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寶寶攝取副食品種類多寡,竟然與過敏體質有關?基隆長庚兒科團隊針對272名嬰幼兒進行研究發現,寶寶1歲前被餵食含有易致敏性的副食品種類愈多,被檢測出過敏體質的機會愈低。
隨著近年台灣兒童罹患氣喘及其他過敏疾病的比率上升且嚴重度增加,耗費極多醫療資源,使兒童過敏疾病成為台灣目前最重要的健康課題之一。因此,進一步探討嬰幼兒是否嘗試易致敏性副食品及其種類多寡,與產生過敏體質之間的關連有其必要性。
基隆長庚兒科團隊從2012年3月起針對272名嬰幼兒進行研究,於寶寶1歲時用抽血方式檢驗血中40種過敏原(含20種食物性過敏原及20種吸入性過敏原)與IgE過敏球蛋白。
結果發現,1歲前被餵食的副食品種類愈多,如水果、蛋白、蛋黃、魚、有殼類海鮮、花生等六種易致敏性食物,寶寶被檢測出過敏體質的機會愈低。數據顯示,1歲前曾餵食大於5種易致敏性食物的嬰兒,比起只餵食小於2種易致敏性食物的嬰兒,過敏體質風險約可下降四成,IgE過敏球蛋白指數也顯著較低。
研究團隊推測,由於嬰幼兒的腸胃道免疫系統尚未成熟且具有可塑性,藉由早期接觸多種食物抗原引發口服耐受性,影響嬰幼兒腸道免疫系統,可能降低兒童早期過敏體質的風險。研究團隊未來也將持續觀察嬰幼兒時期飲食對於兒童過敏疾病,如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的影響。此研究結果已刊登於2017年11月份國際知名期刊「兒科研究(Pediatric Research)」雜誌。
基隆長庚兒童胃腸科醫師花曼津表示,醫師多會建議父母在寶寶4~6個月大時,開始餵食副食品,但是許多新手父母經常困擾不知道該不該餵食水果、蛋類等易致敏性食物。
花曼津希望藉此研究結果,作為台灣父母餵食嬰幼兒原則的參考,同時鼓勵父母儘量在寶寶1歲前提供多樣化的副食品,也不要害怕嘗試易致敏性的食物。餵食這些易致敏性的食物時,應注意寶寶吞嚥狀況,花生、堅果類需事先研磨處理避免嗆咳;一次一樣,連續幾天,看看寶寶有無過敏反應,沒有的話再嘗試另外一種。若是寶寶皮膚出現疹子、嘔吐、腹瀉等情形,可能就是過敏反應,應停止餵食並儘快送醫治療。
延伸閱讀
歡迎加入<現代保險Fb粉絲團>&<現代保險LINE@好友>,每天接受最新保險、健康資訊!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群益投信:VIX升破20 美股中長線佈局好時機在近期低油價、美國升息、加上法國恐怖攻擊事件等負面議題影響下,美股近期呈現拉回整理走勢,象徵市場恐慌... | 調查&排名 2025全國最知名壽險公司排行榜揭曉!知名度不僅是品牌的曝光,更是公司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信任的基石,是打開潛在市場的關鍵。當消費者選擇保險公... | 財經時勢 年薪想成長 保險業幅度最大財政部統計處發布的報告指出,金融與保險業的薪資中位數為新台幣5.8萬元,薪資差異為各行業中最大,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