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國人平均餘命增加,伴隨持續低迷的生育率,台灣正逐漸步入高齡社會。 據估計,台灣將在明(二○一六)年正式面臨人口懸崖,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數將首次超越幼年人口數,此外,台灣人口的年齡中位數,也將首次突破四十歲,平均每二人就有一人進入人生下半場。
長照費用驚人 拖垮百萬家庭
人口老化的事實已擺在眼前,老年人口的照護需求,勢必將急遽增加。
據統計,二○一一年台灣長期照護需求人口為六十七萬人,推估十年後將攀升至八十八萬人,二十年後更將突破一二○萬人,將有百萬家庭因此受到影響。
在台灣,聘請一名看護全天照顧,平均一個月需要六萬元,光是一年的看護費用就要七十二萬元,再加上輪椅、紙尿布等必要支出,一年開銷超過八十萬元。
然而,我國平均國民所得,一年僅約五十五.六萬元,龐大的照護費用,恐怕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得起。
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許文彥認為,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家庭照顧的功能逐漸降低,「養兒防老」已不合時宜,把長期照護的需求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未來將越來越普及。
定期給付 持續保障
「長期看護保險」在台灣已推行二十年,「特定傷病保險」(俗稱類長看險)則是近年問市的保險商品。
據統計,國人平均一生長期照護需求為七.三年,「歸類在『長看』型保險,是因為兩者都是定期給付。」三商美邦人壽商品部協理林冠秀表示,(類)長看險定期/分期給付的特色,較符合長期照護的實際需求。
一般而言,一旦罹患疾病,就是以治療為目的,希望把病趕快治好,所以需要一次給付的保險金以提供立即保障;但長期照護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治療疾病(症狀),而是負擔日後因照護患者所需的必要開銷,較不具急迫性,但需要定期且長期的保險金挹注。
台灣人買保險,常有「保費越便宜越划算」的錯誤觀念。相較於類長看險,長看險保費較高,許多有長看需求、預算有限的民眾,會轉而購買類長看險。
然而,長看險和類長看險,雖然都有『長看』兩字,但保障範圍、理賠條件卻相差甚遠。
長看險:不問病因 達長看標準即理賠
長看險保障各種原因引起的失能或失智,理賠條件以「狀態」判定,被保險人須符合「六項三不能」或「三項二不能」。
「六項三不能」即失能:「飲食、穿衣、行動、起床、沐浴、如廁」六項,至少三項無自理能力;「三項二不能」則是指失智:被保險人在意識清醒下,對「時間」、「場所」、「人物」三項,至少二項無法分辨。符合上述其中之一者,保險公司就會理賠。
「長看險不問原因,只看結果(狀態)。」南山人壽產品發展暨行銷資深副總經理王瑜華表示,不論是自然老化、疾病或意外,只要經醫師診斷,達到上述失能或失智標準,就可獲得理賠。
類長看險:保障特定疾病 罹病就理賠
相較於長看險以「狀態」判定,類長看險則是以「疾病」為理賠條件。以三商美邦人壽照護九九特定傷病終身保險、新光人壽照護久久特定傷病終身保險為例,一旦被保險人罹患保單載明的特定疾病,如腦中風、癱瘓、多發性硬化症等,只要提出醫師診斷書,就可申請理賠,不必達到長看標準的失能定義。
但仍有部分壽險公司的類長看險,被保險人須同時符合「疾病」及「失能」兩項條件,保險公司才理賠,因此,消費者在選擇時,務必再三確認,並留意保單條款。
自然老化 類長看險沒保障
每家保險公司的長看險,都有「六項三不能」及「三項二不能」的標準定義;但各家保險公司的類長看險,在「特定傷病」的保障項目,卻有很大的差異。
「『老化』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但『特定傷病』並不是。」王瑜華強調,即便沒有罹患疾病,隨著年紀增長,老化終將帶來失智或失能的風險;但特定傷病則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因此,長看險保費雖偏高,但能提供較全面的保障。
失智如何認定? 長看險有模糊空間
即便如此,部分保險業者認為,長看險的理賠條件還是有模糊空間,容易造成認定糾紛。
長看險對「失智」的定義標準為「意識清醒下,有分辨障礙者(被保險人在意識清醒下,對時間、場所、人物三項,至少二項無法分辨)」。但有業者坦言,認定困難的部分並非「時間、場所、人物」的辨別,而是何謂「意識清醒」?
「假裝忘記;故意無法分辨;A醫院判定失智、但B醫院卻無法判定失智」等情形,均有可能發生,為了排除被保險人的故意行為,保險公司在理賠上勢必更加謹慎。
長看險、類長看險 不同族群這樣選!
長看險和類長看險,各有優劣。新光人壽行銷長李正偉認為,對退休族、銀髮族來說,可優先選擇長看險,保障因個人壽命延長所帶來的失智、失能風險;家族有特定傷病史、或對特定傷病有強烈風險規劃需求的族群,則建議選擇針對特定傷病保障的類長看險。
許文彥補充,和中老年齡族群相比,年輕人的長看需求較不急迫。但若預算足夠,仍可依個人需求,趁年輕時投保(類)長看險,保費也會相對便宜。
注意給付限制: 次數上限 VS. 年齡上限
瞭解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適合的保險商品,此外,各家保單內容各有差異,民眾在購買時更要謹慎留意,以免買了保險,卻無法獲得預期的保障。
「(類)長看險的給付,有的是給付『次數上限』,有的是給付『年齡上限』。」林冠秀表示,前者是限定給付次數,不論年齡,只要給付保險金的次數已達上限,保險公司就不會再給付;後者則是設定給付的年齡上限,一旦被保險人超過一定年齡,不論是否達到理賠標準,保險公司都不會給付保險金。
因此,他建議,年輕人可選擇以「給付年齡」為上限條件的(類)長看險,假設給付年齡上限為七十五歲,不幸在四十五歲就面臨長看需求,被保險人至少可依給付週期(一年/半年/季/月),持續領取保險金三十年。
另外,中高齡族群則適合以「給付次數」為上限條件的(類)長看險,萬一到了七、八十歲,才達到長看的理賠標準,被保險人不會因為年齡限制,而無法獲取保險金。
業者:長看險&類長看險 未來持續熱銷
長看險問市已逾二十年,過去一直乏人問津,投保率不到二%,近二年在各保險公司的大力推廣下,民眾接受度漸增。以長看險市場龍頭新光人壽為例,二○一四年長期照護型保單共賣出五.七萬件,新契約保費收入達十九億元,較往年大幅成長。
保險業者普遍認為,二○一四年不會是(類)長看險表現最好的一年,國人對長期照護的風險意識已明顯提升,(類)長看險在未來仍有很大的潛在市場,年成長率上看二十%。
台灣人口老化嚴重,長照問題迫在眉睫,《長照法》至今仍在立法院卡關,政府尚未提出具體的長照政策,即便未來《長照法》上路,也只能提供基本保障,無法滿足不同族群的長照需求,因此,與其仰賴政府長照制度,不如趁早為老年生活做好規劃,以免龐大的長照負擔,壓垮了整個家庭及子女。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台北大遠百信義A13「寶林茶室食安事件」之相關說明台北大遠百信義A13「寶林茶室食安事件」之相關說明
一、本公司於「寶林茶室食安事件」發生後,隨... | 健康醫療百科 奪命細菌!貝殼割傷右腳 老婦48小時身亡澎湖馬公一名73歲蔡姓老婦在潮間帶撿拾螺貝,右腳趾不慎被水裡的蚵殼刮傷,傷口附近隨即出現血泡,雖然緊... | 市場訊息 台北富邦銀行:小鬼銀行家 闖入北富銀e家人分行 歡度萬聖趴!
台北富邦銀行歡慶萬聖節,26日於台北城東e家人分行率先為親子客戶舉辦萬聖節限定Party,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