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近年台灣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愈來愈多,根據統計,70歲以上長者的發生率高達70%,且女性多於男性,好發於膝關節、手關節、髖關節,也可見於其他關節如脊椎,腕關節等。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昱彰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病因相當複雜,主要是機械性的磨損,誘發發炎因子的產生,關節囊發炎、週邊韌帶肌腱的損傷、關節軟骨損傷缺損、半月板的損傷、關節面不平整,進而產生關節腔狹窄、軟骨下硬骨空腔囊腫、關節變形、骨刺、軟骨游離體的產生等變化,最為常見症狀如:關節腫脹僵硬,上下樓梯甚至行走時疼痛,關節活動度受限,在活動關節時,常可聽到不正常的磨擦聲響,甚至關節變形。
膝關節損壞就一定要換人工關節嗎?陳昱彰說,在到達嚴重關節變形前,其實可做一些保養與預防,例如透過適量運動加強關節附近肌肉,協助關節承受身體的重量。但若是已受損的關節軟骨,就必須謹慎小心,儘量採取如游泳等緩和、不負重量的運動,此外,訓練大腿股四頭肌的運動也有助於膝關節的穩定強化,紓緩膝關節疼痛。
目前,玻尿酸關節注射與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廣泛應用於運動傷害與退化性關節炎治療,玻尿酸可補充關節液潤滑關節腔,減低膝關節因行走摩擦與壓力造成的不適與傷害,並修復關節結構及減少發炎反應的產生。PRP注射是利用血液中血小板產生的豐沛自體生長因子,活化再生關節內退化受傷的組織,促進退化軟骨與韌帶滑囊的修復,以達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目的。
陳昱彰提醒,良好的運動習慣、正確的運動方式、健康的生活型態可保持關節的健康與活力。對於已受傷的關節,則必須好好保養,積極治療,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前,有很多方法及治療可將退化性膝關節炎對日常生活不便的影響降低,生活品質因而獲得改善。畢竟人活就要動,好的關節與肌力,是維持健康生活很重要的條件。
延伸閱讀
歡迎加入<現代保險Fb粉絲團>&<現代保險LINE@好友>,每天接受最新保險、健康資訊!
編輯推薦 | ||
調查&排名 台灣家庭戶數10年增加133.2萬戶 人口僅增加130萬人
據內政部統計,到93年9月底止,台灣共有7,151,352戶人家,人口合計22,659,341... | 財經時勢 旺旺友聯、富邦產險為什麼不賠? 原因在這!蝶戀花遊覽車33死事件還未平息,昨又再爆發另一起爭議,旺旺友聯和富邦產險表示無法理賠李家么女的400... | 健康醫療百科 心臟與眼睛有關係 最新研究:青光眼與二尖瓣脫垂相關什麼?眼睛與心臟竟然也有關係!「二尖瓣脫垂」和「青光眼」雖是兩個不同部位的病症和疾病,但有國內研究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