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一名76歲男患者,罹患C型肝炎、糖尿病與高血壓,定期都會回診進行超音波檢查,一次發現胰尾出現大於2公分腫瘤,合併胰管擴張,確診是罹患了胰臟神經分泌瘤第二期……
胰臟神經分泌瘤是一種惡性腫瘤,因為胰臟胰島細胞發生癌化病變而導致,好發於50歲左右,腫瘤生長緩慢,大部份患者初期並沒有症狀表現,少部份會出現腹瀉、皮膚疹、低血糖、低血鉀、體重減輕等等,不會有專一性的症狀出現,常導致病人約需花較長時間才能確診。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就是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瘤逝世,因此這個疾病也被稱為「賈伯斯病」。
童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黃漢斌表示,神經內分泌系統是控制荷爾蒙分泌,當發生病變時而產生腫瘤,分為功能性(會分泌荷爾蒙)與非功能性(不會分泌荷爾蒙),最常見發生於胃腸道,其次為胰臟,第三則為肺。
黃漢斌指出,胰臟處於後腹腔,位置偏僻不好診斷,如果使用傳統手術,需要切開大傷口來進行胰臟切除,並且因為胰臟周邊血管(腹腔動脈幹)較扭曲,且因每個人血管的位置不同、變異性大,更添手術困難度。
近來醫學進步快速,醫師已經可使用腹腔鏡螢光顯影技術來進行胰尾併脾臟切除,只要在靜脈注射靛青綠,藥物會和蛋白質結合,以近紅外線儀偵測,就會產生肉眼不可見的螢光而且即時呈現相關的血管走向;也因為近紅外線能夠穿透軟組織5~10釐米的深度,就算盤根錯節的血管也能顯影發光,讓手術中更清楚知道血管走向,避免切除手術時傷及血管組織,大大提升手術品質。
目前胰臟神經分泌瘤確切成因尚未明確,僅只知和基因突變有關,少數可能由家族遺傳導致,所以也無從預防。因此只能呼籲民眾日常飲食健康、維持良好生活作息並運動及定期健康檢查,以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黃漢斌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會出現10大警訊,包括咳嗽、氣喘、慢性腹瀉、反覆性胃潰瘍、低血糖嚴重飢餓感、盜汗、熱潮紅、發熱、心悸及皮膚炎等,若民眾莫名出現症狀並有疑慮,應儘早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合庫人壽:守護者樂團巡迴六縣市完美演出 照顧重症家人也要精彩圓夢「關懷家庭照顧者 守護者樂團巡迴演唱會」由五位資深家庭照顧者組成的「守護者樂團」與實力唱將林曉培、張... | 財經時勢 9月號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 出刊搶先看~搶救鐵飯碗!年金改革 靠地板年金怎麼活?2017年6月27日,是所有公務員最煎熬的時刻,紛紛擾擾20年的《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終於三讀通... | 市場動態 新安併新安東京海上 三井住友購明台產物
今(94)年上半,產險業界傳出兩樁佳話,那就是新安產物保險公司與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公司(原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