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誰說老了不能動
文/何楷平 | 2014.10.01 (月刊)

一位老先生彎著腰、拄著柺杖,一跛一跛地走在人行道;旁邊一位身形削瘦的阿公,坐在輪椅上,一臉茫然、眼神空洞;另一頭,一群剛跳完韻律操的阿婆,談笑風生地快步走過。同樣都是高齡人口,為什麼他們的樣子,差這麼多?

台灣平均餘命逐年攀升,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18年台灣將邁入高齡社會,到了2060年,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五個人當中,就有兩個老年人。

人口老化所衍生的問題,和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直接關係。根據統計,台灣老年人口的醫療支出,占全民健保醫療資源的30%以上,此外,台灣的自殺率雖逐漸下降,但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自殺率卻居高不下,由此可見,「老化」不僅對長輩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更可能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運動可抗老,讓身心都健康

「老化」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層面,其中,最容易觀察到的就是生理老化,例如骨質流失造成的骨質疏鬆、骨骼萎縮,這也是老年人容易骨折的原因,此外,內臟的老化,像是肺臟彈性降低、胸腔壁結構改變,也會導致老年人的肺活量降低、容易氣喘。

心理老化的現象,則包括不容易改變想法、個性變得內向、容易憂鬱、認知功能退化等,如果生活沒有目標、缺乏子女關心,也可能讓老年人自我孤立。

如何減緩「老化」所衍生的健康危機?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說「運動一小時,延壽一小時。」運動不僅可減緩老化的速度,降低罹患慢性病的機率,研究更證實,運動有助於降低焦慮、舒緩壓力、減緩認知功能退化。換句話說,規律且適度的運動,有助於延緩老化,讓老年人不只活得長壽,更活得快樂。

年紀大了,運動不會受傷嗎?

國人普遍認為,隨著年紀的增加,身體功能逐漸退化,老年人應多在家休息,避免外出運動。

對此,醫師強調,運動和年齡沒有太大的關聯,而是和個人的身體功能有關。

「不論是什麼運動,只要還能動,都應該去嘗試,不要被年齡侷限。」臺大北護分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李世代認為,運動沒有年齡之分,只要運動時沒有疼痛、不舒服的感覺,就應該多運動。臺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陳思遠也提到,即使患有慢性疾病或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只要還能動,依舊會鼓勵他們從事運動。

研究證實,人的體能自六十歲起,每年約下降1%,但若提高活動能力,就能減緩50%的老化速度。換言之,體能衰退和老化有關,常見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等,更被證實與運動不足有密切關聯,因此,也被稱為「運動不足症」。

研究證實,適當的運動可以延後體能老化10至15%。但是,所有的運動都適合老年人嗎?何謂「適當的運動」呢?

退化性關節炎,水中運動減緩關節壓力

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輩有一半患有退化性關節炎,一般民眾認為,退化性關節炎只能仰賴藥物或是手術治療,但這兩種方式都有副作用。

適度運動可以預防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對於患者來說,正確的運動方式也有助於改善關節機能、防止病情惡化、延長關節的使用年限。李世代表示,水中伸展運動特別適合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因為水的浮力,可以減輕關節承受的壓力,水的阻力也能增加肌力訓練。

高血壓,耐力性運動降低血壓

對高血壓患者而言,除了調整生活作息之外,適當強度的規律運動,被視為是控制高血壓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李世代說,耐力性運動有助於降低血壓,高血壓患者可以從事有氧運動,例如健走、游泳、騎腳踏車等。

此外,高血壓患者應避免長時間激烈運動,或是從事需要突然憋氣的運動如舉重。醫師建議,運動前後要確實緩和、熱身,以增加身體溫度,防止血壓過度升降,也應避免在寒冷、悶熱或溫差過大的環境運動,以免血壓迅速飆升。

糖尿病,有氧運動,控制血糖、血脂

運動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進而有效降低體脂肪、增加肌塊、控制血糖和血脂,糖尿病患者適合從事能夠加強心肺功能、肌肉強度和肌肉耐力的運動,像是健走、慢跑、登山、舞蹈、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此外,也相當適合從事舉重訓練、負重輔助器訓練等阻力運動。

另外,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低血糖藥物之後,應避免空腹運動,並

適時補充容易吸收的醣類食品,以防止血糖降低。

一起動起來,提升社交力

現代社會以小家庭為主,子女生活忙碌,即使能夠無微不至地照顧長輩的身體健康,也很容易忽略「心理」的健康:老年人長期獨自在家,很少有機會交朋友,生活茫然、沒有目標,缺乏人際關係,久而久之將逐漸喪失社交能力。

適當運動不僅有益身心健康,對促進長輩的人際關係、增加社交機會,也有意想不到的幫助!陳思遠指出,相較於「一個人運動」,「一群人運動」已被證實可以明顯改善老人的憂鬱症狀,不但有利於排解負面情緒,更可以增加老人的社交能力。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也認為,團體運動對老人身心健康特別有效,「當他發現,有人比他更老、行動比他更不方便,他就會開始相信自己是做得到的。」老年人一起運動,不僅能增加人際互動、建立社交網絡,同儕之間的激勵效果,也有助於提升學習意願。

活到老,動到老

「老年人也有運動的權利。」林依瑩強調,運動並非能力問題,而是意願問題,身體功能老化,不能當作不運動的藉口,即使是坐輪椅的老人,只要調整運動的方法,依然有運動的能力。她舉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輔導成立的不老棒球隊,球員平均年紀高達70歲,他們將原本的棒球規則,進行適度調整,例如把壘包之間的距離拉近,讓老年人在跑壘時不會太累;禁止滑壘,避免老年人運動傷害等。

長輩不願走出家門、甚至排斥運動,子女應該怎麼辦?林依瑩建議,除了口頭鼓勵,更應該透過實際的陪伴,讓長輩養成運動的習慣,久而久之,就能體會到運動對健康帶來的好處。

運動永遠不嫌老,只要維持規律、適當的運動,不但可以增加體能、減緩衰退、降低慢性病的發生機率,更重要的是,運動可以舒緩壓力、排解負面情緒、建立自信心與自尊,讓生命健康、愉悅、有尊嚴地延續。

 

 

 




編輯推薦
人壽保險
不買保險理由5:「保險都是騙人的」其實是被不懂保險的人騙
如果保險是騙人的,為什麼全世界可以被騙超過300年?台灣還為保險業訂立「保險法」、設立「保險局」?國...
市場訊息
台灣人壽:TeamWalk健康企業大賞 揪企業健走愛地球 2.7萬人邁出100億步 等同繞臺灣6,800圈
最佳健康企業就是你!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灣人壽」)鼓勵企...
市場訊息
富邦產險:兒童節禮物!富邦產險推《萬事保研究所》風險教育系列繪本
兒童節即將來臨,富邦產險今年持續以兒童生活風險為主題,於兒童節前夕推出兒童風險教育系列繪本,可於富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