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連電視都賣起保險……」,不僅消費者覺得新鮮,在保險從業人員之間也是熱門話題。面對「媒體保險」的崛起,消費者是否真能透過這個通路購買合適的保險商品,並獲得完整的後續服務?這個新興通路對傳統保險業務與公司營運又將帶來何種衝擊?都是值得觀察與探討的主題。
多元行銷促成媒體保險萌芽
保險公司過去透過銀行通路銷售保險商品,發展出「銀行保險」的通路型態。現在更積極透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媒介銷售保險商品,這種行銷保險的模式或許可以稱之為「媒體保險」。
媒體保險之所以誕生,除了購買保險的概念已廣被接受之外,保險商品電話行銷、直效行銷的成功,電視、網路、郵件等實體購物習慣的成型,都是促使業者嘗試媒體保險的重要因素。
方便之餘 無法做到完整的保障規劃
媒體保險的啟動,首先影響的必然是消費者的投保行為。當媒體保險提供了一個新的投保管道,對於不習慣傳統行銷人員的人情壓力,以及對保險商品有一定程度了解的消費者而言,媒體保險不失為方便的管道。但是對於了解程度較低的民眾,在媒體保險通路購買商品,卻可能承擔商品不符合需求而不自知的風險,因為媒體保險並不具備傳統人員銷售可以長時間雙向溝通的長處。
其次,基於媒體傳播「一對多」的特性,媒體保險商品內容必須選擇以套裝式的組合呈現,因此媒體保險在「客製化」方面不如傳統保險具有彈性。換言之,媒體保險做為既有保障需求的補充,是一個相當理想的通路;對於保險需求完整的規劃,則仍須仰賴保險從業人員「一對一」的服務。不過,對保險費預算錙銖必較的消費者,媒體保險的確可以提供一個新的選擇。
業者應特別注重售後服務
至於保險業者須重視的售後服務,包括加退保、內容批改的保全服務與事故發生的理賠服務,是消費者透過媒體購買保險時應該特別關心的。一般而言,在間接行銷的通路,如向銀行購買保險,消費者直接聯絡出單公司的情形並不常見,他們也多希望透過投保的通路獲得服務。但建議消費者應事先詢問日後保全與理賠服務的單位,甚至直接與出單公司取得聯繫。而媒體保險提供者也有義務與出單公司釐清權責,並主動向消費者以書面說明處理程序;媒體保險的經營者唯有在這方面多費心,才能避免媒體保險的創舉最後徒留「只賺佣金、不管服務」的負面印象。
競爭衝突難免 但能發揮正面力量
或許有人認為媒體保險與銀行保險通路的興起,都會搶食保險業務人員的市場大餅。但一個通路的崛起,如果能促使傳統業務人員反省其核心價值,我們便應對這個新通路賦予正面的評價。更何況目前國人每人平均擁有不到2張壽險保單,與日本民眾平均4張以上的狀況相較,待開發的市場無限。
在正常的經濟發展狀況下,藉由媒體的商品解說、影像呈現、概念傳播,媒體保險的加入可能是保險行銷另一波「將餅做大」的動力。何況,對於非隸屬金控公司、未占有銀行保險市場先機的保險公司,媒體保險將是一個擴大業務規模、吸引消費者目光的全新選擇。再說,保險業者大可藉由媒體強勢傳播的機會,更積極地宣傳保險的正面功能、導正保險市場的亂象,其力量豈止於銷售保險商品呢?
未來發展應積極觀察評估
媒體保險固然為保險業者開啟一條新通路,然而保險公司對此仍有許多基本的因子必須加以評價,以判斷此通路繼續經營的價值。例如。意圖保險詐欺的案件透過媒體保險是不是較容易完成投保手續?逆選擇的風險是否高於其他通路?業務品質與其他通路相較如何?附加費用率未來是否高於其他通路?這些問題都是保險公司現階段就應開始評估的。
媒體保險加入後,可預見地,將對本國保險業者的行銷模式、消費者的消費型態等投下變數。未來媒體保險是否能維持與該通路實體商品相同的服務品質,保險業通路經營可能出現的變化,以及間接行銷與直接行銷版圖的消長,都是值得我們持續觀察的現象。
編輯推薦 | ||
健康醫療百科 頭暈噁心、步態不穩 小心是中風
天氣高溫炎熱,中央氣象局呼籲民眾外出要多補充水分、注意防曬,醫師則提醒,有頭暈不適合併噁心嘔吐... | 市場動態 客戶個資 愈少愈安全
二○一二年十月一日,由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演變而來的「個人資料保護法(以下稱「個資法」)」正... |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推全民綠生活 用低碳行動換綠金氣候變遷對人們的生活環境造成重大的威脅,也成為全球急迫待解決的問題,新光人壽積極響應國際2050淨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