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老翁疝氣自己亂推 悲劇「腸子差點回不去了」
文/編輯部 |《現代保險》雜誌 | 2019.05.24 (新聞)

一名八十多歲阿公罹患腹股溝疝氣,因疝氣多年,下腹部經常鼓起,由於平時多靠自行按壓推腸回復而不以為意,但近日發現原本都自己解決的問題,卻怎麼推都無法讓腸子復位,直到就醫檢查,才發現約8公分的腸子已嚴重卡住,疼痛不堪並造成嚴重腸阻塞,緊急手術後,所幸腸子未壞死,復位及修補疝氣,才撿回一命。

醫師表示,常發生在男性身上的疝氣,又俗稱為墜腸,一般會隨著年紀漸長,腹壁肌肉組織鬆弛加上腹腔內壓力增加,造成腹內器官經由疝氣囊跑到腹腔外;當腸子掉出腹部肌肉的小洞時,如沒卡死,在適當輕壓下,腸子即可推回腹內,一旦掉入的腸子過多或是沒有及時推回,這段在體外的腸子就會開始水腫,腫起的腸子比疝氣洞還大時,此時不論怎麼推都推不回去了,這就是所謂「箝頓性腹股溝疝氣」,此時必須立即開刀處理,否則腸道或腹內器官會因長時間卡在疝氣中而壞死,嚴重時會造成腹膜炎及敗血性休克,導致生命危險。

目前疝氣主要是用手術做矯正,在沒有腸子卡死的情況下,不論是用傳統或是腹腔鏡修補手術,兩者復發率及併發症都很低,病患都能夠很快速的恢復,不過等到腸子卡住造成壞死或是腸阻塞,需要做腸子切除吻合時候,手術則會變成大傷口剖腹手術,此時只能一般外科醫師同時處理疝氣及腸子問題,通常一住院就需要半個月的療程,所以疝氣平時沒有嚴重的徵狀,容易忽略及不重視,等到出問題時,則會小刀換大刀,得不償失。

醫師提醒,疝氣的診斷並不困難,通常用眼觀察、用手觸摸就可確定,當發現肚子和大腿交界處有不明凸出物時,要盡快就醫檢查與專業醫師討論最適當的治癒方式,雖然疝氣可能經過數月甚至數年不會惡化,但未治療的疝氣,其症狀不會自行改善,如果放任不治療,受損部位容易隨著時間增長越變越大,也可能造成嵌頓性疝氣及腸壞死。疝氣手術後一至三個月內不宜提重物、劇烈及過度運動,以免疝氣再度復發,飲食上注意清淡,切記辛辣,多吃水果和蔬菜,補充維生素有利於傷口癒合。

(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手術五次都治不好?「疝氣」復發的三大主因

鼠蹊部疝氣未治療 腸管壞死恐致命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合庫人壽:花蓮發生強烈地震 合庫人壽啟動震災特別服務
4月3日上午7時58分花蓮地區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合庫人壽提醒保戶,地震發生時保持鎮靜勿驚慌,迅...
市場動態
一張「永久保固」的證書
能與「保險」親密接觸,不是一蹴可及,也非強求而來,是「隨緣造化」的。在參加大考前,老爸帶著我到...
退休規劃
規劃退休生活 金管會籲及早買商業險
1993年台灣正式進入聯合國定義的高齡化社會,預計到2018年,65歲以上人口占率將超過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