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醫療、健康保險
一生醫療費用260萬! 健康要保險
文/葉俊宏 | 2010.10.01 (月刊)

臺灣的健保制度在國際間聞名遐邇,但也因為健保的便宜與便利,衍生了許多如醫療資源浪費等問題,造成健保財務吃緊,為了健保的永續經營,主管機關不得不因應現況進行限縮。隨著DRGs制度的上路與二代健保勢在必行的當下,醫療費用支出的管控勢必愈來愈嚴格,將來全民健保提供的醫療保障真的足夠嗎?

全民健保是基本保障

國泰世紀產險副總經理吳明洋談到,全民健保所能提供的只是最基本的醫療保障,當患者想選擇更優質的病房環境,或是新進的醫療技術與藥物治療,這些差額與費用還是要依賴商業醫療保險來補足。尤其像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是惡性腫瘤都需要長期治療,更不能沒有醫療保險的協助來應付持續的龐大醫療支出,且隨著健保制度的轉化,往後住院的天數會減少,但是門診治療的部分會增加,因此在健康險的規劃上,自然就要適時地加強實支實付的區塊,才能因應快速變遷的就醫環境。

南山人壽企劃暨行銷部資深副總經理王瑜華指出,根據壽險公會二○○八年的統計,目前國人投保健康險的比例僅有五十二.三%,且擁有終身型健康保險的比例仍低,而醫療費用的支出與年齡成正比,隨著平均壽命延長,六○歲以後的醫療費用通常會快速增加,因此亟需事先規劃保險保障。一般民眾不願意多花錢購買健康險的原因,多半是覺得有健保就夠了,其實商業健康險的主要功能是補足住院病房差額與提升醫療品質,與健保重複的部分並不多。

銘傳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藍玉珠以癌症為例表示,過去罹患癌症幾乎等於被宣判死刑,但是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只要早期發現,癌症患者也可以和病魔和平共處,甚至完全治癒,只是過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醫療成本,若沒有預先準備健康險等保障,很容易被疾病所帶來的經濟重擔拖垮。

醫療支出有增無減

王瑜華表示,根據衛生署九十八年度的統計,男性一生平均醫療花費需要二六○萬元,女性則需要二八二萬元,仔細分析國人醫療消費支出,有六十六.八%都花費在醫療照護自付費用上,這些龐大的費用健保能支援的額度有限,因此有賴民眾自行透過準備金或是倚靠健康險來補足。

醫療保健費用支出,是許多民眾或家庭在治療費用與生活費用難以取捨的一塊。王瑜華談到,台灣地區國人的可支配所得近十年來成長幅度並不大,但是醫療保健費用卻是以每年三十%的速度向上攀升,當兩者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醫療費用將會排擠到其他生活支出,若家中有長期需要照護與治療的病患,更會造成生活品質的下降,因此龐大的醫療費用就必須事先以較低的金額,做風險分散的轉化。

而醫療保健費用為何增長如此快速?王瑜華指出,醫療器材與技術的提升,使民眾能及早發現疾病進行治療,因此醫療保健費用的區塊就變大了,而在國人十大死因(詳表一)中,除了事故傷害和自殺之外,其餘病症皆需要投入龐大的醫療費用,其中又以癌症必須付出的費用最為可觀。

藍玉珠表示,購買健康險,不只為了預劃未來的醫療費用補償,還能讓家人無後顧之憂。現在健康險商品種類眾多,民眾如果有餘裕不妨選擇還本型健康險,既可保本又有保障,及早規劃保費也相對較便宜。

產、壽險健康險各有千秋

健康保險商品五花八門,產險及壽險又有不同特性,民眾該如何選擇?

吳明洋談到,產險業近二年才獲准經營健康險,主管機關考量到產險業經營健康險時間尚短,因此目前仍未開放保證續保,但由於保單結構不同,產險健康險的保費比壽險健康險便宜,初次投保扣掉三○天等待期後,首年度可以較低的保費購買十一個月的保障,隔年續約時就沒有等待期的問題,對於初入社會的年青人或預算較低的民眾而言是不錯的選擇。

壽險的健康險,則較為多元化,有一年期附約與長年期主約可選擇,壽險健康險保費雖然較產險健康險高,但是壽險健康險都保證續保,民眾可以不用擔心體況不佳保險公司不願意續保,導致保障中斷。

針對健康險的選擇,王瑜華表示,健康險按照種類可以分為重大疾病或特定傷病險、住院與手術醫療險、防癌險等,給付方式分為一次給付、日額給付與實支實付型,購買險種與給付方式都是在選購的時候必須事先了解的。

關於選購產壽險健康險必須注意的事項,藍玉珠說,除了針對自身經濟狀況與實際需求外,也可參考保險公司的保單繼續率、信評、資本適足率等財務與業務指標,藉以判斷公司的經營態度,也可以觀察業務員的服務效率與態度,因為這些都與未來的理賠服務有關。

檢視需求 買夠、買對才有保

吳明洋表示,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生與死都只有一次,而疾病通常會來敲好幾次門,因此在規劃保險的時候,健康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投保健康險之前則要先了解三件事情,有沒有?夠不夠?能不能用到老?王瑜華談到,以每月收入的十%左右來規劃保險是一般人較能接受的範圍,除了醫療險以外,其他保障也要一併考量,視想要獲得的醫療品質決定保額配置比例。投保之前先了解本身已有的保險保障才不會在相同的地方投入過多成本。

經濟能力、家庭結構不同階段不同保障

不同的人生階段也要有不同的健康保險策略,吳明洋表示,單身的時候,著重本身的健康保障,因此要先有最基本的住院醫療險;結了婚之後肩負家庭責任,要配合重大疾病險,以免突如其來的重病,拖累另一半的健康;生兒育女之後,就要顧到全家人的健康保障,才不至於讓家庭成員的疾病,成為全家人的重擔。而中年的時候,則應該考量到未來老年的生活,有些產險健康險的投保年齡最高可達七十四歲,倘若沒有終身型的健康險,不妨考慮以產險健康險提供醫療保障。

以經濟能力來看,職場新鮮人收入有限,可以考慮以保額較低的壽險主約,搭配健康險附約,待收入增加後再添購終身型健康險,或搭配實支實付型的健康險、防癌險與重大疾病險,彌補罹患疾病無法工作的經濟缺口。

藍玉珠表示,年輕人初次規劃健康險,由於生病的機會相對較低,建議先以一年期的健康險作為健康後盾,若持續單身也沒有家累,則可以進一步投保失能險或長看險,預防因為失去工作能力需要照護與收入的窘境。

了解健康險特性安心又健康

吳明洋指出,保險理賠糾紛有八成來自於健康險,因此在購買健康險到申請理賠,保戶應對自己擁有的權益與應盡的義務有所了解,如投保前的健康告知事項必須明確等,才不會到申請理賠時遭保險公司以告知不實為由拒賠;而申請健康險理賠的時候,則要備妥理賠申請書、醫療診斷書、保單、受益人證明等,若是癌症險或重大疾病險等理賠,則要針對病狀準備病理切片報告,才能順利獲得理賠。

王瑜華建議民眾,由於申請健康險理賠的文件較為複雜,保戶可以透過保險公司免付費的服務專線或是業務員,了解要準備的理賠文件,當然在投保之前也要對自己所購買的健康險充分了解,才不會發生買了一堆保單卻得不到理賠的憾事。

 

 

 

 




編輯推薦
調查&排名
2016全球10大最具創新力企業
美國商業雜誌《富比世》(Forbes)公布今年百大最具創新力企業排行榜,由上(九)月在台開設旗艦店的...
人壽保險
解約問題 剪不斷 理還亂
今年40歲的小王,多年前為自己買了包括壽險、意外險及防癌險等保障型保險,還買了1張投資型保單,...
醫療、健康保險
醫護遇急診室暴力! 傷害險保護你
因為不耐久候或是心急擔心家屬等原因,在急診室飆罵護理人員甚至動粗,這樣的場景在社會版面上並不鮮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