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團隊今(11)日發表「血鎘濃度對於洗腎病人死亡率的影響」,研究指出,洗腎病患暴露在鎘環境中或是吸菸,會增加死亡風險。
俠醫林杰樑的遺孀譚敦慈、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醫師許景瑋、陳冠興、黃文宏、翁正昊以及林中英博士等人,針對937名血液透析病患進行為期3年的追蹤,依據血鎘濃度將病患分為高血鎘(>0.521mg/L)、中血鎘(0.286~0.521mg/L)、低血鎘(<0.286mg/L)等3組,937名病患中有164名死亡,死亡率17.5%,其中93人死於心血管疾病(56.7%)、60人死於感染(26.6%)。以組別來看,高血鎘組比中、低血鎘組的死亡率增加72%,其中心血管死亡率增加85%,顯示鎘的暴露會增加透析病患的死亡風險。
除了環境鎘,香菸也是鎘的來源之一,「洗腎洗不掉重金屬,因此洗腎病患不宜吸菸,」腎臟科主治醫師許景瑋指出,吸入的鎘有50%會被人體吸收;而食入的鎘僅會被吸收6%,大部分的鎘都儲存在腎臟中,半衰期至少30年以上,當血中鎘大於10μg/L,或尿中鎘大於15μg/L,就是鎘中毒。
先前雙北地區爆發鉛水事件,政府曾補助民眾檢驗血鉛濃度,「但血鉛濃度只能檢測出3個月內的急性暴露量,尿液中的重金屬濃度,才能檢驗出20年來的長期暴露量。」
鎘(Cd)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告的第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不只會增加肺癌及前列腺癌症的風險,還會造成近端腎小管損傷,使得低分子量蛋白質、鈣質等從尿中流失,形成軟骨症及自發性骨折,全身痠痛及貧血,也就是所謂的「痛痛病」。
台灣鎘汙染來源包含鎳鎘電池、染料、塗料色素、製造塑膠之穩定劑,急性鎘中毒常發生在金屬焊接工人身上;而慢性鎘中毒則發生在鎘米汙染區,居民因長期食用被鎘鉛汙染的蔬菜、稻米、地下水,導致腎小管傷害及痛痛病等症狀,許景瑋更警告,「土地一旦被鎘汙染,至少30~40年不能使用!」
由此可知,透析的病患若暴露在鎘中,會增加死亡風險,因此副院長謝燦堂提醒,鎘的半衰期很長,難以代謝,最好的自保方法就是減少鎘的暴露,例如不吃動物內臟、不吃海洋大型魚類、不吸菸等,「因為食物鏈前端的大型魚類易累積有害物質,最適合食用的魚約巴掌大小即可。」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第一金人壽:面對武漢肺炎 您還需要這三種免疫力快速擴散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下稱武漢肺炎)已被衛生福利部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由於... | 財產保險 產險三大獎項霸主 企業、畢業生、學者一致推崇成立超過一甲子的富邦產險,是台灣第一家民營產險公司,也是產險市占率最高的公司。台灣共十九家產險公司,... | 財產保險 中秋94要烤肉! 但竟有6成5家庭沒保火險台灣的中秋節總是帶著一股濃濃的烤肉味,月圓人團圓,家家戶戶一邊賞月一邊烤肉,民眾大快朵頤之時,須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