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文/黃秀玲 | 2010.11.01 (月刊)

好友家養了一隻寵物小烏龜,每次有人伸手靠近,牠就會立刻把頭和短小的四肢縮進龜殼裡。據好友說,天氣冷的時候,牠還可以在殼裡待上整個冬天。

有殼動物一旦縮進殼裡,除非牠覺得危險已經排除,或牠想壯膽看看外面情勢的變化,否則人類或其他動物很難強迫牠探殼而出。這種隨身型的殼,攜帶方便,而且十分堅固,真是造物主的經典創作。

殼是小烏龜賴以為生的避難所,觀察牠感受到危險威脅時,那種「龜縮」的本能反應,可以理解對有生命的動物而言,「殼」有多重要。人類雖然不是被創造為有殼的動物,卻被賦予造殼的智慧與能力。

發明創造各式各樣有形無形的殼,是人類追求生存、安全與舒適的重要手段。「殼」是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確保實質或心理安全的地方,從心理層面來看,就是舒適圈的泛稱。居住的房子是殼,野外露營時的帳篷也是殼;下雨時撐的傘或穿的雨衣是殼,不想以真面目示人時,面具也是殼;甚至當我們不願意面對某種情境或挑戰時,「藉口」也未嘗不是一種殼。

小烏龜因為自己沒有能力造「殼」,所以牠們天生必須有殼才能躲過各種危險。而除了在極少數情況,例如在母腹裡孕育時,或重病末期的加護病房等,人非依靠一個廣義的殼生存不可之外,比起必須活在殼裡的任何生物,人類更顯得自由而尊貴。

就因為如此,造甚麼樣的殼,以及使用殼的習性,多少決定了每一個人要過甚麼樣的生活,以及將成為甚麼樣的人。

從小,我們就懂得編出各種藉口應付父母、老師,進入職場後,藉口仍是逃避工作、業績、主管等的要求很普遍的殼。當這類殼越築越厚實,「外患」越進不來,我們卻也越踏不出去。不容易被他人識破或拆毀,代表的正是我們自己也逐漸喪失各種機會與面對挑戰的能力。

家有自閉兒的父母,最能體會小孩無力脫殼而出的痛苦;而必須「重裝備」出門的女性,回到家踢掉高跟鞋、脫掉塑身衣、卸下濃粧,馬上就能體會走出厚重外殼的輕鬆舒適。

為了暫時歇腳、休息或調整心情、療傷止痛、培養戰力等,每個人都需要各式各樣的殼,但任何一種殼都非久留之地。看看小烏龜,就知道那個安全堅實的外殼,如何限制了牠的發展與生命的廣度。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遠雄人壽:暢秋輕旅行 94要保旅平險 遠雄人壽網路投保 銅板價超值優惠二選一
正值秋冬旅遊淡季,許多廉航公司紛紛祭出機票超值優惠,對小資族來說此時是CP值最高、荷包最省,聰明旅遊...
公、勞、農、健保
員工拒絕投勞保身故 雇主判賠48.4萬
屏東一名李姓女清潔員騎車自摔,遭客車從後方追撞,導致頭部、身體多處外傷,送醫急救不治。家屬控告雇主未...
市場訊息
地震基金:週一大搖晃 住宅地震險保了沒?
6月20日上午9時5分花蓮縣光復鄉附近發生芮氏規模6.0之地震,最大震度5弱。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