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愛運動,大腦更健康
文/穆震宇 | 2013.08.01 (月刊)

心情突然變低落、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身體莫名地感到不適、覺得自己的專注力變差了……,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經驗,或者正被這些症狀困擾,你需要的不是睡眠,而是換上跑鞋、踏上球場,讓你的身體動起來。

約翰.瑞提醫師及艾瑞克.海格曼合著的《運動改造大腦》指出,運動會產生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其中,多巴胺是正向的情緒物質;血清素可以改善情緒和記憶力;正腎上腺素則有助於提高專注力。

書中指出,規律運動的好處除了避免身材走樣、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降低慢性病機率,還可以增加「腦部滋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增強學習和記憶力,進而預防失智。

孩童愛運動學習效果佳

「很多人都以為運動浪費時間和體力,這觀念真是大錯特錯!」長期推廣健走的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紀政指出,運動跟情緒控制、學習能力及記憶力都有很大的關係,「愛運動的小孩,IQ(智能)、EQ(情緒管理)、HQ(體能)的表現通常相當不錯。」

在田徑場創下多項世界紀錄的紀政,從小就熱愛運動,學業表現更是一把罩。就讀中學的時候,她以全校前三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後來到美國加州大學攻讀體育系,更因為學業及體育成績表現突出,成為該校有史以來首位接受傑出學生表揚的體育系學生。

除了自身經驗之外,紀政最愛舉的例子是美國伊利諾州內帕維中央高中的「零時體育課」(Zero Hour PE)。她說,這所學校規定學生每天第一堂課尚未開始前,都要先到學校做運動,達到最大心跳率的八、九成後,緊接著上一堂讀寫加強課,以提升閱讀水準。

「一開始家長都反對,孩子早上已經起不來上學了,再去跑操場豈不一進教室就打瞌睡?」紀政說,結果正好相反,運動完的孩子不但上課專注力及記憶力明顯改善,學習的效果變得更好,學業的表現更是大幅提升。

上班族動一動更抗壓

除了學生之外,保持運動習慣對成人也有相當大的幫助。英國里茲都會大學(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200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經常使用公司內部健身房的員工,比一般人更有生產力,也比較能應付繁重的工作。

該項研究找來210位上班族,每天利用午休時間進行45分鐘到一小時的有氧課程,並且每天評量自己在同事互動、時間管理,與如期完成工作的表現,結果65%的上班族認為自己的工作表現變好了,而且對工作環境更滿意,工作壓力也大為減輕。

「運動可以為大腦提供獨一無二的刺激,它能打造一個讓大腦有準備、有意願並有能力去學習的環境。」紀政說,如果體能好,你的大腦就有更高的學習和運作效率。

抗憂鬱未必要吃藥

工時長、壓力大,讓許多上班族的精神無法負荷,2012年進行的一份網路民調指出,國內超過兩成的上班族有明顯的憂鬱傾向。另一項統計則顯示,台灣有6~10%的人正受到憂鬱症的折磨。專家甚至估計,每六人就有一人飽受憂鬱情緒困擾。

憂鬱症患者看西醫身心科門診,醫師通常會開安眠類藥物及中樞神經類藥物,但有些藥物會產生副作用,例如嗜睡、盜汗、心悸與口乾舌燥。長期服用甚至會產生頭痛、反胃、肢體麻木、暈眩和焦慮等症狀。

除了靠藥物控制病情之外,憂鬱症患者其實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運動。

1999年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進行一項抗憂鬱藥物與運動的實驗,研究人員將156名重度鬱症患者隨機分為三組,其中一組只服用抗憂鬱藥,一組每週進行三次步行或慢跑等有氧運動,第三組則是抗憂鬱藥物合併有氧運動。16週後,三組的憂鬱症狀全都明顯減少,且半數患者脫離了憂鬱症,證實運動的抗憂鬱效果跟藥物一樣好,更棒的是,運動不會產生藥物副作用。

研究指出,運動除了帶給身體健康之外,還可以增加身體的含氧量,幫助情緒控制,運動時會大量吸氣、吐氣,讓腦部的細胞充滿能量,頭腦清晰了,自然可以達到正向思考的效果。

如果長時間進行中高強度的身體活動,使最大心跳率達到60~80%,更可以刺激腦內啡和血清素的分泌,使人產生愉悅的心情,對於抗憂鬱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喜愛運動的人都知道,運動的時候,會轉移注意力,讓人暫時忘卻煩惱,而運動完後,全身舒暢,達到放鬆的效果,這些對憂鬱症的治療都有幫助。

預防失智身體要活動

台灣失智症協會的全國失智症盛行率調查也發現,保持規律運動習慣,例如走路、爬山、慢跑、游泳、騎自行車、柔軟體操、瑜珈、太極拳等,能讓失智症風險降低六成;若積極參與社交活動也能降低50%的罹病機率。

國立陽明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陳俊忠指出,預防失智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運動,並且多與人互動。許多研究都顯示,只要讓身體動起來,大腦就會跟著動,人就不會老得那麼快。反之,如果整天關在家裡看電視,身體、大腦都會快速退化,甚至連心靈都會枯竭。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為了讓人類擁有成功的生活,神提供了兩種管道:教育與運動。它們不僅是分離的(一個為了心靈,一個為了肉體),也是並行的。透過這兩種管道,人類便能臻至完美。」

企業愛運動更有向心力

國內上班族最欣賞的企業領袖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十五年前開始力行「日行萬步」,結果不但體重、腰圍、血壓、血脂都下降,連鮪魚肚也不見,十五年來沒有感冒過,且每天睡4、5小時,白天依然神采奕奕。

戴勝益把健走推廣到主管及員工身上,甚至將登百岳、參加鐵人三項等挑戰性較高的運動變成公司制度,長期下來,不但造就充滿熱情與活力的企業文化,員工也對公司更有向心力。

動起來享受三Q人生

所有與運動相關的研究,以及國內外企業推廣運動的案例,都顯示運動有太多看得見及看不見的好處,從現在開始養成運動習慣,你也能讓大腦更聰明、更強健,擁有人人稱羨的三Q人生。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億」氣風發!網路投保Q1累計保費破一億元 富邦人壽豪開鑫榮登最熱賣年金險
金管會從2014年開放網路投保並逐步擴大投保範圍,尤其開放投保年金險,帶動整體業績成長。富邦人壽去(...
市場訊息
南山人壽:降息循環啟動 南山人壽教戰美元利變保單布局術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日前宣布將政策利率調降2碼(0.5個百分點),宣告美國正式進入降息循環。...
調查&排名
看見潛藏在職場中的危機!
民國92年12月7日,施姓女保險業務員,依約前往客戶指定的機車行洽談保險事宜。從此施女未再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