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認清自己的角色 才能屹立不搖
文/林麗銖 | 2005.01.01 (月刊)

去(93)年底,有位壽險業務主管,跟我談起他所帶領的單位在這一兩年內遭遇的一些困難。他說單位裡半數以上都是壽險戰役上的沙場老將,每位身上都紀錄著輝煌的戰績,但面對這一波投資理財的風潮,卻有人因適應不良而慘遭淘汰,還有一些徘徊在考核邊緣,讓他覺得很不忍心。可是,他馬上接著又說,現在是投資理財的時代,如果不會從理財的角度談保險,根本無法和別人競爭,但是有些業務員就是對這種無法保證的商品覺得很困難,甚至有人連投資型保險證照都考不過!

仔細分析壽險業務員銷售投資型商品的心理障礙,一個是費用揭露的問題,另一個就是投資風險的顧慮。由於傳統保單並不需要跟客戶解釋費用的內容,更沒有所謂的投資風險,所有的給付都是保證且固定的。因此習慣傳統模式的保險業務員,若無法突破這兩大心理障礙,要銷售投資型保險的確會有很大的困難。更嚴重的是,還有不少業務員以為投資型保單就只是投資的功能,而他們的責任就是要讓客戶從該商品中獲取最大的投資收益。

事實上,投資型保單本質上還是保險商品,只是結合了投資的功能罷了。既是保險商品,「長期」就是一項很重要的特點。如果能夠讓客戶建立投資型保單還是長期契約的觀念,140%到160%的費用率平均分攤下來的結果,要遠比傳統壽險保單便宜許多;另外,根據投資專家的研究,當投資的期間夠長的話,投資的風險就能降低,而90%的投資績效完全來自合宜的資產組合。因此,只要能有長期的觀念,銷售投資型保單根本不需太在意費用與風險的問題。

但話說回來,無論如何投資型商品畢竟還是保險契約,保障的功能還是最基本的,若拿掉保險保障的部份,投資型保單就跟一般金融商品無異了。而對銷售投資型商品的業務員來說,最大的職責應該僅是解說清楚,並定期提供客戶連結標的的訊息等,期望自己能為客戶賺取最大的投資收益,只會讓自己陷入失信於人的窘境罷了。

何況,所謂的理財不僅是創造更多的財富而已,做好風險管理的規劃、為老年生活預做準備等,都是理財規劃很重要的目標。因此,在這理財至上、投資優先的時代裡,壽險業務員唯有認清自己所扮演角色與功能,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屹立不搖。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勞動部:雇主應於今(111)年12月底預估次一年度符合退休條件勞工所需之退休金 並於次(112)年3月底前補足差額。
年終將至,勞動部8日提醒,事業單位如尚有僱用適用《勞動基準法》退休金制度(勞退舊制)之勞工,雇主應依...
市場訊息
健保署:健康存摺App揪團挑戰作伙來
健保署自103年9月推出「健康存摺」,讓民眾可以透過安全的方式下載自己過去的加保及健康相關資料,截至...
健康醫療百科
一笑就漏尿好羞人 初期靠運動治癒率高
台灣40歲以上女性,每4人就有1人患有尿失禁,只要打噴嚏、大笑、咳嗽等,腹部輕輕用力就漏尿,尿道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