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失眠、情緒低落 恐得憂鬱症
文/楊佳真 | 2015.08.26 (新聞)
曾有患者深受失眠、記憶不佳所擾,求診才發現自己竟是憂鬱症患者。憂鬱症不僅止於心情低落,更是一種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嚴重時會衍生自殺等社會問題。若出現焦慮、記憶不佳、情緒強烈起伏和失眠等症狀,應注意可能是憂鬱症的徵兆。
憂鬱症和癌症、愛滋病,並列為本世紀3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得到憂鬱症的點盛行率是3%。國健署統計,台灣憂鬱人口已逾百萬,其中女性是男性的1.8倍,如小模楊又穎、女星楊可涵等人皆深受憂鬱症所苦而選擇自殺,促使社會正視憂鬱症的議題。
生活中難免有壓力、挫折,如何區別短期的憂鬱與長期的憂鬱症?童綜合醫院心身科主任黃湘雄表示,正常人遇到壓力都需要時間來調適,但只要有情緒低落、對喜愛事物無感的現象達一周以上,再加上食慾下降、失眠、疲累、人際互動不佳、甚至有負面思想等,有可能就是憂鬱症的患者,應盡早尋求治療。
此外,一般民眾也可根據董氏基金會、憂鬱症防治協會所提供的心情溫度計量表,檢視自己是否應該尋求協助。黃湘雄提醒,若發現身邊親友出現作息大改變、精神不振、脾氣不佳等問題時,應主動關心、協助,以避免憾事發生。
罹患憂鬱症可分為以下三種狀況,包括生理性憂鬱症,如更年期障礙、阿茲海默症及女性月經前後的心情低落等;典型憂鬱症,是由無法調適自身情緒而引起;以及心因性憂鬱症,源自於家族遺傳、曾發生重大事件、生產前後、有酗酒或用藥習慣等。
至於近來漸為人知的思覺失調症,黃湘雄解釋,重度憂鬱症的患者會出現虛無妄想,但對「現實」的認知是正常的,因此想逃離現實和自殺;而輕度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就會出現「脫離現實」的妄想、怪異的思考和行為,因此產生幻覺、扭曲現實。
|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國健署:「脂」要控好 讓「心」快活」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結果顯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分別為... | 健康醫療百科 攝取代糖 讓人更想吃甜食
代糖被許多人視為減重聖品,市面上號稱低卡、零熱量的食物及飲料,往往都會添加代糖提升口感,不過,... |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5年04月22日
勞動部:青年就業零距離 勞動部全方位就業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