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充性健保 商保健保合作新契機
看病有健保是台灣人最幸福的事,全民健保不只讓民眾安心就醫,也間接帶動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
健保開辦前、後 商業醫療險蛻變
台灣的壽險公司早在民國五十六年就開始經營醫療險業務,八十四年全民健保開辦前一年,商業醫療險(簡稱商保)個人投保件數僅四○九萬件,一一○年投保件數已高達八○九二萬件,是開辦前一年的一九.八倍。保費收入則從一九六億元成長到四○七九億元,二十六年間以二十倍的速度成長。這還不包括投保團體健康險的二五七三萬人 More》

在人口老化加速、醫療技術提升,民眾就醫需求逐漸增加之下,今(二○二二)年健保的總額預算已突破八千億大關,在不調漲保費的情況下,眼看著安全準備到年底就會低於一個月的法定水位,肩負著改革健保制度重責大任的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不諱言表示,面對台灣健保的盲點,是健保署與醫界和全國民眾共同的挑戰,而改革雖然很困難,但若沒有開始就不會有改變的機會。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再度專訪李伯璋署長,請他分享就任五年多以來,對台灣健保的觀察、挑戰與改革,以及疫情中健保如何因應,還有今年的健保新制。 More》
走進大型醫院,七彎八拐的通道,看診的人穿梭如織,地下層的餐廳商店也是人聲雜沓,但儘管有醫療本業和業外餐飲的雙重營收,多數醫院仍掙扎於損益邊緣,也難怪對健保的滿意度民眾高達九二.三%,醫界卻只有三成,醫界多數認為癥結就在於健保的總額框架和點值攤扣,嚴重衝擊到醫院的財政收入,進而影響到醫護人員的優化,醫療設備也無法隨時更新,最終受到傷害的仍是廣大民眾。
健保改革已經擾嚷多年,新北市醫師公會於八月七日,以「健保永續面面觀」為題舉行醫療論壇,從健保的制度面、財務面與品質面,廣邀各界學者專家進行深 More》
實施將近三十年的全民健保,被全球各國譽為「台灣之光」,也是加速商業醫療險(以下稱商保)發展的助攻要角。然而,榮光背後是醫療人員的血汗陰影,健保財務短絀的黑洞愈來愈深,健保永續也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健保不能垮」是全民共識,更是國安議題;而同樣提供國人醫療保障的商業保險公司,不但比民國八十四年開辦的全民健保還要早投入醫療險,對國人醫療保 More》
創新需要大破大立
民健保被譽為台灣之光,但高CP值的背後是醫護人員的血汗。
近期一起大法官判決引發醫界和保險業的討論,審判長認為,相關機關未明訂健保資料庫的使用規範,違反法律保留原則,應於三年修正,若逾期未修正,當事人得要求主管機關停止健保資料目的外利用,也就是退出資料庫。簡而言之,就是傾向限縮各機關使用健保資料庫的權限。
大數據是科技創新的基礎,「科技便利性」與「個人隱私權」之間,該如何拿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但不妨回想一下這兩年經歷的疫情風暴。 More》
「詐領保險金」這件事,對一般民眾來說,可能只是社會新聞;表面上,被詐騙的是「保險人」,例如保險公司,或健保署、勞保局等社會保險,但事實上,被詐領的保險金,卻是由所有參加保險的被保險人共同承擔──換句話說,商業保險被詐保,買單的人就是該公司的保戶,如果是由政府承作的社會保險,那等於是全民買單!
詐保事件非同小可,堪稱全民公敵,值得你我關注。電視節目【健康保險大家談】邀請勞保局、健保署、壽險公會代表,透過實際案例來看看,不肖分子的詐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