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三十六歲的靜文,在公司安排下進行包含大腸鏡的例行健康檢查,為了讓檢查順利進行,必須在事前做好清腸動作,才能避免殘餘糞便覆蓋在小病灶上,使健檢完整性大打折扣。
依照醫囑,靜文在健檢前三天開始吃五穀類、過濾的果汁或過濾蔬菜等低渣食物;健檢前一天用完晚餐後大約一~二小時開始喝清腸藥,將兩包藥粉各自以一千CC的溫水泡開,十五~三十分鐘內喝完一千CC,接下來一個小時內喝完另一千CC,一個小時後開始清腸(腹瀉)。剛開始解出鬆散或成型的糞便,幾次後逐漸變成混濁液態,直到糞液呈透明黃色才達到清腸標準,健檢當天則完全禁食。
透過大腸鏡檢查,醫師在靜文的大腸內發現了兩顆息肉,立刻以內視鏡直接摘除,並提醒她要定期追蹤。雖然術後沒有太多不適,但大腸長了息肉不免讓靜文感到憂心,健康是否亮起紅燈?
以往大腸、直腸癌好發於五十歲以上族群,但是,台灣癌症基金會發現,近二十年,國內青壯族大腸癌發生率明顯增加,主要與腸內表皮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的大腸息肉有關。
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二○一二年十大癌症統計,大腸癌連續七年穩坐發生數排名第一的寶座,二○一二年約有近一萬五千人確診,平均每三十五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速度居各癌症之冠。
令人驚訝的是,近二十年,五十歲以上罹大腸癌人數增加一倍,而二十到四十九歲青壯族則增加一・六~一・七倍,成長速度較五十歲以上高風險族還要快。
由於台灣民眾大腸癌多發生在五十歲以後,因此,國民健康署補助五十~七十四歲民眾每二年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者因而大量增加。
「大便潛血檢查確實找到很多早期大腸癌病患。」亞東紀念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熊佩韋指出,一九九五年,健保剛開辦時,約四千多人罹患大腸癌,目前增加到一萬五千人,其中,年輕族群罹患大腸癌與發生息肉比例明顯增加,除少部份是家族遺傳,絕大多數都與生活習慣有關。
大腸息肉症惡性度高 二分之一家族遺傳
大腸癌有很高的比例是由息肉惡化形成,但大多數的息肉都屬良性,只要早期摘除就能避免癌化,但家族性大腸息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iposis\FAP, APC gene)會同時在大腸內長出數百甚至數千個以上的腺瘤性息肉。通常在患者十五歲或青春期過後開始出現,到三十五歲前幾乎全部會表現出來。九十%以上的患者,在四十五歲以前息肉會轉變成癌症。
因為幾乎所有FAP的病患均會有癌變,這種家族成員在青春期後都應該要作定期篩檢,一旦確診,需在癌變之前將大腸直腸全數切除。熊佩韋表示,FAP屬於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疾病,患者的子女有二分之一的機會遺傳到這項疾病。
絨毛息肉或息肉較大 切除後應定期追蹤
不過,家族性息肉症所產生的腸癌,約占所有大腸直腸癌的一%,顯示大腸癌的家族遺傳傾向並不明顯,主要還是與生活中的飲食、抽菸、喝酒或肥胖等因素有關。
熊佩韋表示,大多數的大腸息肉都是腺體增生或發炎型的良性息肉,不會產生癌變,若顯微鏡看到有管狀息肉合併絨毛狀息肉,或息肉比較大,未來惡化為零期、初期大腸癌機率高。
臨床發現,息肉大於一公分,癌變機率會增高,息肉長到三公分,多半是初期大腸癌;多於三顆,惡性機率高,因此發現息肉應切除化驗。進行內視鏡切除時,需留意是否切除乾淨,若絨毛或管狀底部太靠近大腸邊緣,需再做一次切除手術。
不論良性或惡性息肉,切除後都需要與醫生充分溝通以利進一步追蹤,一般而言,增生性、發炎性或沒有家族史的患者,大約五年後再做大腸鏡檢查;高風險族群,則建議三個月或一年就要再做一次大腸鏡。
太營養導致病態肥胖 不利發揮免疫功能
許多疾病都與肥胖有關,大腸癌也不例外,但肥胖致病的機轉究竟為何?熊佩韋表示,因為「肥胖會降低免疫力」。」
疾病的發生與自身的免疫力有關,過多營養素的攝取會直接影響免疫功能,或藉由代謝和內分泌系統的改變間接影響免疫能力。
一般肥胖者大多攝取過量的脂肪,相對一些與免疫相關的營養素如鋅和鐵,則有攝取不足的現象,不利於發揮免疫功能。營養過剩會有抑制免疫系統的現象,進而容易被感染或罹患癌症。
嗜吃紅肉、油炸、燒烤 大腸癌發生率超前
紅肉及油炸、燒烤食物,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癌機率。熊佩韋指出,過去全世界大腸癌發生率最高的國家,都是吃牛肉的紐西蘭、澳洲、美國、西歐等地區,國外研究也證實,紅肉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隨著飲食西化,最近幾年報告顯示,台灣人大腸癌的發生率已超過紐西蘭、澳州,世界發生率名列前茅。
此外,脂肪經過高溫油炸,容易產生過氧化物;肉類經過燒烤,蛋白質也會產生致癌化學物質,經過長期累積就容易致癌。
平均經過五~十五年 息肉惡化成大腸癌
熊佩韋指出,大腸直腸癌只有少部分直接從大腸表面黏膜開始惡化,絕大多數都經過表面大腸黏膜過度增生,變成息肉,再變成初期大腸癌。從大腸息肉惡化到大腸癌,平均約五~十五年。
雖然民眾多少都會聽到與大腸癌有關的衛教資訊,但發覺大便帶血等異狀,仍有不少人會安慰自己,可能只是痔瘡或昨天吃了什麼,而不願面對疾病,主動就醫。
「大多數人認為大腸癌早期症狀是血便,其實早期大腸癌並沒有症狀。」熊佩韋表示,大腸結構從連接小腸開始,右側為升結腸、中間橫結腸、左側降結腸、乙狀結腸,到通往肛門出口的直腸,若腫瘤發生在肛門直腸附近出血,因為比較尾端,會像痔瘡出血呈鮮紅色,且肉眼看得到。
若腫瘤長在升結腸,出血會與大便混在一起,除非血量多,否則肉眼看不到,且顏色呈暗紅色。以大便是否有血做為是否罹患大腸癌的指標,非常危險,只要大便狀況改變,就要提高警覺。
肉類、蔬果比例適當 金黃色大便最健康
觀察排便習慣變化,要從「頻率」、「顏色」、「粗細」三方面留意,另外,是否合併其他症狀,例如脹氣(腸子不通)、血便等,都是大腸直腸癌常見症狀,應特別留意。
熊佩韋表示,當飲食生活沒什麼太大變化,一般人的排便習慣不會有太大改變,但原本大便成條狀,次數維持一週三~五次,最近開始變成一天三、四次,而且形狀變稀,斷斷續續,一、二週,甚至一、二個月沒有好轉,就要趕緊就醫找出問題。
如果肉類、蔬果飲食比例適當,大便顏色及形狀就會像香蕉一樣呈「金黃色」,半沉半浮的狀態;若大便顏色暗沉又呈糊狀,代表蔬果吃太少,肉吃太多;若為硬塊,表示水份喝太少,飲食應做適當調整。
除了飲食失衡,大便稀稀糊糊、不成形,也顯示腸胃道發炎、消化不好,可能是大腸黏膜有潰瘍性發炎;便祕會使大便在身體裡停留太久,容易造成有毒物質反覆吸收,不斷與大腸黏膜接觸,影響大腸健康。
此外,如果大便直徑變細,表示管腔黏膜有點阻塞,大便經過會被擠壓,沒有一節一節、結腸形狀,因此大便直徑變細,也是健康亮紅燈的警訊。
零期、一期大腸直腸癌 治癒率高達八、九成
大腸癌平均五年存活率約六十%,零期、一期大腸癌約八、九成可以治癒,第二期七成、三期接近六成、四期十%~二%。
政府推動糞便潛血篩檢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沒有症狀的時候發現零期、一期大腸直腸癌,但是國人主動篩檢的意願不高,大腸癌患者確診時,約有五十%是屬於第三、第四期,已經出現症狀才就醫,大大降低治癒率。
熊佩韋提醒,五十歲以上的民眾應盡早接受政府大便潛血檢查,有家族史、最近大便習慣改變,更應定期篩檢,並且應做全大腸鏡檢查,若只做乙狀結腸,大腸高位、深部腫瘤容易被忽略。
腫瘤轉移需標靶治療 防癌、重疾險不可少
不同期別的大腸癌治療方法有差異,零期息肉直接用內視鏡摘除,若底部乾淨則不用做大腸切除;一期腫瘤可單純用手術切除,二、三期腫瘤須合併放、化療及手術治療;腫瘤若經由淋巴結遠端轉移,則需要再搭配長期標靶治療。
健保只能維持民眾就醫的基本保障,但醫療科技日新月異,許多手術、放射、化療、材料、技術費用、藥費等,剛開始健保並不給付,此外,重病住院所需的特殊營養費用、看護費用也不在健保給付範圍。
若家屬無法全天候照顧患者,請一位看護每月需三~六萬元,營養費一~三萬元;新的標靶藥,一個月十~二十萬元;新放射線技術,一個療程二十萬元,手術、材料,達文西手術有些不給付,也是十幾、二十萬元。生病後若希望有財力或良好的經濟狀況照顧自己,不要拖累家人,保險概念非常重要。
保險是民眾接受妥善醫療照顧的後盾,但是,做好保險安排一定要趁早。中國信託人壽北一業務中心宇悅通訊處業務經理鄭惠玲表示,已經投保醫療險,切除絨毛息肉可以獲得門診手術保險金給付;但曾經做過息肉切除,因為擔心癌化而想投保「癌症險」,若切除的是良性息肉,「大腸直腸癌」可能會被保險公司除外不保。投保「醫療險」則視息肉大小推斷可能病變的時間做為觀察期,觀察期過後,保險公司才會決定要將大腸直腸病變除外或加費承保。
保險太貴、預算不足 一年重疾險省荷包
有些人覺得保險很貴、沒有預算,因此不會將保險規劃列為現階段支出的第一個選擇,但是,「除非是儲蓄險,時間到就能領錢,否則每個人買醫療險或癌症險,都希望盡量不要用到。」鄭惠玲說,「買保險就是買一個安心。」
市售各種醫療險、癌症險分一年一期或定期繳費保障終身,希望獲得什麼樣的保障與成本有關。先思考現在最擔心什麼風險,再決定如何用最理想的預算獲得保障,可以透過與壽險顧問討論,買到最符合預算的規劃內容。
一次給付型的重大傷病險或防癌險,只要確診罹癌即一次給付保險金,可用於照顧治療時的各項支出。以在保單有效期間,可以給付最多三次不同重大疾病的「多重重大傷病終身健康保險」為例,三十五歲男性,繳費二十年保障終身,保額一百萬元,年繳保費為四萬九千八百元。除給付最多三次重大傷病保險金,因癌症或重大傷病身故,還有身故保險金照顧遺族。
產險公司一年一期的「重大疾病暨特定傷病保險」,三十五歲男性,保額一百萬元的續期保費為一萬二千二百元。預算有限的民眾,可以先買一年一期重大傷病保險,等經濟狀況穩定再補齊終身保障。
飲食 運動 減重 大腸鏡 四習慣遠離大腸癌
保險只能做事後補償,預防大腸癌仍須從生活習慣著手,多運動、少吃紅肉、多吃大量蔬菜水果、減重、不菸、不酒等良好的生活型態,可以減少罹癌風險。
此外,熊佩韋再次強調,初期大腸癌手術規模小,「希望民眾早點做大腸直腸癌篩檢。」不論有沒有症狀,高危險群都應定期做大便潛血反應及大腸鏡檢查。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聯博投信:市場多變 以多元資產策略站穩腳步過去,壽險公司推出投資型保險商品,大多以連結不同類型基金為主。然而近年來,金融市場詭譎多變,波動度日... | 財經時勢 921以來最大 地震基金初估賠付2.5億除夕前一晚(6日),發生在高雄美濃芮氏規模6.4的大地震,將台南市震的滿目瘡痍,其中位於永康區的樓高... | 調查&排名 最值得推薦的壽險公司排行榜雖然壽險公司的業績排名不能代表一切,但名列前矛卻是絕大多數經營者和業務員努力追求的目標。就因為排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