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柏雯家中只有一個5歲大的獨子霈謙。在一個週末的晚上,霈謙坐在柏雯身上看著電視,當螢幕放映的畫面轉換成一個剛出生的寶寶熟睡的臉龐時,霈謙突然回頭問,「媽咪什麼時候生個弟弟陪我?」
柏雯這時腦中卻浮現,現在霈謙光是上幼稚園、參加園裡舉辦的才藝教室,每個月2萬元的花費跑不掉,這還不包括食衣住行的日常開銷。她聽說從幼稚園到大學,1個小孩的學費至少就要上百萬,若再加上雜費與其他支出,沒有準備4、5百萬跟本就不夠。現在養一個小孩的花費高的嚇人……,柏雯抱緊霈謙說,「媽咪決定不要再生了,專心照顧你就好。」
根據人力銀行去年針對有子女的家庭進行消費支出的調查顯示,每個月花在每位子女身上約為1.5萬元到2萬元的家庭最多。其中又以子女的教育費用佔的比例最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的媽媽對自己子女的期待,只要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總希望可以提供子女最完善、精緻的教育。可是當調薪的幅度跟不上學費漲幅與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做媽媽的不免要擔心起小孩未來的教育費用哪裡來?
要花多少? 看妳怎麼給
現在要教養一個小孩,光是準備教育基金恐怕就讓許多媽媽頭疼。可是三商美邦中九區總監王鳳雪認為自己2個女兒都還在唸小學,花費不算太大。除了補數學跟英文,2個小孩就這部分每個月花費2.5萬元,算是比較大宗的支出項目。由於她們一家跟著公公一起住,女兒平時下課有長輩幫忙照顧,無須額外負擔其他費用。
同樣有一對子女正就讀小學的陽信商銀貴賓理財中心副理黃惠雪的狀況顯然不同,她約略計算每一年用在孩子身上,包括學雜費、補習費、書籍費、旅遊、置裝費與保險費等林林總總相加,大約80萬元跑不掉。如果等孩子獨立約需要再10年,也就是說,黃惠雪至少必須再準備880萬才夠。而擔任玉山銀行敦南財富管理中心經理的臧珮如以自己的計畫為例,她預估若幫4歲與9個月大的女兒準備讀到碩士的經費,參考目前國內各級學校的教育費用,依照就讀的是公立或私立學校的差別,每個小孩大約得準備500萬到1千萬元左右。
留學、補習進修 所費不貲
至於日盛證券業務副理王麗萍,2年前就不惜花費百萬到美國待產,好讓生下的女兒可以取得美國公民權。因為不是很認同國內多元入學方案的升學方式,王麗萍準備等女兒高中畢業後,便舉家遷移到美國定居,讓女兒在當地完成大學或研究所的學業。至於預計準備多少教育費用呢?王麗萍認為,如果小學到高中以就讀公立學校來看,再配合國外的教育費用的水準,大約是400萬元。
事實上,籌措子女教育費用的多寡,除了受就讀學校所收取的學雜費用、預估學費未來的漲幅以及通貨膨脹率等因素影響外,與媽媽們期望子女接受教育的品質更有著極大的關聯。畢竟每個媽媽總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點上,於是額外的補習費用、補充的課外教材或者是才藝進修等開支,便成了每個家庭預期準備的教育基金不同的主因。
高學費時代來臨 教育花費算一算
如果小孩一路從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再唸到研究所,只計算學費需要花多少錢呢?倘若僅以公立學校每年(2個學期)的學費為基準計算(不包含學費未來調漲幅度與通貨膨脹因素),根據統計,幼稚園全天班約為2.5萬元;小學低年級約為3仟元、中高年級則是4仟元;國中是4仟元;高中一年學費約為1.2萬上下;大學是4.5萬元左右;而研究所則大約要5萬元。倘若依照正常完成學業的年數計算,從幼稚園到研究所,至少需要42.5萬元(2.5萬×3年+3仟×2年+4仟×4年+4仟×3年+1.2萬×3年+4.5萬×4年+5萬×2年)。
萬一小孩一路唸的都是私立學校,累計起來又需要多少學費呢?坊間一般幼稚園每年兩學期的收費大約在5.7萬元之譜,如果職業婦女因為工作必須安排子女全日留在幼稚園,並且沒有寒暑假的區別而以月計費者,學費每個月從1萬元到3萬多元的都有。至於國小到高中,每一間私立學校的收費差異甚大,普遍介於5萬元到10萬元之間。大學是9萬元左右,研究所則約在10萬元上下。因此,選擇就讀私立學校的話,至少需要133.1萬元(5.7萬×3年+5萬×6年+5萬×3年+5萬×3年+9萬×4年+10萬2年)。
補習費、學費調漲與通膨 別漏算
前述所計算的僅是目前學費的收取標準,假使加上補習費用的話,根據教育部調查各類短期補習班上課時數與收繳學費統計,以每期上課平均時數91.42小時來看,文理類(一般補習科目最常見的是英文與數學)學費是7仟元左右。若配合學校上下學期制,每期各補2科,則一年得付出的費用是2.8萬元。
不過,如果現在的子女還小,等到長大要用這筆經費時,就必須再加計學費的漲幅。教育部去(93)年7月已經公佈放寬學費漲幅的上限為10%,假若以此保守估計未來學費每年以10%成長,10年後學費將是現在的2.59倍、15年後將漲為4.17倍,如果從小孩才一出生到19歲上大學,則19年後的學費將會是現在的6.12倍之多。如果再加上每年4%的通貨膨脹率計算,則10年、15年與19年後的學費,將分別是現在的3.25倍、6.26倍以及9.27倍。而綜合以上所列,就能先試算出到底該為子女準備多少教育費用。
籌措子女教育基金 方法很重要
從一個小孩的教育基金,至少得從百萬元開始起跳來看,子女的教育經費的確非提前準備不可,可是該如何準備呢?王麗萍打從女兒出生開始,就幫她買了定時定額的基金,每個月固定扣款5千元。她也建議家有子女的媽媽們,不妨先衡量家庭的收入狀況決定金額,配合定期投資的方式,長期下來就可以累積一筆可觀的教育費。
而黃惠雪則是以多元的管道運用投資組合做準備。除了投資海外共同基金外,小孩出生不久後,便陸陸續續幫一對兒女投保儲蓄險。至於曾經在投顧業服務,再轉戰保險業的ING安泰TP915區經理楊美娟,幫小孩準備的教育基金的管道同樣是以保險與定時定額的基金投資為主;對於這幾年熱賣的投資型保單,由於兼具保險與投資功能也在楊美娟的推薦之列。
而臧珮如則建議準備教育基金必須依自己的風險容忍度來選擇理財商品的組合,如果是介於保守與積極之間的中立者,定期定額的基金加投資型保單就很適合;如果是較趨於保守的投資人,則建議運用零存整付的定存,到期後再轉為投保儲蓄保險。另外,最偏好以壽險做為子女教育基金的,包括了在壽險業服務的林鳳雪,以及小孩早已成年的新光五權駐區經理謝玉亭。雖然儲蓄險的投資報酬不見得比的上其他投資工具,最起碼有穩定收益,只要不解約就沒有損失風險,則是她們推薦的理由。
百萬教育基金 準備要趁早
由於每年學費費率調整與物價上漲,提前準備的教育基金勢必得隨時間拉長而跟著膨脹。果若如此,提前準備不就喪失意義?楊美娟提醒,及早規劃的好處,例如投資的複利效果,往往會展現驚人的威力。時間愈長,效果愈大,還能免除事到臨頭急需用錢卻捉襟見肘的壓力,當然是愈早準備愈好。
舉例來說,同樣是100萬的教育基金,假設學費調幅與通膨率合計為14%,投資組合的獲利估計10%,則5年後使用的話,現在開始每個月必須投入將近2萬元;可是如果同樣的條件,卻有10年的準備時間,則每個月投資1.2萬左右即可達到。
總而言之,準備籌措子女的教育經費,只要投資工具選擇得宜,愈早開始投資就能愈輕鬆,讓錢跟著子女一起長大!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台新金控:看2024經濟 吳東亮表示審慎樂觀 掌握兩大商機迎接青龍年開工日,台新金控今(15)日舉行新春團拜,包含實體及線上,共有逾千名員工一同參與,場面熱鬧... | 財產保險 不景氣下 機車族基本保險Best Buy
台灣機車數量龐大堪稱世界之最,上下班尖峰時間的機車潮更是世界級奇觀。尤其在金融風暴之後,不少人... | 市場訊息 大誠保經:《最佳誠就獎‧群英通訊處》呂聰財副總+鄭鳳君副總 眾志成城 帶領夥伴負重前行的夢想家人如果沒有夢想,就不會有所成就,但夢想是一人獨享,「願景」才能讓一群人攜手前行!
「每個人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