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當母職成為高風險職業
文/何楷平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05.07 (新聞)

有一種職業,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待命,沒有底薪、不能辭職,一旦應徵上了,可能終身不得退休,通常只有一位同事,而且這唯一的同事經常消失。待遇如此糟糕的工作,全世界竟然有二十億人在做,那就是──母親。

每兩個人,就有一人這輩子有機會成為母親。但這份工作太辛苦了,讓許多女性避之唯恐不及,深怕一旦踏進這一行,就再也不能回頭。然而,母職不但攸關社會安定、更關係國家安全,當沒人願意成為母親、新生兒人數直直落,人口老化、勞動力萎縮、經濟衰退等衝擊,將大大動搖社會及國家的根本。

全世界都在煩惱這個問題。俄羅斯從二○○七年開始推行「母親基金」,生育第二個(或以上)的家庭,可以申請二十五萬盧布(約台幣十一萬元)補貼。德國則設立兒童金,小孩十八歲之前,家長每月可向政府領取補助。

就連近年才解禁一胎化的中國,也開始拚生育率。二○一八年《新華日報》報導,有中國學者提出「生育基金」建議,規定四十歲以下男女,每月須繳納生育基金到個人帳戶,如果沒有生育,這筆基金須等到退休後才能領回。

這項看似「處罰不生育」而非「獎勵生育」的建議,引發廣大迴響,也招來不少批評。而就在同一時間,台灣托育新制也正式上路,符合資格的家庭,最多每月可領六千元補助。

紅蘿蔔大放送的獎勵措施,過去不是沒有,上路剛滿一個月的托育新制,能不能讓台灣生育率「催落去」、擺脫全球吊車尾的困境,目前還無從得知。畢竟,從事「母職」這件事,除了能力外,還要有意願。

主計處調查,超過五成女性認為「補助」可以提高生育意願;但同時也有研究顯示,有工作、收入高、住在都市的女性,生育意願較低。換句話說,沒有經濟能力、但有生育意願的女性,補助是有效的;但有能力、卻沒有意願的女性,給再多錢,她們都不會想生。

鼓勵生育,給錢不是萬靈丹,沒有錢卻萬萬不能。當母親成為一種高風險職業,女性期待的不再只是金錢,而是身處在高風險環境中,能不能得到足夠的安全感和保障。

美國詩人芮曲(Adrienne Rich)說「對女人而言,母職可以是壓迫、限制和剝奪,也可以是滋養、力量和賦權」。如果妳這輩子有機會成為母親,請勇敢面對恐懼、正視所有風險、及早做好準備,生育才有可能從子宮無形的枷鎖,變成女人幸福的特權。

 

 

延伸閱讀:

你的孩子不能保全你的人生

安全感

 

 

 




編輯推薦
調查&排名
2020全國壽險公司知名度排行榜(上)
美國福特在50、60年代已經是家喻戶曉老字號汽車品牌,但隨著戰後嬰兒潮崛起,歐美大眾的消費口味偏好跑...
人壽保險
子女未親簽的保單 會出什麼問題?
隨口一問現在的年輕族群,是否有投保保險,得到的答案時常是「爸媽好像有幫我買」、「印象中出生的時候就有...
市場訊息
富邦銀行:成都分行正式開業 四川首家台資財富管理銀行 與大陸著名書店「言几又」跨業合作 打造「書房銀行」
富邦華一銀行成都分行今日(9日)正式開業,不僅是富邦華一銀行在大陸大西部開設的首家分行,同時也是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