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上午烈日炎炎,下午大雨傾盆,天氣悶熱又潮濕,大暑過後,天氣持續升溫,水氣反覆蒸騰,濕氣越來越重,身體也跟著容易「濕肥」。
中醫師表示,一般人容易在這種季節經由口鼻吸入不少水氣,同時,現代人因熱而貪涼犯懶,身體吸收過多的水分或缺少活動,影響水氣排出,也會累積不少濕氣而滯生濕邪。
濕邪的症狀包括晨起倦怠、頭易昏沉、皮肉鬆軟或四肢重墜感及關節酸痛等;程度明顯一點,就會有腸胃症狀發生,如腹悶氣脹、食慾差伴有反胃、排便稀軟或黏膩等。
儘管可能產生不少症狀,節奏緊密的都市生活仍讓人疏忽這些問題,長久下來,身體變成濕氣重的體質,就容易水腫跟發胖,成為現代男女老少的通病。就中醫觀點《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所以因濕邪外侵或內生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脾胃虛損,導致水腫跟肥胖。這種體質,容易小腹凸及臀、大腿腫胖情形,尤其有小腿粗大情形,嚴重時會按壓有凹窩出現,這都是由於濕性趨下的關係。
如何面對濕氣導致身體轉變成濕性體質,而發生的下半身肥胖呢?中醫師表示要「健脾益氣、滲濕利水」。中藥可以使用白朮來健脾益氣或茯苓來淡滲利濕,但是預防更勝於治療,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與運動更重要。
飲食建議除了注意營養均衡,食材應該以高纖與蛋白質為多,碳水化合物與高脂肪則較少,口味清淡,食用過程中宜細嚼慢嚥,飯後應該靜慮,因此不管坐或行,都要放空,減少接觸影音或3C產品,避免干擾氣血在脾胃的運作。
此外,應看重早上7點到11點這段期間,就中醫理論上是脾胃經絡運行的時候,因此早餐是三餐的重點,應該質要好、量要夠。又脾主肌肉,運動上建議多鍛鍊下半身肌群,加強肌肉收縮,促進氣血循環,由外影響臟腑,來強健脾胃功能,如進行慢跑、單車、游泳等。
由於現在社會工商繁忙,多數上班族下班後沒有足夠時間進行較大的活動,建議可以進行健身運動如深蹲、橋式、棒式等,如果想柔性活動身體,可以選擇瑜珈來進行經絡的展延。但不管甚麼運動或活動,希望都是至少一週3次以上,每次30分鐘,長期實施才能獲得健康效益。
延伸閱讀:
| 編輯推薦 | ||
醫療、健康保險 新冠肺炎突襲 竄升國人第三大死因疫後新生活新常態,歷經整整三年的新冠病毒風暴,後疫情時代下的風險意識,將成為所有人的共同課題。
... | 醫療、健康保險 一筆保費三大保障 重疾險的平民保單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二○一六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六項屬於「重大傷病」,包括惡性腫瘤(癌症)、心... | 財經時勢 保險業普惠金融成效出爐 只差1項就全達標手機嗶一下就能結帳、連上指定頁面就能完成網路投保……近年來更快速便利的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