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百合志工楊秋菊的17年抗癌路
文/鄭慧菁 | 2009.11.01 (月刊)

媽!我去上學了,你在家裡要乖乖的,不能死掉喔!我很快就會回來照顧你。」看著兒子下樓離去,兩手頻頻拭淚的身影,乳癌患者楊秋菊告訴自己,我要勇敢活下去。

楊秋菊在民國81年罹患乳癌並做切除手術,今(98)年另一側乳房面臨同樣命運。她說,癌症手術並不可怕,但化療、放療的確要靠堅強意志才撐得過。

家人的關心 戰勝病魔

17年前沒有健保,也沒有保險的觀念,罹病後龐大的醫療支出全由丈夫一肩扛,還囑咐她要好好養病,什麼也不必擔心;而母親則是愁容滿面、食不下嚥。楊秋菊描述自己的母親是一位憂愁到極點的人,發病前總是抓著她大吐苦水,自從知道她罹患乳癌,常常從九份山上提著進補的食品來探望她,而且,從此不再講令人煩憂的事情。

想著老人家的心意,這麼瑣碎的習慣能夠一夕改變,個性好強的她看在眼裡,是關懷也是壓力。所以,不斷告訴自己一定要站起來。

擔任志工 分享抗癌經驗

在北醫附醫乳房中心主任陳清祥醫師的鼓舞下,楊秋菊90年加入北醫乳癌病友互助團體「百合溫馨關懷聯誼會」,也擔任乳癌病友協會理監事,找到定位,重拾被需要的感覺。

擔任志工多年,楊秋菊說,常常關心別人,受益最多的還是自己,同時提醒志工必須要做好心理建設。她曾經以為自己做好準備,卻在訪視一位復發病友時留下很深的陰影;也曾經見到一個個比她年輕、病情比她輕微的人相繼過世,內心的惶恐與不安,不是常人所能體會。

當得知自己癌症復發的時候,不怕是騙人的,她說「這麼多年,都是我在安慰姐妹,還會講一些道理,但是當自己真正碰到的時候,卻是那麼不堪一擊,如此脆弱。」

第2次住院開刀,楊秋菊擔心惡化,擔心HER-2基因呈陽性,因為打賀癌平很貴,擔心轉移,怕化療的錐心刺骨;聽到當時的院長吳志雄醫師說「不怕!不怕!以我的經驗看來應該不嚴重。這一次是原位癌,手術後不必化療。」終於比較放心。她說,吳院長總是給人很大的信心,不會嚇她,也不會給她過度的醫療。

推動乳癌防治 面對才有希望

「我要感謝我的百合姐妹,從我住院到開刀出院,她們都來陪我。」楊秋菊暗暗立誓,只要有一口氣在,一定會好好灌溉,希望將此情此愛溫暖那些同病相憐的姐妹。自從擔任志工,楊秋菊帶領姐妹們展開乳癌防治宣傳活動,除了幫助姐妹們走出內心的脆弱,也提醒周遭的親朋好友常常自我檢查,多愛自己一點。

楊秋菊說,現在乳癌防治宣導已經做得很普遍,一般人也學會自我檢查,但往往摸到硬塊後不敢看醫生,在探病時看到有些姐妹,其實早就摸到硬塊,卻不敢面對。等到就醫時都有點慢了,有時甚至已經轉移,逃避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她認為,不僅要教導大家如何自我撿查,學習「面對」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電視座談預告>2016最佳風雲保單
隨著保險觀念進步,國人大多都有為自己做保險規劃的意識。因應保戶需求,保險商品不斷推陳出新,愈來愈多樣...
市場訊息
中信人壽:保險節稅注意四大重點
報稅的季節即將到來,中國信託人壽(簡稱「中信人壽」)提醒民眾,每月繳納的健保費、勞保費,及每年...
市場訊息
母女兩代保險情長
我母親在生下我之後,就進入了保險公司。 一轉眼,我已經從跟著母親去上班、坐在辦公桌上兩腳懸空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