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4個處理職場壓力的妙方
文/方雪俐 | 2013.11.01 (月刊)

不論工作是否做好、目標是否達成,只要在職場一天,壓力就如影隨形。不同的是對成功的人而言,壓力就是動力燃料,也是驅策自己不斷向前的力量;相反的,壓力可能是失敗的源頭。

壓力太大可能影響表現,但是頗受富比士五百大企業(Forbes'500)歡迎的諮商顧問,心理學家比爾戴蒙(Bill Dyment)說,許多人把任務失敗或無法達成目標歸咎於壓力,但兩者的關係必須打破,比爾戴蒙並提出處理職場相關壓力的四個重要方法。

壓力處理 不能外包

壓力必須靠自己管理,而非寄望情況轉變。「這件事公司應該這樣做…」,許多上班族在接獲主管要求時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比爾戴蒙說,即使我們很清楚知道應該要有所改變,仍不能期待靠公司改變來解除自己的壓力。

的確一個公司的某些規定或要求改變,可以緩和員工的壓力,但是能夠掌握情緒管理的主導權者,通常會立刻看到紓壓的效果,也會比總是在等待或期待公司或外在環境改變者,收穫更多。

雖然要不要成為壓力管理的執行者,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想法,但是上班族一定要弄清楚,「壓力管理」這個工作是不能外包的。

控制你所能控制的

「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需要謙卑、「改變自己能夠改變的」需要勇氣,而分辨甚麼是可以改變的、甚麼是不能改變的則需要智慧。改變需要付出,因此很多人不能或不願意改變,但是不願意改變,也成為很多人的壓力來源。

比爾戴蒙說,兩個工作內容相同的人面對壓力的反應可能截然不同,只要觀察這兩個人如何利用下班後的時間、週末甚至午餐時間,就可以完全了解為甚麼。

換句話說,每個人在壓力下的表現不同,其中關鍵性的原因在於能否改變自己所能改變的,例如工作習慣,或者控制自己所能控制的,例如時間管理,比爾戴蒙說,除非已經盡心盡力把自己可以做的部份做好,否則責怪其他任何人或事,並不能解除自己的壓力。

與人連結

不少人沉緬流連在臉書、推特等線上社群網站與人聊天,當然也因而耗掉不少時間與精力,但是比爾戴蒙說,想要消除壓力,需要的其實是經常性、穩定的、有品質的面對面的人際關係。

上班族通常很難消除壓力源,包括所有工作上的要求,如預定進度、業績目標等,因此更需要加強支持系統以及和他人之間的連結。比爾戴蒙說,從調整生活型態開始建立這種連結,每週花一點時間與朋友面對面聊聊現實生活,有助於壓力管理。

擁抱壓力

壓力本身就是一種動力燃料,短期壓力更具有激發潛力的魔力。抱持躍入或擁抱壓力的心態,遠比逃避或抗拒壓力更容易發揮完成任務的潛力,因為想要躲避或抗拒的心態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壓力。與其抗拒壓力,不如面對並善加利用。

雖然腎上腺素與壓力的最適水平因人而異,而且通常身體本身也會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但是壓力太低與伴隨而來的激素不足的確會讓人失去動力,反之若壓力太大導致情緒失控,也會讓人癱軟混亂,因此壓力必須妥善管理。

總之,比爾戴蒙強調,減壓是每個人「自己的」工作,不能仰賴他人或環境的改變,掌握管理壓力的妙方,才能化壓力為潛力。








編輯推薦
醫療、健康保險
【出刊搶先看】補健保不足 除了醫療險 還有這3種保險
健保改革的議題,隨著新任衛福部長薛瑞元上任持續發酵;與健保密切相關的商業醫療險,則是國人熟知「補健保...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UBA決賽前進小巨蛋 現場超過3萬人為大專球員熱情應援 網路直播平台超過230萬人線上力挺 加碼送出800份LINE POINTS好禮
富邦人壽連續第六年冠名贊助UBA(大專籃球聯賽),更五度前進台北小巨蛋舉辦四強決賽,今年決賽於3/1...
市場訊息
勞動部:退休與資遣係不同制度 如勞資雙方未能協商延後退休年齡 應回到現行規定 退休不會變成資遣。
針對報載「勞動基準法第54條修正施行後,勞雇雙方如協商不成,勞工想退休、但雇主不願意放人,勞工能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