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健保改革的議題,隨著新任衛福部長薛瑞元上任持續發酵;與健保密切相關的商業醫療險,則是國人熟知「補健保不足」的重要工具,110年平均每人就有3.3張醫療險。
事實上,除了傳統商業醫療險,還有一些保險,可以直接或間接對健保制度或民眾籌措就醫費用有幫助。
外溢保單 間接減少健保支出
就全民健保的目的「增進全體國民健康」來看,商業保險有一些既可以滿足這類需求又可以減少健保支出的險種,例如訴求鼓勵民眾多運動、多走路、控制三高甚至體重,或打疫苗、每年健檢、癌篩……就可以獲得保費優惠或給付加碼的各種外溢保險,或者依保戶過去特定期間申請理賠狀況給予保費折扣的醫療險。
自民國95年保險公司推出第一張外溢保單迄今,已有9家公司共推出105張外溢保單,今年上半年已賣出近58萬件,民眾的接受度逐漸提高。這類保險可以鼓勵民眾注意體況、增進健康、預防或延緩疾病發生、減少民眾就醫的可能進而減少保險理賠,對站在醫療給付第一線的健保財務也有幫助。
一次給付癌症險 彈性因應癌症治療
癌症治療技術不斷推出,新藥、新療法所費不貲,傳統型分項或依療程給付的癌症險難免綁手綁腳。
癌症病患對創新治療需求殷切,據健保署統計每6元健保經費就有1元用在癌症治療,但仍有許多新藥、新技術無法納入健保給付。國人投保癌症險的風氣十分普遍,但給付項目與各項金額限制同樣跟不上新療法所需。
一次給付的癌症險是很值得推廣的商業醫療險,保險公司是否給付,只問是否確診,不問治療方式與是否住院,更不問保險金的用途,準備理賠申請文件時,癌症患者或家人、醫師都輕鬆。
年金保險 年長者醫療費用財源
只要活著就能投保、約定的時間一到就能領的年金保險,雖無醫療險之名,但定期提供的年金給付卻是亟需籌措醫療費用的長者、體弱者最直接的財源。110年台灣約有200萬人已投保年金保險以籌措一定年齡後的財源,平均每件給付14萬元,遠高於醫療險的每件1萬元。
需要使用健保尚未給付的高價新藥、新醫材或特材,有錢就做得到,這筆錢不一定要來自生病、住院、手術才領得到的醫療險,年金保險的給付條件只有一個,就是「活著」,是準備醫療費用的另類選擇,用年金保險來補健保的不足,是值得推廣的另類選擇。
更多精彩完整的文章,都在405+406期《現代保險》雜誌!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調查&排名 每3.8人就有1人投保壽險
壽險投保率是用來衡量壽險市場飽和度及民眾投保狀況的一種指標,是以壽險契約(含年金險)件數比上人... | 財經時勢 壽險業爆流動性風險?2招緩解資金壓力近日市場上傳出壽險業恐有流動性風險的疑慮,引來壽險公會大動作發新聞稿澄清。壽險業真的面臨資金危機嗎?... | 市場動態 金管會委員凌氤寶催生 保發周國端奉命懷胎產出
胡曰看到1月24日經濟日報記者黃國棟的一則「保險卓越獎 金管會主辦」的報導說,「金融監督管理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