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自前(2007)年由美國「二房」點燃次貸風暴的引信後,全球金融業無不籠罩在金融危機之中,不只金融業首當其衝,這把金融烈焰還延燒到各行各業,守護企業與無數家庭財產安全的產險業也不例外。
單就台灣景氣現況來看,包括車市、房市、進出口業務一一萎縮,製造業關廠、企業倒閉、重大工程未見啟動,種種經濟情勢的發展,國內產險業經營的險峻已不言可喻。對產險業而言,今(2009)年除了要繼續力抗經濟不景氣,還要面對產險費率全面自由化的歷史新紀元。
每週日晚上9點到10點在非凡商業台播出,由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企劃、製播的「理財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日前專訪產險公會理事長石燦明,說明產險業將如何因應這些挑戰?在百年一見的金融海嘯衝擊下,企業及個人又要如何檢視自己的產險規劃,以最經濟的代價,獲得最完整的保障?
金融海嘯只是壓垮華山產險最後一根稻草
就在國內壽險業飽受金融海嘯摧殘,去(2008)年前3季虧損連連,承受龐大增資壓力的同時,財務結構相對穩定的產險業,卻在今年初傳出華山產險遭金管會勒令停業清理,而這也是繼國華產險之後,國內第2家遭接管的產險公司,對此,石燦明認為,「華山是經營上的問題,金融海嘯也許只是最後一根稻草」。
石燦明指出,華山的資本適足率一直未達法定標準,且為負300%以上,淨值也為負8.7億元,資金流量出現問題,金管會才決定採取行動。
清理人目前正進行實地查核與清理,石燦明說,雖然華山真正的負債狀況現還無法確定,但如以華山的規模與4年前遭接管的國華產險相較,包括有效保單、員工人數、簽單保費等,其規模約為國華的2/3,以目前產險安定基金20億元的規模來處理華山事件,「足足有餘」,對保戶不會有影響。
產險業可運用資金少,受景氣拖累不若壽險業
究竟產險業在這波金融海嘯中,受到甚麼樣的衝擊?石燦明表示,這次金融海嘯對壽險影響大,是因壽險業的可運用資金在7兆元以上,規模很大,但產險業的可運用資金還不到1,700億元,其中股票投資只占12.5%,所以在財務反應上比較不像壽險業那麼激烈。
不過,產險的業務量也受到金融海嘯不小的衝擊,石燦明指出,近3年來產險業務都呈負成長,去年更是負成長最嚴重的一年,保費收入負成長4.1%,石燦明說,「雖然業者都很努力在創造各種附加價值,推展新的商品,但仍無法cover不景氣帶來的市場萎縮」。
石燦明表示,以業務量向來占產險市場一半的汽車險來說,3年前,1年的新車銷售量約54萬輛,現在卻不到23萬輛,因此汽車險去年負成長5.7%,「看起來今年可能會比去年更嚴重」。
產險健康險切入市場的時機與利基
去年全球經濟步入衰退期,民眾開始感受到經濟壓力,但產險業反倒於去年首度加入健康險市場,對於產險業開辦健康險的時機問題,石燦明認為,「雖不敢說是最好的Timing,但也是一個Timing」。
那麼產險業此時切入健康險市場的利基是甚麼?石燦明說,經濟蕭條,大家都精打細算,雖然花錢比較謹慎,但對醫療保障還是很重視,而產險業的健康險屬1年期,保費較壽險業的健康險便宜,民眾不用花很多錢,就可以滿足需求,尤其對收入有限的年輕人也是很好的商品。
對於健康險的未來商機,石燦明表示,從去年9月富邦產險的健康險商品上市後,至今已有12家產險公司取得經營執照,去年9月到12月,產險業約做了3,500萬元的業績,預估今年應可達到5、6億元的規模。
雖然對健康險的發展潛力深具信心,但石燦明也表示,健康險除了有道德危險問題外,從壽險經驗來看,損失率並不是很理想,因此,「不希望健康險變成市場毒藥,所以業者推動起來都很小心」。
至於健康險是否會繼傷害險之後,成為產險業的「明日之星」?石燦明認為,傷害險原本就屬財產保險的範疇,對產險業者來說,無論在商品與行銷通路的搭配上,都是很容易的事,但健康險與其他財產保險不同,且產險業者過去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再加上健康險有很多的道德風險,因此產險健康險很難在短時間內超越壽險的市場規模。
工程險、健康險業績今年可望正成長
綜觀去年國內車市、房市、進出口業務萎縮,企業關廠、倒閉消息頻傳,對處於景氣變化末端的產險業的影響是否會到今年才真正浮現?
石燦明指出,從去年產險市場的表現來看,以汽車險影響最大,其次是工程險,一般來說,產險市場會較經濟環境慢1季到半年,才會真正反應出來,因此預料從今年第2季開始,進出口衰退就會影響到貨物水險,至於汽車險也會因車市持續不佳而受累,此外,企業火險的保險金額也會縮小。
不過,石燦明也樂觀表示,政府今年可能會積極推動愛台12大建設,藉以刺激景氣帶動經濟發展,因預料將帶動工程險的業績,至於健康險也會呈正成長。
除了業務面外,產險業是否會如其他行業出現重大裁員的情況?石燦明表示,產險業原本的營業人員就比較少,不像壽險業多達十幾萬名的業務部隊,再加上產險商品有一半是提供給企業體,業務人員必須擁有很專業的保險知識,且產險業者也會透過商品組合、行銷通路的改變,以及內外勤人員的人力調度來因應,因此短時間應不會發生重大裁員的事件,不過,他也說「事事難料」。
費率自由化,產險業邁入合併新時代
對於台灣產險市場的發展,石燦明表示,台灣是一個小島,經濟規模很小,在當前的經濟局勢之下,相對其他國家陸續出現產險公司合併的狀況,同樣飽受不景氣威脅的台灣產險業,是否最終也將走上合併整合之路?對此,石燦明不諱言稱「是」。
石燦明舉例表示,日本產險業也有5大、6大集團,目前也在進行整合,未來可能只會有3大集團,石燦明認為,以台灣產險市場來講,若把明台與友邦算本國公司的話,目前有14家本國公司5家外商公司,以台灣1,100億元的規模來看,19家公司太多了。他認為透過合併可使市場秩序更安定、發展更健全,還會減少殺價惡性競爭,提升競爭力,擴大市場規模。
但他也強調,長遠來看,合併必須發揮互補功能,產險業展開合併時,要考量本身的核心競爭力,與整個互補之後可以發揮多少綜效、包括業務、員工素質等各角度都要著眼,深入去看,發揮綜效才是合併的主要目的。
石燦明並預言自今年4月1日產險費率(除強制險外)全面自由化以後,19家產險公司的競爭將會檯面化,「可能你不合併,也會被逼得一定要合併」。
綜觀目前國內各大金控公司的組織架構,就屬富邦金控是以產險為主的金控公司,對產險公司而言,壽險可說是一個很大的通路,以國泰世紀產險為例,透過國泰人壽的通路,就創造出很多商機。由於富邦人壽已合併ING安泰人壽,這個合併案對富邦產險的業務也有相同的效果,只是擴張的效果將有多大?石燦明說,「大軍需要時間進行整合,這中間還要教育訓練、文化整合與制度的建立」。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元大人壽:做好自主健康管理 手術險也能有外溢效果面臨高齡化、少子女化、資源有限等社會趨勢,民眾除了擁抱健康,也需要提前為家人與自身建立人生完整的防護... | 市場動態 創造萍水相逢 業務員「四」機而動遇到久未聯絡的朋友忽然打電話來關心,不少人都會懷疑對方的目的,可能是要賣保險或做直銷,業務人員最重要... | 市場訊息 欣台保經:出門旅遊巧投保 精打細算有一套「2017年的五個連假,您都規劃好行程了嗎?
相信很多民眾都會提前規劃好連假出遊行程,不論是家族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