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痔瘡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也是病患到大腸直腸外科門診就醫最常見的原因,儘管如此,很多人對於患有痔瘡仍會感覺很不好意思,往往症狀十分嚴重了才就醫,錯過黃金治療期,最後只能以手術切除病灶。
俗話說「十人九痔」,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外科醫師陳柏均表示,從就診的人數看來,痔瘡就醫率約10~50%,也就是每2~10人有一人因痔瘡而尋求醫師協助,並沒有外界想像的嚴重。不過,痔瘡有內外痔之分,外痔沒有分期,而內痔依嚴重程度共分為四期,民眾也可能因為症狀輕微不影響作息而未就醫。
痔瘡生成與長期累積的飲食習慣有一定的關係,因此通常要到二十歲以上才會形成痔瘡,好發年齡在40~60歲之間。除了飲食習慣之外,痔瘡也與基因有關,陳柏均表示,有些家長並沒有痔瘡,但夫妻結合後造成基因改變,使下一代容易罹患痔瘡。此外,現代人壓力大,容易緊張或經常熬夜而出現排便不順的問題,反覆便祕或腹瀉都會對肛門口造成刺激進而形成痔瘡。
民眾因痔瘡就醫,醫師通常不會建議患者馬上開刀,症狀輕微者醫師會開立痔瘡藥膏或塞劑,如果有便祕問題會開一些軟便劑。內痔前三期對生活沒有造成太大不便或危害,民眾通常置之不理或自行買痔瘡藥膏來擦。陳柏均表示,痔瘡如有滲血、流血的情形,嚴重可能引起貧血,最好還是尋求醫師診治,若自行用藥,痔瘡藥膏可能含類固醇,過度使用會使黏膜變薄、變脆弱,不建議民眾長期自行用藥,最好經過藥師或醫師同意。
想要完全遠離痔瘡,其實需要調整飲食與生活作息。天主教耕莘醫院營養師組長康甄真指出,便祕是引起痔瘡主要的原因,而造成便祕有三大原因:一、水分攝取不足;二、纖維攝取不足;三、運動量不夠。遠離痔瘡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攝取充足水分及維持運動之外,養成均衡飲食的習慣,最好每天都要攝取全榖根莖、蔬菜、水果、豆魚肉蛋、低脂乳品、油脂與堅果等六大類食物,從根本改善便祕,就能有效預防痔瘡。
精彩全文,詳見307期《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
編輯推薦 | ||
健康醫療百科 陳嘉虎 熱情創造生活原動力
一個從三十三歲開始,陸續動過五次心臟手術,裝了七支心血管支架的人,有沒有辦法在年近半百時,依然... | 市場訊息 富蘭克林:九月份產業型基金幾全面下挫 地產與科技類股耐震經過八月的沈重跌勢後,股市跌幅轉趨和緩,市場對美國聯準會的政策預期主導盤面。在聯準會不升息的期待下,... | 健康醫療百科 好友比錢更重要 哈佛:影響幸福與健康美國哈佛大學發表一項為期80年的大型研究指出,想要抓住幸福,擁有好朋友比財富與成功更重要。這項針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