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年輕時很難想像,年紀大了雖然還能行動卻需要隨時有人照護的情況,大多數人也無法預測,自己是不是下一個需要長期看護的人。透過照護實例,每個人都可以及早體會未雨綢繆的重要。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戰後嬰兒潮湧現,每年的新生兒都超過25萬人,而且連續二十年每年都創新高。一轉眼,六十年過去,嬰兒潮變成銀髮族,也開始陸續退出就業市場。過去這群嬰兒潮創造財富、累積財富,有能力置產、送子女出國留學……,現在健康退化、體力大不如前,甚至在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在他們身邊的不一定是子女,反而是他們亟需有人照顧的銀髮父母。
投入安養、長期照護17年的台北市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主任鍾美蘭說,安養護機構收住的對象為65歲以上的長輩,入住越久,生活上需要的照護越多,當長輩完全臥床,如果在家中自行照顧,對於照顧者而言是非常吃力的。
談起長期照護,馬偕醫院附設護理之家護理長李莉表示,相較於養護機構,護理之家收住的對象沒有年齡限制,服務對象較廣,需要長期照護的嚴重程度也比較高,過去曾有十九歲年輕人因車禍入住,而目前最年輕的對象是一位已入住5年的61年次女性。
健康入住機構十年 至少得準備3百萬元
古代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而現代醫療科技進步,若說「人生七十才開始」、「九十不稀奇」可一點都不誇張。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去(2012)年底,六十五歲以上長輩計有260萬152人,占總人口11.15%,而截至去年十月重陽節,百歲人瑞也已多達1,876人,比前年增加了387人。
以鍾美蘭她所服務的機構為例,四百位長輩當中,就有六位百歲人瑞,90歲以上則近百人,80歲以上加總占三分之二,安養區的健康長輩則通常是7、80歲才入住。
生活可以自理的健康長輩入住機構,大多是因為配偶已身故,而且沒有子女同住,認識的老友也一一往生,住到機構一方面可以讓子女安心,另一方面可以交朋友,有些則是夫妻倆年紀都大了,體力大不如前,萬一發生甚麼狀況彼此無法互相照顧,又沒有子女在身邊,住到機構可以即時得到專業協助。
鍾美蘭說,健康長輩大多喜歡一個人住,以她所服務的機構來說,就有10坪與15坪兩種房間可供選擇,包括食、宿,單人房10坪每月收費2.4萬元,15坪每月收費3.54萬元。夫妻同住的雙人房,10坪每月收3.4萬元,15坪每月收3.98萬元,入住時需要繳交保證金,約1.5個月的照護費。
以居住10坪房型十年為例,未加計洗衣、就醫、超過基本電費的額外用電等費用,且不考慮其間可能發生收費調漲的情況,單人房照護費就要288萬元,加上4萬元保證金,一個人必須準備近3百萬元才能安心入住。若是夫妻兩人住雙人房,則每個月要多1萬元,十年至少要價413萬元。
想要在機構安享金色黃昏,可得提早做財務規劃才行。
長照應由家人負責,傳統觀念釀悲劇
至於身上有鼻胃管與尿管等管路、長期臥床的長輩,由專業機構協助照顧,除了可以讓長輩獲得比較好的照顧之外,還可以彌補照護缺口、減輕家人照顧重擔。
鍾美蘭說,把失能、失智的長輩或另一半送到養護機構者,常常必須面對不孝、不忠等社會壓力。台灣仍存在長輩生病理應由其他家人照顧,以及每個人即使生病仍希望在家終老的傳統觀念,這樣的觀念也使得很多家庭把需要專業照顧的生病家人留在家裡,而不問照顧者是否有能力負擔,光以長期臥床者至少每兩個小時需要拍背、翻身以避免褥瘡這件事來看,對很多照顧者來說就是很大的身心壓力。而許多長照悲劇往往在照顧者心力交瘁的情況下發生。
對於家屬因為不堪負荷而將需要長期照護的家人送到機構,李莉深有所感。
李莉說,每次看到長期照護悲劇躍上媒體版面,都感到非常心疼,如果子女、鄰居、親友能夠及早發現照顧者承受的身心煎熬,及早採取因應措施,尋求政府提供的居家、社區的協助,或透過機構協助,長照悲劇就不會一再上演。
鍾美蘭分享,三個月前一位80餘歲的阿嬤把腦中風的同齡阿公送入機構,當時子女、鄰居、親戚都對阿嬤很不諒解,使得阿嬤有很深的罪惡感,然而批評的人忽略了,阿公生活起居都需要有人協助,雖然這對老夫妻有子女同住,但是子女都有工作,照顧的責任全都落在阿嬤身上,一個八十幾歲的阿嬤要照顧坐輪椅的阿公談何容易。
鍾美蘭說,阿嬤幾乎每天都到機構來看阿公,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陪著阿公散步、作復健,希望阿公不要退化得太快,兩人的牽手情令人動容,而這些是外人看不到的。
在機構照顧十年,可以買一棟房子
不過,入住機構、減輕照顧重擔,是需要準備一筆照護基金的。
鍾美蘭說,有一位因腦中風致下半身無法行動的伯伯入住時七十八歲,現在已經近九十歲了,雖然伯伯的下半身仍舊癱瘓,但是因為照顧得當,還能夠不靠鼻胃管自己進食,當時送長輩到機構的已婚女兒,也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就說,爸爸在機構照顧10年,可以買一棟房子了。
養護區的照顧,分為一般養護與需臥床的長期照護。鍾美蘭說,照護費以床計費,每間房三或四張床,一般養護每月含食、宿收費3萬元,長期照護每月3.5萬元,保證金為2個月的照護費,以一般養護照顧10年為例,未加計醫療、營養、耗材、尿布等支出,照顧費加保證金總計366萬元,對一般家庭而言是很重的負擔。
氧氣、抽痰管、尿片、管灌食物,每月近二萬元
長照機構的入住費用不便宜,其他費用也很可觀,一些使用頻率很高又不能重複使用的耗材,對家人而言是另一項很沉重的負擔。
有些長照病患必須仰賴氧氣,例如氣切病患,就需額外支出氧氣費,有的機構氧氣費以小時計收,一個月光是氧氣費就超過萬元。自行在家照護者可以購買氧氣桶,每桶3百元,2小時就用光了,也可以買氧氣製造機,約2~3萬,但是氧氣製造機供氧不穩定,僅適合需要少量氧氣的被照顧者。
有些病患需要定時抽痰照護,李莉說,抽痰管使用一次就得拋棄,抽痰頻率因人而異,如果每天抽痰8次,一個月就需要240根,每一包50根,約需6包,每包抽痰管約需3百元,一個月1,800元,自行購買者要留意千萬不要貪便宜買到不肖業者販售的回收管。
尿布需求也很可觀,尿片通常每三小時換用一片,一天約需6~8片,各廠牌尿片市售價格不一,若以每片10元計算,共花費80元,一個月則約支出2千多元。據統計,入住護理之家的長輩如需使用尿布,平均每個月需2千5百元~3千元。
此外置放鼻胃管的被照護者,還會產生營養補充品費用,流質管灌食物,每天6罐,每罐以50元計,一天就要3百元,一個月9千元。
這些耗材等額外支出,保守估計一個月至少得花1萬9,800元。
因應長壽、長照風險,有備才能無患
每天早晨睜開眼,能夠自行下床、呼吸新鮮空氣,對許多人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對於年事已高、生活無法自理甚至需要依賴氧氣呼吸的人而言,自在的行動、自由的呼吸是多麼遙不可及的事。
年輕時很難想像,年紀大時雖然還能行動卻需要隨時有人照護的情況,而身體健康的人也無法預測,自己是不是下一個需要長期看護的人,對於長壽風險、長期看護風險,必須及早有準備日後才能無患。
需要長照,入住與離開機構原因
家中有人需要長期照護,送到專業機構還是自行照顧,是許多家庭面臨的兩難問題。
馬偕醫院附設護理之家護理長李莉表示,民眾自行照護一段期間才送到護理之家的原因,包括不堪負荷;等待外籍看護工到職;抽痰、換藥等專業照顧能力不足;因肺炎等原因反覆住院;需要定期用救護車送到醫院洗腎、化療、復健;由孩子們輪流照顧,但輪到照顧的孩子家中沒有無障礙空間等。
李莉說,照顧者因為不堪負荷而傷害受照顧者甚至自殘的悲劇時有所聞,但最容易被忽略的是,照顧者的言語傷害致使受照顧者失去活下去的動力。
李莉曾遇到原本長輩只是部份失能,因為子女的言語傷害完全失能,由於沒有活下去的動力,堅持拿掉假牙、拒絕飲食,體重從70公斤降至40公斤,還因電解質不平衡送急診治療。
有些病患在專業機構照顧一段期間之後,被家人轉出離開,李莉表示,經濟負擔過大、已聘請到外籍看護工、負擔機構費用的孩子離職待業中或轉至費用較低的養護機構都是常見原因。
李莉強調,護理之家投入的照護人力包括社工、營養師、護理師、感控師、關懷師等,法令規定,護理之家每15床需要編製一名護理人員,每5床需要一名照顧服務員,如為失智照護則每3床就需要一名照顧服務員。由於專業服務人員多,收費相較於可以收住需長期照護民眾的養護機構高。
三十六歲孕婦腦血管瘤破裂致殘,長看五年已花三百萬
長期照護不只是高齡長輩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因為疾病、意外需要長期照護。
陳小姐在懷第二個寶寶時,因為原本就存在的腦血管瘤破裂,緊急手術後變成植物人,孩子也沒有保住。
2008年5月陳小姐住進護理之家。5年來家人的探望沒有斷過,早上是公公、下午是爸爸、晚上是先生,小學三年級的女兒也常到機構看媽媽。馬偕醫院附設護理之家護理長李莉說,陳小姐入住時才36歲,家人抱著一線希望,前半年定期用救護車送出去針灸,不包括每趟1,200元的救護車費用,每次治療費用5,000元,每週3次,這筆十分可觀的開銷一直持續到後來看不到治療成效才停止。
陳小姐入住的護理之家六人房,每個月照護費花費3.6萬元,由於氣切、需要定時抽痰,也因為管灌餵食需要添加營養品,每月加總其他花費至少需5萬元,入住機構5年來光是照護費用就花了3百萬元,還好每月可以領到地方政府身心障礙者托育養護費用補助及低收入戶補助共計2萬1,875元,家人的經濟負擔得以稍微減輕。
腦性麻痺入住機構九年,花費逾四百萬元
由父母照顧三十七年才送進護理之家的的許立(假名)是另一個長照年輕人。
許立兩歲時因為發燒延誤就醫導致腦性麻痺,且常會不由自主抽筋,從小都是父母親自照顧,直到父母年邁才把許立送到護理之家,入住時體重逾1百公斤。父母從許立兩歲照顧到他39歲,這樣的辛苦不足為外人道。
尤其像許立這樣的病患,每次抽筋發作,必須有人幫他鬆開牙關、提供氧氣,甚至必須從肛門灌入鎮靜藥物,等到抽筋症狀緩解,全身癱軟時,照顧他的人緊繃著的情緒才能放鬆。
55年次的許立從2003年9月入住迄今已近10年,許立入住的是每個月3.6萬元的房間,沒有使用尿布,衛生紙、牙膏、牙刷等日常用品則都是家人自行準備,雖然額外花費少,但加計每個月1千元治療材料的治療處置費,每月約需支出3.7萬,入住機構9年,加計保證金,花費已經超過4百萬元,而且因為許立的狀況與經濟條件不符合政府補助條件,費用必須全數自行負擔。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公教年改 退休缺口全解析轉職困難,有家庭重擔的人最怕遇到中年失業,而公教年改對當事人的影響,比中年失業更可怕。失去年齡這項最... | 市場訊息 國健署:新生兒篩檢黃金期 寶寶健康能預期平安順利生下健康的寶寶,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喜悅,而「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是... | 財產保險 瞄準四大風向 翻轉產險市場產險業去(二○一四)年雖然賺進一○五.五億元,但經營必須年年續保的業務,無時無刻不被客戶檢視,加上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