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金鐘影帝吳朋奉,日前於家中猝死,得年55歲。由文青詩人轉而成為金鐘影帝,吳朋奉留下許多作品,精湛影技獲得好評。如今驟逝,眾人皆驚訝難以置信。
雖說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但這句話並不足以讓人因此坦然面對這些過程。不安主要源自不確定感,而不確定正是「風險」的本質,換句話說,不知道自己擔心的事會不會發生(whether)、什麼時候(when)會發生、結果如何或在什麼狀況下發生(how)等這些無法事先確定的狀況,就是風險的根源。以一般人最忌談的死亡為例,雖然人「一定」會死,但是因為無法預知when與how,因此自己或至親死亡,仍是大多數人最擔心的事。
如何控制、改變、預知及因應不確定性,讓實際的狀況與結果更具可預測性與更易於掌握,就是風險管理的精髓,也是人生規劃非常重要的一環。保險當然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保險設計的前提就是以過去經驗預想各種可能,希望在保戶擔心的事發生而留下財務缺口時,提供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
設計人壽保險和年金保險,就是因為誰都無法預知自己的最後一天何時到來,萬一走得不是時候,至少能夠給仍須照顧的家人留下一筆保險金,而活得太久的人,則可以利用年金給付養活自己。死亡之所以讓人恐懼,是因為沒有人知道人生的最後一段路會怎麼走、終點如何到來,因此才會有長照險、失扶險、意外險旅平險……等保險。

想盡方法改變死亡的when與how的人也不少,有人積極健身、養生,也有人求神問卜。日本鄉間這些年出現的「猝死地藏」就是一例,據說前去參拜求個「好死」的人絡繹不絕,這個女性平均壽命超過八十七歲、男性近八十一歲的國家充斥著下流老人現象,讓不少日本人希望好死,不要歹活。
即使科技發明一日千里,聖經傳道書記載的「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這個真理近三千年仍然沒有變。每個人走向終點的when與how迄今仍是無法解開的密碼,只有在發生的當下,才能知道時候到了。
若因為這樣把自己的每一天都當做最後一天,或許過於沉重,為自己的「時候未到」獻上感謝,應該是每天早上睜開眼最值得珍惜的小確幸。
延伸閱讀:
|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摩根投信:金融市場雜音不斷 全球股市基金買氣降溫全球行情不平靜,包括新興市場股匯市下挫、中美貿易戰爭問題懸而未決,使得國際資金不論買賣金額皆呈現縮手... | 市場訊息 台新投信:勢力崛起 中國新興服務業基金火紅隨著指數底部逐漸成形,去槓桿的壓力邊際影響力下降,疊加國際股市風險偏好上升。此外,中國人行年底前仍有... | 市場訊息 奇葩保險系列:老是加班…加班險晚間10點下班賠「只要加班,就賠錢!」中國大陸這張專門為白領爆肝加班族開發的「加班險」,只要超過晚上9點下班,即可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