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產險業跨足 傷害險市場燃戰火
文/吳秋蓉 | 2004.06.01 (月刊)

意外傷害事故自民國56年以來,便一直在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上列名,根據91年度衛生署的統計,意外傷害事故甚至已以6.69%的占率擠進前五大死因。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意外災害事故不斷,不斷提升民眾的意外災害風險意識,引發對相關保障商品的需求。

想買意外險? 產壽險公司都有賣!

現在民眾若想藉由投保的方式,分散意外傷害風險,在壽險公司或產險公司都可找到相關商品。針對意外事故所設計的保單,在保險法稱為傷害險,而壽險業普遍稱為「意外險」,產險業則稱為「傷害險」;而產險業所慣稱的意外險,主要是指非以財產為承保標的的險種,例如各種責任險,及其他非傳統險種,例如工程險、犯罪險與其他新種保險,包括傷害險。

不過,產險公司可以賣傷害險是最近2年的事,而且是經過長期努力爭取到的。

傷害險的保險標的雖然是「人」,但因為保險期間都為1年或1年以下,經營技術與產險相近,因此有人稱之為「中間性商品」。而這一類商品究應歸由產險公司或壽險公司經營,各方見解不一,各國實務亦有差異。

例如在英美各國,傷害險大多歸類為「非壽險」(Non-life)業務,主要由產險或專營傷害險的保險公司經營。所以,類似瑞士再保Swiss Re刊物所公布的全球保險狀況,都是以此分門歸類產壽險業的相關數據。但在台灣,傷害險則被歸類在人身保險內,並由壽險業經營。目前29家壽險業者中,只有郵政壽險沒有販售任何意外險商品,保德信國際人壽則沒有販賣團體傷害險。

而產險業則一直到87年1月保險法修法後,才開始可以附約方式兼營傷害險業務,但由於以附加險方式經營確有諸多不便,因此90年7月再度修法時,便進而允許產險業得以主約方式販售傷害險。目前除了亞洲產物尚未加入、聯邦今年已退出傷害險的販售行列之外,其餘21家產險公司都有推出傷害險商品。

產險業加入戰局 壽險傷害險業務遭排擠

雖然傷害險並不是壽險公司最重要的業務,歷年來保費占率最多也僅在一成上下,但是不論對壽險公司本業盈餘的貢獻度,或業務員為客戶規劃保險時搭配的靈活度上,傷害險卻有小兵立大功之效。因此在修法開放產險業經營傷害險的過程中,面對可能產生的排擠效果,壽險業的反彈與抗拒不難理解。

表面上看來,自從產險業可以附加險經營傷害險之後,壽險業的傷害險保費收入,由88年的467億、89年的517億、90年的555億、91年的596億,乃至92年的615億,看起來非但沒有減少,反而一路呈現向上攀升之勢。

但若由產險業正式可以主約販售傷害險的這2年來看,91、92年壽險業的傷害險保費收入分別為144億、151億,成長率僅為4.8%,但同期產險業卻由20餘億增至49億,成長145%,短短一年之間,產險業的新契約業績量已由壽險業的1/7增至1/3。

再看產險公會的統計,今年第一季,產險業傷害險簽單保費收入更已達到19.5億,一躍成為在產險業排名繼汽車險、火險與財產責任險之後的第4大主要險種。反觀壽險業,第一季個人傷害險保費收入才16.33億,雖尚未加計團險部分的保費,但若就這一兩年產壽險業傷害險保費的成長趨勢來看,在新契約保費規模上,產險業已有後來居上的跡象。

顯然,壽險業擔心的排擠作用已慢慢浮現。隨著消費者接收「產壽險公司都有賣意外險」的資訊越來越頻繁,傷害險已然在過去井水不犯河水的產壽險業之間,悄悄燃起戰火。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發燒伴隨排尿困難 可能是急性前列腺炎
家中的男性長輩突然感覺身體特別虛弱、發燒、尿不出來,怎麼辦?醫師提醒,有可能是罹患急性前列腺炎...
市場訊息
中國人壽:關注身心障礙族群 深化金融友善服務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截至今年第一季止,國內身心障礙者人數已逾119萬,占總人口比率突破5%註1,不僅...
市場訊息
花蓮理想大地渡假飯店:暑假一站玩到底 全台飯店唯一 主打親子豐富自然行
有一種假期,是全台暑假唯一主打豐富親子大自然活動行程,特別有專屬兒童的小小自然客;有一種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