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醫療、健康保險
20張實支實付醫療險,大PK
文/鄭慧菁 | 2013.08.01 (月刊)

天生骨盆異常的佳雯,接連生了二個寶寶都是剖腹產,但佳雯第一胎足足在醫院住了7天才出院,第二胎在實施DRGs後出生,因為沒有合併症,所以只住了5天,就被醫師告知可以出院了。

住院天數由七天縮短為五天,若按日額2,000元領取保險金,保險給付立刻少了4,000元。

平均住院天數10.2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今(2013)年前4月台灣醫療院所平均住院天數為10.2天,平均每件住院申請費用為53,218元。

住院醫療險分為「日額型」與「實支實付型」兩種,在保額均為2,000元的前提下,如果民眾因病住院10天的自費金額及健保部分負擔為164,000元,日額型醫療險只理賠2萬元(2,000元×10天=2萬元),而依醫療單據給付的實支實付醫療險,則可能全額給付。

門診手術平均每分鐘十九人

醫療技術不斷進步,過去很多難以醫治的疾病都可透過更先進的手術及處置方式治療,也使得近幾年手術人數不斷增加。根據健保署統計,2011年的手術人數達1,454.7萬人次,平均每分鐘有19人接受門診手術、7人接受住院手術,門診手術人次是住院手術的2.7倍。

就醫人數前二十大門診手術中,與牙齒相關的處置就包辦了七項,只不過,除非因意外造成失能,否則與牙齒相關的醫療行為並不在一般醫療險的理賠範圍,因此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其他手術項目,以「皮膚及皮下組織傷口的局部切除破壞」達105,367人次最多,「體外震波碎石術」及「人工水晶體植入術」則分別有87,426人次及56,375人次,由於這些手術與醫療處置都不需住院,以住院天數為給付標準的日額型醫療險恐怕派不上用場。

本刊蒐集20張市面上熱銷的實支實付醫療險,幫助讀者做好醫療自費支出的分擔規劃。

住院、手術保險金醫療險基本款

實支實付與日額型醫療險都會針對「住院」及「手術」給付保險金,兩者的住院保險金都是以「住院天數」乘上「住院日額或計劃單位」;手術保險金則是「住院日額或每單位限額」乘上手術倍數。

差別在於日額型醫療險是以診斷證明書為給付依據,即使在住院期間沒有升等病房,或手術沒有部分負擔,還是可以獲得住院及手術保險金的理賠。實支實付醫療險則以醫療收據申請理賠,也就是保戶實際支付的醫療費用才能請領保險金,因此保單示範條款在每日病房經常費用保險金的給付項目中,除了「升等住院之病房費差額」,還包括「管灌飲食以外之膳食費」、「特別護士以外之護理費」。

隨著住院手術減少,門診手術給付日益重要,本次調查的保單有8張給付門診手術,其中有6張保單的給付額度與住院手術相同。

醫療雜費實支實付強項

就醫時還有許多費用無法歸納在「住院」及「手術」項目中,因此,有提供「醫療雜費」的實支實付醫療險就顯得相當重要。

依全民健康保險法第51條規定,有12項醫療費用不列入健保給付,只要有投保實支實付醫療險,保戶就能從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獲得補償。

針對保單條款中「超過全民健康保險給付之住院醫療費用」,有些公司會把理賠範圍寫得更清楚,包括必要的物理治療、麻醉劑、氧氣使用、X光檢查及治療、血液透析費、注射技術費及其藥液、醫師診查費、因遭受意外傷害事故所致裝設義齒、義肢、義眼、眼鏡、助聽器等,給付項目達35項之多,只要在保單約定的額度內都可憑單據獲得理賠,但非全民健保身分就醫會打折給付,最低可打65折。

手術、雜費有上限9~12萬才足夠

實支實付住院手術保險金的給付方式,是以每單位限額乘上手術給付比率,依手術等級不同,百分比通常介於10%(鼻息肉切除術等)~500%(癲癇症腦葉切除術、三個瓣膜置換術等)之間。

以每單位手術金5萬元為例,若進行最高給付比率500%的手術,每次手術給付上限為25萬元(50,000×500%=25萬元),只要醫療單據的手術費用低於各手術比率限額,保戶就可獲得全額理賠。

住院醫療費用包括住院期間的醫師指定用藥、手術費、掛號費等,給付限額依住院天數調整,通常住院30日以下每單位給付25,000元~100,000元、31~60日按原計劃的2倍給付,61日以上調整為三倍,依此類推,最高給付達五倍;全球人壽「新住院醫療保險附約」則以20日為調整單位,最高給付原計劃四倍多。

壽險業者表示,一般非重大疾病的手術部分負擔及自費特殊醫材約9~12萬元,若實支實付醫療險每單位給付病房經常費用1千元、手術上限3萬元、醫療雜費4萬元,最好投保三單位才足夠。

加護、燒燙傷病房加倍給付

加護病房或燒燙傷病房的部分負擔比例較高,患者需支付較多醫療費用,因此有13張保單針對加護病房提供2倍日額、7張保單對燒燙傷病房提供3倍日額給付。

十三張實支實付接受副本理賠

過去實支實付醫療險是以彌補自費醫療支出為出發點,如果同時向多家公司申請保險金就失去「損害填補」的精神,因此保險公司受理理賠申請時只接受醫療收據正本。有些不知情的保戶向兩家以上保險公司投保,因不甘只拿到一家保險公司的理賠,而與保險公司爭論不休。

為了解決這類糾紛,金管會要求,如果保戶當初投保時已經告知有重複投保實支實付醫療險,保險公司承保後就不得拒絕理賠。因此現在有愈來愈多的壽險公司放寬理賠條件,二十張實支實付醫療險,就有十三張有條件接受副本理賠。

主約到期附約持續繳費才有效

實支實付醫療險除了宏利及友邦人壽推出主約型之外,其他公司都是一年期附約,也就是須先投保主約後再加保,而且採自然費率,每5年保費就會調漲一次,最高承保到80歲。

以富邦人壽「新綜合住院醫療保險附約」為例,在65歲以前,保費每5年約以10%的幅度調整,隨著疾病發生機率增加,66~70歲的保費較前一級成長32%,71~75歲的保費又比前一級增加24%。

實支實付醫療險可附加的主約以終身壽險及健康險為主,不過,有些公司的萬能壽險、投資型保單和所有的外幣保單都不可附加實支實付醫療險。必須注意的是,終身型主約加一年期附約的搭配,當主約繳費期滿後,附約仍須持續繳費才能維持效力。

例如在30歲時投保20年終身壽險,附加保證續保至75歲的實支實付醫療險,50歲時壽險已繳費期滿,附約則須持續繳費至75歲。

實支實付、日額二擇一

由於一般人購買醫療保險之前,無法預期住院天數多長、雜費支出有多少,因此保險公司大多有實支實付型可轉換成日額型的設計,二者擇優給付。

具可轉換功能的實支實付醫療險費用會貴一些,好處是每次住院狀況不一樣,如果是單純住院,沒有手術以及自費藥材的花費,那麼申請理賠的時候,就可以選擇日額型理賠。

二十張實支實付醫療險,僅中國、幸福、保德信提供的四張保單不可轉換日額給付,相同保額的保費較可轉日額便宜約22%。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安聯人壽:安聯人壽業務人力年增29% 提前達標破2,000業務大軍
安聯人壽增員有成,捷報頻傳!台灣投資型保險領導品牌安聯人壽持續擴大業務服務版圖,搶攻人才主動...
市場訊息
公勝保經:30周年愛永續感恩音樂會市集 攜手多家公益團體 近千人參與響應
保經業龍頭公勝保險經紀人(簡稱:公勝保經,股號6028)今年適逢30周年,5月6日(六)於高雄衛武營...
市場訊息
梅姬颱風保戶專區
台灣人壽:嚴防中颱梅姬侵台 啟動風災六項緊急應變服務 元大人壽:梅姬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