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最in的線上保險健診
文/馬瑞璿 | 2007.12.01 (月刊)

網路功能越來越厲害,許多人甚至透過網路解決民生大事,要在網路上為自己的保險健診,當然更沒問題!

讓「DIY」保險健診更容易

國人越來越能接受保險的概念,但因「人情保」盛行,很多人根本不清楚自己保了哪些險種,更別提保障是否足夠了。

有些人因為隱私,不願找業務員為自己的保單做健診;有些人則是怕麻煩別人,不好意思請業務員做保險健診;有些人害怕再被推銷,所以不敢找業務員;有人則是已經淪為保單孤兒,想找業務員也找不到。

線上保險健診因此成為一種新選擇。雖然此類系統在完整性上仍有進步空間,但在不斷的改良之下,逐漸成為可靠的保險健診方式。

目前,國內已有多家保險公司著手開發線上保險健診系統,並且具備許多功能,比如保單資料、保額明細、保費繳交明細等,有些甚至還可提供保障分析圖形、分析說明等更具體易懂的資料,對有上網能力的保戶來說,「DIY」保險健診也因此變得更容易。

線上保險健診系統功能大躍進

近年來,隨著保險公司越來越重視網站服務,線上保險健診系統也開始成為越來越顯眼的項目。

但各家保險公司的線上保險健診系統,功能各有不同。大部分系統僅提供自家保戶使用,而且只有基本的風險試算功能,比如定存試算、投資試算、退休規劃等;但也有資料庫功能強大的系統出現,在提供保險健診服務時,可涵括市面上所有保險公司的保單,而且不限於自家保戶,民眾只要輸入自己的保單、年齡、性別等資料,系統就可以自動為民眾進行風險分析,並提供建議。

線上保險健診系統的3大疑惑

線上保單健診系統相當好用,不過,針對最常見的3大疑惑,本刊為消費者解惑,讓每個人都能安心使用線上保單險診系統。

<疑問1> 隱私會不會被人家看光光?

「隱私權問題」是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問題,擔心輸入個人資料後,被網站管理者不當使用,或者藉此進行推銷活動。

這可能是多慮了!

以目前的情況來說,僅限自家保戶使用的系統,保險業者不但有保密義務,而且還有「防火牆」設計,除非保戶同意,即使公司內部人員,也不能接觸。至於不限自家保戶使用的系統,一般也僅要求使用者鍵入「姓名」、「性別」與「生日」3項資料,其他如身分證字號、電話、地址等項目,使用者不用填寫,所以也不需要擔心資料外洩。

如果消費者還是擔心,業者建議,不妨使用假名或簡稱,基本資料也不需要全部填寫,同時拒填身分證字號。

<疑問2> 一定要輸入全部的資料嗎?

使用線上保險健診系統時,有兩個項目一定要正確,就是「性別」與「年齡」。因這是計算保費的基本項目,如不確實,後續試算出來的結果,也都會變得沒有參考意義。

此外,保單名稱、繳費年期、保險金額、保費等項目,也都應該確實填寫,若有任何錯誤,都會影響保險健診結果的正確性。

<疑問3>如何選擇線上保險健診系統?

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功能不盡相同的線上保險健診軟體或系統,功能及適用範圍不盡相同,民眾與業務員可分別選擇適合的系統。

一般民眾大多不具備保險專業知識,因此,使用保險公司提供的線上保險診系統,基本上就已經足夠。而保險公司設計的系統介面與功能,比較簡單,民眾只要依照指示輸入資料,即可獲得一份易懂的保險健診結果,輕鬆了解自己的保障風險與缺口。

而業務員則因大多受過專業訓練,加上要儘可能滿足保戶的各種理財需求,所以需要功能更強的保險健診系統。除了大部分保險公司目前都有開發這類專供業務員使用的保險健診軟體外,市面上也有系統業者開發的保險健診系統。

讓電腦搭配人腦  最有保障

善用線上保險健診系統,固然有助於消費者快速的找出保障缺口,使用上也很方便,但電腦畢竟不比人腦。

對多數消費者而言,若能再透過保險專業人士為自己說明,應該可以獲益更多。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保險經紀人要打國際盃!
今(二○一五)年開始,金管會釋出一連串利多,大動作頒布「金石計劃」,洋洋灑灑十二項措施,改善國內金融...
市場動態
信評、再保糾紛 評議中心不受理
金管會近日公告,純屬信用評等而發生的金融消費爭議,不在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受理範圍。金融消費評議...
市場動態
去年有效契約保費成長4%
受到續年度保費加持,去(2013)年壽險有效契約保費達2.58兆元,較2012年度2.5兆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