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又是畢業時節,找工作的與增員徵才的一樣忙碌。
某些工作機會幾乎永遠有缺,因此就形成求職者市場,例如各行各業的行銷人員。求職者除了猶豫要不要從事業務工作之外,還可以在同類型公司中挑三撿四,逼得負增員責任者非得練就一身好武功不可,除了必須是資料蒐集、整理高手之外,還得會唱作俱佳,務必讓增員對象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激情,才能獲得求職者青睞,因而獲得從同業或同一家公司的不同業務主管中「勝出」的機會。
但是費盡口舌增員進來的人,很可能過不了多久就走人了,或者根本無法勝任業務工作,很多公司的業務員第13個月定著率遠低5成,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職缺較少的內勤工作,在徵才時雖然比較容易吸引求職者上門,要維持人力的質與量也比較容易,但是同樣難逃高離職率的困擾。
拜資訊流通之賜,現代伯樂與千里馬配對成功的機會大增,但動不動就分道揚鑣,也變成見怪不怪的現象。最近勞委會的一份統計資料就指出,去(96)年,工作未滿一年就轉職的超過80萬人,而3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更有8成7曾經換過工作,且每人一年平均換2.7個工作,轉職率創歷史新高。
越來越多人加入「閃跳族」俱樂部似乎已經變成一種十分普遍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雖然令企業主或業務主管困擾,但是就如同越來越多複雜多變的異性關係一樣,穩定、長期的承諾似乎已經逐漸從許多人的價值觀消失。
因此企業必須在這樣的趨勢中,摒棄傳統思維,找出最實際的徵才策略,尤其是必須發展組織的業務主管,必須及早打破「有人就好」、「越多人越好」的迷思。否則主管就得老是在當新人保母,而企業就永遠在投資於不知道下個月還來不來上班的員工。因為新人總是需要一點時間才能進入狀況,閃跳族越多,企業的生產力必然降低。
至於閃跳族本人,也未必能夠獲益,因為在每次轉職之間往往必須經過一段適應期,畢竟不同的公司環境、文化、同事、工作性質必然有相當差異;「下一個工作會更好」的夢想能否實現,其實奠基於自己在前一個工作長期累積的寶貴經驗。轉職本身並不等於更好,尤其過於可觀的轉職紀錄,往往成為自己未來獲得好工作的絆腳石。
| 編輯推薦 | ||
健康醫療百科 結核菌侵入腦部 導致昏迷不醒結核菌竟然跑到腦部作崇!一名婦人在旅遊後,回家開始發高燒、昏睡,到鄰近診所檢查,醫師初步判斷是由流感... | 人壽保險 保險業核保差異化管理 明年4月上路金管會為加強保險公司核保能力,避免重大詐保事件發生,22日祭出保險業核保差異化管理措施,明年4月1日... | 醫療、健康保險 尿液異常保險可能拒保
阿吉的健康檢查報告中,出現尿液潛血反應及尿蛋白異常,但因工作繁忙,未做後續追蹤診療。直到陪伴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