區的房價,導致房東不願意租屋給獨居老人,如此一來,又把獨居老人打成弱勢。張淑卿表示,在台灣多由全國社福中心的志工協助打掃房屋,而最大的困擾就是幫獨居老人找房居住,「儘管民間團體已倡議國家社會住宅,釋出一成租屋給高齡者,但相較當前的獨居狀態仍顯嚴重不足。」
曾負笈日本求學的曾耀鋒亦有深刻觀察,「日本有保險業者,針對孤獨死推出少額短期的保險商品,提供房東購買,萬一房客發生孤獨死的問題,就會交由特殊業者做清除和消毒的專業服務,同時也會填補在此期間所發生的租金中斷或房價下跌等經濟損失。」但矢板明夫直指,這類所謂的「孤獨死保險」將隨著孤獨死的狀況愈來愈多,保費自然會再提高,對房東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日本發動國家力量 台灣建構一里一村一據點
當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孤獨死勢將成為隱性存在的社會問題。日本為化解「孤獨危機」,於二○二四年四月正式實施「孤獨.孤立對策推進法」,並將「孤獨.狐立對策擔當室」設於內閣,如同台灣的行政院轄下部門,以發動國家力量,確立中央和地方的分工機制,組成支援團體和培訓專業人員,並建立全國性的資料庫,發掘藏在社會角落的獨居長者。
其中,曾耀鋒認為該法挹注「一起生活」的概念頗值得台灣參考,「畢竟孤獨不限於老人,中年失業或有社交恐懼的年輕人也存在於生活周遭,若能從中小學教育提早認知到一起生活的相互關心,必可化解深沉的孤獨感。」至於整體的實施成效,矢板明夫表示因推行時間未久尚難以評估,但基於日本的高齡化現象急劇發展,若不透過立法將更形嚴重,只能逐步實施之後再通過修法改善。
台灣雖還未針對孤獨死立法,但張淑卿表示,高齡社會白皮書於二○二一年行政院公告中,列有加強獨居老人的政策,包括三大要點,首先為「清查列冊」,以確實掌握獨老戶數;二為「科技導入」,如安裝緊急救援系統;三為「社區互助」,以加強社會參與。
她接著指出,「在社會福利方面以『一里一村一個據點』的概念,於全台設立將近五百個社會關懷據點,協助區域性的高齡服務。」對於部分因心理或身體障礙而無法參與社會活動的長者,民間團體也發動社區互助的概念,推展所謂的「孤獨處方箋」,讓受過訓練而健康的中高齡長輩定期探訪獨居老人,並協助建構新的社會鏈結,以在地「新的家人」為觀點,遇有難過的關卡皆可主動求援。
強化社會參與 以積極意識面對老後生活
誠如矢板明夫強調,防制孤獨死必須深入地區和社團的連結,如設立專線電話,或由民間組織「守護隊」定期探望獨居老人,「但更重要的是當事人必須積極參與社會,例如日本老人最近流行的『門球』運動,有點像高爾夫球,短短幾步路就可推桿進洞,加上組隊球賽的舉辦,若可引介獨居長者參加,即可達到定期聯繫的效果。」
而工作也是積極參與社會的另一種形式,「在日本常見七、八十歲的長者開計程車,但台灣法律規定職業小型車只能開到七十歲,看起來像是保護高齡者,其實是剝奪工作權,也是一種歧視。」矢板明夫認為,只要定期通過有關視力、判斷力和體力的合格檢查,就應該發予職業駕照。
張淑卿也強調,社會參與確實可降低孤獨死,而台灣於二○二○年倡議中高齡和高齡就業促進法,目的即為鼓勵六十五歲退休後也可持續工作,以保有與人互動的健康活力;或加入台灣民間流行的志工行列,包括慈濟、社區、教會或廟宇等單位的義務服務,也可延續個人的生命價值。
此外,矢板明夫說,「整個社會也應該改變對養老院的觀感,對於入住養老院,長者和子女也不該畏怯於外界投以『人生失敗』或『不孝』的眼光。」而養老院的服務措施也有待提升,例如有的日本養老院會模擬大富翁遊戲,長者若完成散步或簡單的認知考試等項目,即可獲得院內專屬假幣,可以參加各種博奕遊戲,製造歡樂。
不只靠社區和社團 更要發揮全社會的力量
有關社會參與的部分,矢板明夫提到日本於二○○○年開始推動「介護保險」,「只要四十歲以上都要強制收取保險費,就像是在繳稅,等到年滿六十五歲就可申請使用不同的介護服務,如居家服務、日照中心、入住介護機構、租借生活輔具等,以活絡老人和社會之間的聯繫互動。」
曾耀鋒以居住日本的親屬使用經驗表示,「他本來患有中風,使用介護保險之後,一週去三處不同的日照中心勤做復健,果然成效不錯。」他進一步說明,介護保險為全民社會保險,可確保穩定的財源收入;但台灣長照二.○是透過遺贈稅、菸酒稅、房地合一稅等補充性稅收來支撐老人的照顧體系,未來無論財源或照顧品質都將受到挑戰。
矢板明夫也強調「發揮全社會的力量才能長治久安」。他回想當時日本的執政黨在推行介護保險時,也被媒體和在野黨批評得體無完膚,使政黨支持率大幅滑落,但幸好咬牙挺過了。因此建議台灣及時掌握當前強勁的經濟力,趁勢倡議類似的保險制度,否則等到經濟水平滑落再推動就來不及了。
然而,立法終究曠日廢時,先以商業保險來看,長照險或實支實付型等醫療險所連結的「外溢保單」概念不啻是自助的選項,鼓勵保戶透過健康檢查或運動目標的達成而獲取保費優惠。誠如張淑卿呼籲,與其擔憂二十年後的孤獨,還不如現在重新擬訂老後的第三人生,包括居住、工作、健康管理和財產分配的妥善安排,「尤其要選擇世代共榮的居住環境,讓年輕人和高齡者透過彼此的學習和互動,達成互助共好的安老社會。」
編輯推薦 | ||
健康醫療百科 改善體內濕氣 精神煥發好體力台北林先生是個生活規律的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正常上下班,三餐盡可能達到營養均衡,注重養生的他,連睡覺... | 市場動態 2020【保險保障獎】~保戶人數認證 讓產壽險保戶的好口碑肯定你! 晉升超人氣保險良醫!由『現代保險教育基金會』主辦的2020【保險保障獎】~保戶人數認證 http... | 市場訊息 宏利投信:退休規劃應再提早 臺灣投資人須尋求專業退休規劃建議最新宏利投資者意向調查顯示,雖有三分之二的臺灣投資人已有為退休儲蓄(66%),但許多人並未及早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