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告知不實 保險公司解除契約期間擬延長為5年
文/鄭慧菁|《現代保險》雜誌 | 2018.12.28 (新聞)
《保險法》第64條規定,保戶如果違反告知義務,保險公司必須在「保單契約訂立2年內」(即:除斥期)解除契約,一旦超過除斥期就不能再要求解約。金管會日前提出保險法修正草案,擬將除斥期間由2年延長至5年,以杜絕有心人士鑽這項漏洞。

金管會日前提出保險法修正草案,擬將保險公司因保戶告知不實的保單解約期間,由2年延長至5年,以杜絕有心人士刻意鑽這項漏洞。

《保險法》第64條規定,保戶如果違反告知義務,保險公司可以解約,但必須在「保單契約訂立2年內」(即:除斥期)行使這項權利,否則一旦超過除斥期,保險公司就不能再要求解約,而這項規定也成為許多有心人士鑽漏洞的機會。

過去有保戶濫用「2年除斥期」,導致保險公司無法解約,而尋求法律途徑解決,法院判決結果也因時空背景不同,而有180度轉變。

根據法院判決經驗,99年度以前的判決,大多採用「否定說」,也就是超過2年除斥期後,還讓保險公司行使解約權,會破壞已生效的法律關係,認為一旦超過除斥期,保險公司就不得以任何理由解約。

不過近年來,法院開始轉向「肯定說」,認為保險契約是最大誠信契約,行使權力的前提是,雙方均遵守誠信及信用原則;如果受益人惡意濫用權利,等待除斥期過後,再行使保險金請求權,已構成權利濫用,自然不受法律保護,保險公司也就不須給付保險金。

為杜絕爭議,金管會日前提出《保險法》修正草案,參考德國《保險法》第21條及日本保險法第28條、第55條、第84條等規定,將64條修正為「….. 第三項解除契約權,自保險人知有解除之原因後,經過一個月不行使而消滅;或保險契約訂立後經過五年,即有可以解除之原因,亦不得解除契約。」。

草案一出,就有支持者認為「以後保戶難偷雞了!」,並表示「感恩呀!」,甚至迫不及待的詢問「何時公告生效?」。但也有人擔心「業務員會藉此機會衝一波『有病』的投保」。

延伸閱讀

當業務員告訴你:躲2年就不會解約……

三個故事 提醒業務員「警惕」這件事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業界動態
ING安泰人壽 ING臺北國際馬拉松  10萬人挑戰衛冕  ...
健康醫療百科
三高用藥傷腎?
在內湖科技園區上班的勝智,因家住桃園,每天早晨七點就得開車上班,下班返家大多已超過十點,由於餐餐外食...
人壽保險
年逾70 陸銀保禁招攬
為避免消費者到銀行存款卻買到保險,並引導銀行保險推薦適合的商品給消費者,中國保監會日前向各家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