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操持家務、總是為家人付出的母親,隨著身體老化,就醫的機會越來越高,如果母親沒有事先做好保險規劃,作子女的也沒有準備,將有可能面對在生活費與醫療費之間取捨的問題。透過從業人員分享如何為母親規劃保單,可以看到關懷母親的心,也可以看到一份好的醫療險規劃對家庭發揮的功能。
三商美邦人壽1177通訊處處經理│花慧容 醫療險保單 讓母親與婆婆就醫無憂
是否曾經遇過身體健康的長輩,總說自己不需要保險?三商美邦人壽1177通訊處處經理花慧容為母親規劃保險時就碰到這個問題。
花慧容說,母親總是處處為家人設想,不希望子女在她身上多花錢,因此在她剛從事保險業時,每次想要幫身體硬朗的母親買保險,總是被回絕,甚至曾發生才剛買好的保單,被母親要求撤銷的情況。直到從事保險業第六年,五十九歲的媽媽才答應規劃人生第一張保單。
面對長壽風險 為母親規劃終身醫療
花慧容為母親規劃的保障包括壽險、傷害險、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終身醫療險與防癌險,保費每月三千元,其中住院醫療日額四五○○元。一段時間後再為母親加強醫療保障,住院日額加碼到五千五百元,萬一因罹癌住院,醫療險加防癌險住院一日至少有一萬元保險金。
談到為母親規劃醫療險、提高醫療險保障的原因,花慧容說,醫療科技進步,反而導致疾病治療期間拉長,加上家族長輩都相當高壽,如果沒有作好醫療險規劃未來將面對龐大的醫療支出。
協助母親理賠 重新省思銷售保單過程
不過,花媽媽沒有因為花慧容而認同保險,即使領到第一筆保險金,也僅是感到訝異,甚至在第三次領到保險金時,還因為保險理賠額太高對花慧容生氣,不過透過母親的反應,讓花慧容重新省思民眾不買保險原因。
花慧容說,媽媽第一次出險是因發燒在急診室待了一個晚上,雖然醫師查不出病因,但燒退出院後,保險公司仍理賠六五○○元,讓媽媽非常訝異。第二次出險是因為做菜時割傷手,到醫院縫合二、三針,領到手術津貼五千元。第三次理賠是在去(一○○)年申請,原因是長年勞動造成脊椎壓迫到神經,出現腳麻、難以行走的狀況,經過多位醫師評估一致建議七十歲的花媽媽需要接受手術,當時住院治療兩週共自費五.九萬元,讓花媽媽領到十八萬元的保險金。
原本以為母親領到這筆保險金會很開心,沒想到母親以為她以少報多,騙了保險公司的錢,甚至訓斥她,在外工作要實在,花多少錢向保險公司請領多少就好。
為了洗刷自己的「冤情」,花慧容一再向媽媽說明保險金額是公司按照醫療收據、診斷診明書審核的結果,同時解釋保險規劃不只發揮治病功能,還有居家療養、術後輔助器材等支出補償。在她的解釋之下,媽媽總算慢慢認同保險的價值。
看到媽媽因為有了保險理賠,捨得多花點錢調養身體,讓花慧容覺得相當欣慰,而在向媽媽解釋的過程中,也讓她重新省思,不買保險的客戶是否了解保險的價值?認為有了健保就不需要醫療險的民眾,是否清楚醫療險除了彌補自費支出之外,還有可以緩解復原期間的療養費用或收入中斷的問題?
婆婆罹癌 一年半花費一八○萬元
除了母親的醫療險發揮功能之外,花慧容的婆婆也因為擁有醫療險與防癌險而能安心對抗癌魔。花慧容表示,婆婆是學校老師,寒暑假一定安排出國旅遊,身體相當硬朗。沒想到退休後第一年,發現皮膚有一小硬塊,檢查後才知道是淋巴癌第三期,還好她有為婆婆規劃與媽媽一樣的醫療險保障,讓她們省下不少醫療費用。
花慧容的婆婆在一年半的治癌期間花費了一八○萬元,保險公司總共給付一六○萬元。花慧容說,婆婆因為抵抗力差需住頭等病房,每日病房費差額四千元,因為先生是獨子,且夫妻二人都在工作,需要請看護協助,一天要額外支出二千元,在還沒加計特殊飲食、自費藥物前,一天就要支出六千元,假如沒有保險,一八○萬元對一般的家庭而言是很重的經濟負擔。
進入保險業前曾經是醫護人員的花慧容,看到太多「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案例,因此她在從業後除了積極為客戶規劃保單,也為家人購買足夠的醫療險,而在媽媽與婆婆身上,都深刻體會保險的意義與功能。
崴統保險經紀人北區執行副總─王姵驊 儲蓄險+醫療險 母親的快樂退休方程式
還記得甚麼時候開始覺得保險很重要?還記得甚麼時候第一次為父母進行保單健檢,進而為父母規劃保單?
從小種下投保觀念
崴統保險經紀人北區執行副總王姵驊從小看著媽媽不斷買保單、爸爸不斷把保單解約的過程,她心想,保險一定很重要,否則總是順從爸爸意見的媽媽,不會無論如何都要買保險。
長大後,王姵驊看到大舅舅、大舅媽相繼罹患肺癌去世,因為保險規劃作得好,醫療支出都可獲得保險理賠,兩人往生後加起來的身故保險金超過兩千萬元,讓三個孩子不用擔心經濟問題。此外,身為家庭主婦的小阿姨,在罹患口腔癌的先生去世後,家庭頓失經濟來源,她與二個孩子也是因為領到一筆保險金,暫時不用煩惱生活費及教育費。從此,「還好有保險」的觀念,在王姵驊的心中生了根。
補保障缺口 為媽媽規劃醫療險
大學就讀日文系的王姵驊,畢業後很自然到日商公司上班,領到薪水當天便為自己買下第一張保單。
王姵驊買保單後特地與媽媽分享,被媽媽稱讚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讓她相當開心,但她也坦白當時自己還不懂保險,只是在媽媽的影響下,覺得買保險是一件重要的事。
八年後王姵驊因緣際會加入保險公司,開始從需求分析認識保險,也透過保單健檢知道家中的保險規劃。
王姵驊回憶,看過媽媽買的保單,才知道幾乎都是還本型儲蓄險,於是向媽媽建議購買終身型的醫療險、防癌險以彌補保障缺口,保障內容包括住院實支實付每日最高二千元、住院日額三千元,以及初次罹癌、癌症住院、化療、手術等保險金。
王姵驊說,醫療費與生活費是老年人的兩大問題,其中,生活費的部分,媽媽雖然透過儲蓄險為自己準備好了,然而如果沒有醫療險,原來的儲蓄計劃就會受到影響。
當然,買醫療險是為了預防萬一,最好不要有動用到的一天。王姵驊慶幸的說,媽媽從投保醫療險到現在為止,沒有因大病就醫,而筋骨酸痛、脂肪肝的問題也已透過運動改善,因此從未申請保險理賠。
母親身上的人生三啟示
聆聽王姵驊分享與母親的互動,令人看到女兒對母親的景仰,但王姵驊說,小時候其實很不喜歡媽媽!
王姵驊說,爸爸長時間在香港作生意,媽媽兼代父職,對孩子的教養很嚴格,不論是穿著、學業成績都是高標準,記得有一次考試成績雖被扣一分但還是全班最高分,回家後她仍挨了一棍。媽媽對她說,可以滿分卻被扣分代表不用心,而人生不可以不用心,用心是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
當時不懂媽媽苦心的王姵驊,直到就讀大學後,才漸漸體悟媽媽的教誨,而從小養成的好習慣,讓她參與團體生活以及出社會工作都很受用。
打開心房與母親相處後,王姵驊從母親身上得到許多人生啟示。她說,女人一定要經濟獨立、要愛自己、一定要懂得規劃自己的人生。三十七年次的媽媽雖然身為家庭主婦,但會透過儲蓄、保險幫自己的未來存下一筆錢,把孩子扶養長大後,還有能力與三阿姨合開安親班,並學習日文、插花,現在外出、逛街有好姊妹或同學相伴,把自己照顧得很好,讓子女不用擔心。
近年戰後嬰兒潮的退休話題不斷受到討論,透過王姵驊的分享,讓人了解只要做好醫療保障與經濟規劃,女性退休後一樣可以活得很精采。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中國輸出入銀行:聯手做公益 庇護弱勢、為愛捐血輸出入銀行隸屬我國財政部,為百分之百國營專業政策性銀行,致力配合政府經貿政策,協助廠商拓展外銷市場,... | 調查&排名 最獲好評的10大產險經紀人公司。
在台灣保險經紀人公司為數可觀,而且規模、專業以及專長差異很大。但是無論如何,「代表客戶」的立場... | 市場訊息 中國信託:中信卡全臺33家百貨加碼回饋 刷卡滿額回饋最高達6%滿萬再抽大獎百貨年度盛事「週年慶」陸續開跑,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為回饋消費者,特別與全臺33家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