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團隊今(11)日發表「血鎘濃度對於洗腎病人死亡率的影響」,研究指出,洗腎病患暴露在鎘環境中或是吸菸,會增加死亡風險。
俠醫林杰樑的遺孀譚敦慈、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醫師許景瑋、陳冠興、黃文宏、翁正昊以及林中英博士等人,針對937名血液透析病患進行為期3年的追蹤,依據血鎘濃度將病患分為高血鎘(>0.521mg/L)、中血鎘(0.286~0.521mg/L)、低血鎘(<0.286mg/L)等3組,937名病患中有164名死亡,死亡率17.5%,其中93人死於心血管疾病(56.7%)、60人死於感染(26.6%)。以組別來看,高血鎘組比中、低血鎘組的死亡率增加72%,其中心血管死亡率增加85%,顯示鎘的暴露會增加透析病患的死亡風險。

除了環境鎘,香菸也是鎘的來源之一,「洗腎洗不掉重金屬,因此洗腎病患不宜吸菸,」腎臟科主治醫師許景瑋指出,吸入的鎘有50%會被人體吸收;而食入的鎘僅會被吸收6%,大部分的鎘都儲存在腎臟中,半衰期至少30年以上,當血中鎘大於10μg/L,或尿中鎘大於15μg/L,就是鎘中毒。
先前雙北地區爆發鉛水事件,政府曾補助民眾檢驗血鉛濃度,「但血鉛濃度只能檢測出3個月內的急性暴露量,尿液中的重金屬濃度,才能檢驗出20年來的長期暴露量。」
鎘(Cd)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告的第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不只會增加肺癌及前列腺癌症的風險,還會造成近端腎小管損傷,使得低分子量蛋白質、鈣質等從尿中流失,形成軟骨症及自發性骨折,全身痠痛及貧血,也就是所謂的「痛痛病」。
台灣鎘汙染來源包含鎳鎘電池、染料、塗料色素、製造塑膠之穩定劑,急性鎘中毒常發生在金屬焊接工人身上;而慢性鎘中毒則發生在鎘米汙染區,居民因長期食用被鎘鉛汙染的蔬菜、稻米、地下水,導致腎小管傷害及痛痛病等症狀,許景瑋更警告,「土地一旦被鎘汙染,至少30~40年不能使用!」
由此可知,透析的病患若暴露在鎘中,會增加死亡風險,因此副院長謝燦堂提醒,鎘的半衰期很長,難以代謝,最好的自保方法就是減少鎘的暴露,例如不吃動物內臟、不吃海洋大型魚類、不吸菸等,「因為食物鏈前端的大型魚類易累積有害物質,最適合食用的魚約巴掌大小即可。」
|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磐石保經:捐款100萬 投入南台灣地震賑災小年夜在高雄美濃發生規模6.4大地震,重創南臺灣,災情嚴重,磐石保經第一時間啟動緊急應變機制,透過全... | 市場訊息 華南產險:認明「產品責任險」 才能食在安心日前移民署查獲越南走私豬肉製品和月餅,並驗出含非洲豬瘟陽性病毒,引起業者和民眾恐慌,本月適逢中秋佳節... | 財經時勢 這張保單買氣暴增3倍 六都何者投保率最高?金管會日前公布最新小額終老保險投保狀況,全台投保率3.41%。2021年6月底~2022年6月底小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