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電視節目>找出致癌源頭精準出擊 專家解密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06.01 (新聞)

癌症人人恐懼,不只因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長達三十餘年,更因治療產生的副作用,甚至反覆採行各種藥物和療法,而使身心陷入無盡迴旋的深淵。

然而時間不能等,財力、體力和精力都有限,無法一試再試。要在最快時間找出癥結,採取副作用少和療效卓越的抗癌治療,甚至因應不同的體質、職業、家庭生活等,則有賴於二○一一年提出的「精準醫學」概念。

率先引進「精準醫學」的臺北癌症中心,也於二○一七年正式以基因定序實驗室與分子腫瘤團隊,整合先進的重裝備和精銳戰力,提供個人化的精準抗癌診療方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呂隆昇在「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中指出,「精準醫學」使抗癌治療出現爆炸性的發展,血液腫瘤科主任曾慧恩甚至表示,「分子腫瘤醫學」比精準醫學更精準。

北醫癌症中心的基因檢測,皆透過國家標準認證的實驗室和分子腫瘤團隊執行。由於大部分的檢測結果顯示以多重藥物為選項,故須整合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腫瘤外科、藥物、護理、遺傳諮詢、生物資訊和臨床試驗等專家組成跨領域團隊,每月一次定期評估,針對特殊病例和基因資訊做成討論和決議,這也是歐美於個人化醫學機構和大型癌症醫學中心所使用的規格。而經過兩年運作,目前進行精準醫療者已累積四十五例。

「精準醫學除可減少試藥的過程外,最重要的意義是讓病患積極參與治療的選擇權利,醫師亦可根據數據和病人進行溝通。」分子腫瘤團隊基於醫病共享的決策,讓醫師和病患在同一客觀基礎上進行詳盡的討論,並納入個人狀況的評估,決議是否依循精準醫療的建議用藥,達到個人化的腫瘤治療。

儘管基因檢測日益進步,檢測項目也越來越多,已可快速找到癥結,但呂隆昇仍表示,「精準醫學是克服現有醫療的先進手段,並非替代現在的標準癌症治療。」他明確指出,在窮盡常規治療之後才會採用精準療法。可適用的腫瘤分為三類,一是由基因變異造成明顯腫瘤的進展,且有可針對基因使用的藥物;二是常見的腫瘤已經過多線治療而無法再提供相對應的治療方式;三是罕見的腫瘤且無適當的診療指引,而必須透過個人化的指引來使用標靶藥物。​他以常見腫瘤為例,「若拒絕手術而尋求精準療法,無非是放棄了一定會贏的選項,可說是智者不為。」

此外,精準醫療所費不貲,也須充裕的經濟做後盾。曾慧恩指出,「除了常規性的肺癌、乳癌、大腸癌,健保可給付費用之外,其餘癌症都須自費。」

精準醫學儼然已讓過去不可能的奇蹟,成為現在每天發生的現實。然而除穩定的基因技術可獲得健保支援外,無疑有更多的個人化腫瘤治療尚未納入常規,使得基因檢測和標靶藥物都花費甚高,仍有待商業醫療保險補足缺口。

 


主持人:現代保險健康理財傳媒創辦人​ 黃秀玲教授

來賓: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血液腫瘤科主任 曾慧恩(左)
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 呂隆昇(右)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武肺 死亡率超過1成!
新冠肺炎已造成全球超過300萬人確診、奪走20萬條人命,最可怕的是疫情還在繼續漫延,且病毒還在變異中...
市場訊息
台新人壽:連三年摘保險信望愛大獎
人才培育成果豐碩 專業成就保險事業 台新人壽連續三年摘保險信望愛大獎,獲獎及入圍同仁皆滿載...
市場訊息
保誠人壽:幸福人生的推手 首選分紅保單
今年初的一場疫情,打亂了整個市場經濟,影響層面擴及各行各業,也讓許多民眾對資金分配亂了手腳,甚至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