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上午烈日炎炎,下午大雨傾盆,天氣悶熱又潮濕,大暑過後,天氣持續升溫,水氣反覆蒸騰,濕氣越來越重,身體也跟著容易「濕肥」。
中醫師表示,一般人容易在這種季節經由口鼻吸入不少水氣,同時,現代人因熱而貪涼犯懶,身體吸收過多的水分或缺少活動,影響水氣排出,也會累積不少濕氣而滯生濕邪。
濕邪的症狀包括晨起倦怠、頭易昏沉、皮肉鬆軟或四肢重墜感及關節酸痛等;程度明顯一點,就會有腸胃症狀發生,如腹悶氣脹、食慾差伴有反胃、排便稀軟或黏膩等。
儘管可能產生不少症狀,節奏緊密的都市生活仍讓人疏忽這些問題,長久下來,身體變成濕氣重的體質,就容易水腫跟發胖,成為現代男女老少的通病。就中醫觀點《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所以因濕邪外侵或內生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脾胃虛損,導致水腫跟肥胖。這種體質,容易小腹凸及臀、大腿腫胖情形,尤其有小腿粗大情形,嚴重時會按壓有凹窩出現,這都是由於濕性趨下的關係。
如何面對濕氣導致身體轉變成濕性體質,而發生的下半身肥胖呢?中醫師表示要「健脾益氣、滲濕利水」。中藥可以使用白朮來健脾益氣或茯苓來淡滲利濕,但是預防更勝於治療,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與運動更重要。
飲食建議除了注意營養均衡,食材應該以高纖與蛋白質為多,碳水化合物與高脂肪則較少,口味清淡,食用過程中宜細嚼慢嚥,飯後應該靜慮,因此不管坐或行,都要放空,減少接觸影音或3C產品,避免干擾氣血在脾胃的運作。
此外,應看重早上7點到11點這段期間,就中醫理論上是脾胃經絡運行的時候,因此早餐是三餐的重點,應該質要好、量要夠。又脾主肌肉,運動上建議多鍛鍊下半身肌群,加強肌肉收縮,促進氣血循環,由外影響臟腑,來強健脾胃功能,如進行慢跑、單車、游泳等。
由於現在社會工商繁忙,多數上班族下班後沒有足夠時間進行較大的活動,建議可以進行健身運動如深蹲、橋式、棒式等,如果想柔性活動身體,可以選擇瑜珈來進行經絡的展延。但不管甚麼運動或活動,希望都是至少一週3次以上,每次30分鐘,長期實施才能獲得健康效益。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群益投信:美暫緩升息、歐擴大QE 持續寬鬆貨幣政策 歐美股票基金表現佳美國聯準會10月最新利率會議決議暫不升息,加上日前歐洲央行也表示為解決持續性低通膨帶來的隱憂,將有可... |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攜手荒野保護協會為河川把脈 台中烏溪健檢大調查發布 近110萬公升廢棄物於累積河川
荒野保護協會去年發布全台首份「淡水河川廢快篩調查」,證實河川廢棄物是海廢主要來源之一,倡議從... | 投資理財 兒子不孝,如何收回信託和贈與?
老楊目前已經退休,並且從台灣搬到大陸居住。老楊在移居大陸之前,已經贈與一間房屋給他在台灣的獨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