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咽喉逆流症(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LPR)病患到門診時,常主訴有喉嚨感到異物感、喉嚨很卡、持續有痰的感覺、常要清痰,病患就診時常會擔心喉嚨是不是有長腫瘤,造成有東西卡在喉嚨裡面,來門診時常要求進一步檢查。有些患者甚至有聲音沙啞之情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上官瑋娟解釋,相較於胃食道逆流症狀,咽喉逆流症患者坐著就會有咽喉逆流感受,而胃食道逆流病患是躺著症狀才較明顯。
上官瑋娟說,咽喉逆流症的病因,有些學者認為是上食道括約肌問題,且咽喉逆流約佔耳鼻喉科門診10%病患人數。而胃酸逆流通常是由於含酸性物質,除了鹽酸之外還含有酶(特別是胃蛋白酶)、食物殘渣、膽酸和細菌。逆流發作也可能涉及液態胃內容物,特別是在食道下部,咽喉逆流有學者提出主要是氣態之細小氣態膠體(aerosol),暫時性的下食道括約肌鬆弛也可能誘發此情形,一旦氣態膠體到達喉咽,就很容易接近鼻腔、鼻咽和下呼吸道。
咽喉逆流症的診斷,大多數患者是根據臨床症狀、內視鏡檢查進行診斷輔以消化道酸鹼值監測(pH monitor)。門診上可用軟式或硬式喉鏡檢查喉咽部位。喉鏡下,常會有喉咽部位的紅斑或水腫。而Belafsky等學者提出咽喉逆流症狀評量分數Reflux Symptom Index (RSI)大於13以上[表一]及咽喉逆流內視鏡檢查評量分數Reflux Finding Score (RFS)大於七分以上[表二],亦可以輔助臨床醫師進行診斷。
上官瑋娟針對咽喉逆流症的治療列舉以下幾點:
(1) 飲食及生活習慣調整:戒菸、減少酒精攝取、避免碳酸飲料、減少咖啡飲用、減少高脂肪食物攝取、睡覺時可讓床頭抬高、減重、餐後三小時內避免躺下來。
(2) 藥物:用以減少逆流的次數以及改善食道功能。
(3) 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4) 藻酸鹽(Alginate)。
(5) 外科手術治療:藥物無效時才考慮。


(本文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強颱凱米創8年來最嚴重災情!恐寫下「颱風洪水險」賠款新紀錄?凱米颱風重創南台灣!睽違8年首個登陸台灣的強烈颱風凱米,於本週三、四侵襲台灣,不僅罕見讓全台連放2天... | 市場訊息 富邦金控:參與臺灣大學校園徵才博覽會 攤位諮詢人潮眾多 富邦MA計畫招募29個組別!業界最廣最多元富邦金控2日參與臺灣大學校園徵才博覽會,攤位諮詢人潮眾多,富邦金控及各子公司主管、同仁到場提供職缺諮... | 市場訊息 富邦證券:全球央行降息風調降基準利率 美國市政債受關注 可關注相關投資機會長達10年的股市多頭逐漸走到後期,投資人不免擔心市場震盪可能對資產造成影響,開始未雨綢繆,建置避險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