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洗腎又吸菸 死亡風險大增!
文/楊佳真 |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 2016.03.11 (新聞)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團隊今(11)日發表「血鎘濃度對於洗腎病人死亡率的影響」,研究指出,洗腎病患暴露在鎘環境中或是吸菸,會增加死亡風險。

俠醫林杰樑的遺孀譚敦慈、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醫師許景瑋、陳冠興、黃文宏、翁正昊以及林中英博士等人,針對937名血液透析病患進行為期3年的追蹤,依據血鎘濃度將病患分為高血鎘(>0.521mg/L)、中血鎘(0.286~0.521mg/L)、低血鎘(<0.286mg/L)等3組,937名病患中有164名死亡,死亡率17.5%,其中93人死於心血管疾病(56.7%)、60人死於感染(26.6%)。以組別來看,高血鎘組比中、低血鎘組的死亡率增加72%,其中心血管死亡率增加85%,顯示鎘的暴露會增加透析病患的死亡風險。

除了環境鎘,香菸也是鎘的來源之一,「洗腎洗不掉重金屬,因此洗腎病患不宜吸菸,」腎臟科主治醫師許景瑋指出,吸入的鎘有50%會被人體吸收;而食入的鎘僅會被吸收6%,大部分的鎘都儲存在腎臟中,半衰期至少30年以上,當血中鎘大於10μg/L,或尿中鎘大於15μg/L,就是鎘中毒。

先前雙北地區爆發鉛水事件,政府曾補助民眾檢驗血鉛濃度,「但血鉛濃度只能檢測出3個月內的急性暴露量,尿液中的重金屬濃度,才能檢驗出20年來的長期暴露量。」

鎘(Cd)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告的第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不只會增加肺癌及前列腺癌症的風險,還會造成近端腎小管損傷,使得低分子量蛋白質、鈣質等從尿中流失,形成軟骨症及自發性骨折,全身痠痛及貧血,也就是所謂的「痛痛病」。

台灣鎘汙染來源包含鎳鎘電池、染料、塗料色素、製造塑膠之穩定劑,急性鎘中毒常發生在金屬焊接工人身上;而慢性鎘中毒則發生在鎘米汙染區,居民因長期食用被鎘鉛汙染的蔬菜、稻米、地下水,導致腎小管傷害及痛痛病等症狀,許景瑋更警告,「土地一旦被鎘汙染,至少30~40年不能使用!」

由此可知,透析的病患若暴露在鎘中,會增加死亡風險,因此副院長謝燦堂提醒,鎘的半衰期很長,難以代謝,最好的自保方法就是減少鎘的暴露,例如不吃動物內臟、不吃海洋大型魚類、不吸菸等,「因為食物鏈前端的大型魚類易累積有害物質,最適合食用的魚約巴掌大小即可。」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新高齡風險! 獨居老人宅48.8萬戶創新高
去(2021)年10月,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大樓發生火災,奪走46條人命、41人輕重傷,其中就有不少傷...
市場訊息
國泰世華:KOKO攜手一卡通 首開行動金融生活全新體驗
國泰世華與一卡通於今年三月提升至戰略合作層級,攜手推出KOKO APP整合一卡通交易明細服務。以客戶...
財經時勢
武漢肺炎衝擊經濟 美元保單宣告利率力保3%
武漢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衝擊全球經濟,聯準會(Fed)宣布降息4碼,國內壽險業4月份可能調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