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投資理財
愛家保險保障很重要
文/葉惠娟 | 2010.09.01 (月刊)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是許多人琅琅上口的一句話,保險規劃採雙十原則,則是民眾在購買保險時,常常從業務員口中聽到的建議。

然而根據壽險公會統計,去(九十八)年國人壽險保額僅六十七.八五萬元。以被保險人歸戶為統計基礎,截至去年底,國內約有一五六六萬人投保個人壽險。換句話說,至少還有七四四萬人沒有壽險保障。

而去年壽險死亡給付平均每件五十八.二萬元,就算以壽險投保率二○四%,平均每人二張壽險保單計算,發生保險事故平均每個家庭可獲得的壽險理賠也不過一一六.四萬元。翻開同年度主計處調查,每個家庭平均每年生活支出就要七○.六萬元,由此可見國人的壽險保額嚴重偏低。

人生各階段 保險規劃大不同

檢視保障內容前,有必要先了解人生不同階段面臨的風險。

金管會保險局商品發展組科長洪美貞說,人生的風險包含生、老、病、死、殘,不同階段面臨的風險也有差異,例如嬰兒出生可能面臨難產或先天性疾病、青少年階段常常發生意外事故、中年死亡對遺屬的生活會產生衝擊,而老年階段則要面臨活太久卻沒有經濟來源的風險。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講師郝淑蕙認為,死得太早活得太久、或活著但是不健康,是任何人都有可能面對的風險。保險規劃不但要能夠涵蓋被保險人生病過程所需要的費用,還要能夠在被保險人過世後,照顧年幼的孩子長大成人,因此醫療險、防癌險及死亡保險都不能少。

提到保險規劃,三商美邦人壽業務部協理浦中敏從不同年齡層提出建議,求學期間家庭責任較輕,可規劃教育年金;就業後保險規劃應在意外不幸發生時,發揮孝親功能;負擔最重的中年階段,保險金額要能夠照顧家人,並償還房貸、車貸等負債;退休不只是準備足夠的養老金,還要預留充足的醫療費用。

低保費高保障 定期險是首選

近十年,保單預定利率從五%以上降至二%上下,預定利率越低、保費就越高,現在要一次購足終身型的壽險、防癌險、醫療險、儲蓄險,負擔實在太重。

洪美貞建議,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應以保障型商品為優先,例如先規劃定期壽險加意外險、醫療險,並善用契約轉換權,在到期前將定期險轉換為終身險,延長保障期間,當預算或收入增加,再考量儲蓄型或投資型保險。此外,目前市面上也有微型保險供經濟弱勢民眾選擇,這類保單只要些微保費就可以獲得基本壽險或意外險保障。

洪美貞表示,她在大學畢業時,就為自己規劃三百萬元壽險保障,由於是定期險,每年保費只需繳交四千多元,接著在就業後透過團體保險、醫療險補強人生風險缺口,充份發揮有限預算、最大保障的精神。

「購買低保費高保障的商品,除了選擇險種,繳費年期、購買時間點也應列入考量。」浦中敏說,例如將繳費年期拉長至二十年,以分攤成本;或是從孩子年紀還小,就先以終身醫療險為他們規劃好醫療保障。

優體保單、團體險 幫你省保費

想要用較低的保費擁有較高的保障額度,也可以選擇優體保單,或團體險彌補個人險不足。

從九十七年四月第一張優體壽險商品上架後,目前市面上已有六張優體保單。洪美貞說,根據調查我國十八歲以上不抽菸男性占六○.四九%、女性占九十五.八八%。優體保單提供不抽菸、生活型態良好的消費者更低廉的保費。

郝淑蕙表示,保戶的身體狀況分為一般體與弱體,前者表示健康狀況正常,後者代表身體有某方面疾病。而有些公司的商品另設有優體等級,也就是比一般體的健康狀況更佳。

浦中敏補充,優體保單的概念,就是在相同的年齡、性別等條件下,健康的人,可以用便宜的保費買到相同的保障。保險公司承保優體保單會請客戶體檢,除了有無吸菸習慣,也會檢視客戶的生活型態、家族病史、個人病史,決定收費標準。以相同保額的優體保單來看,不吸菸者的保費最多可比吸菸者便宜三~四成。

談到團體保險,浦中敏指出,團體險具有保費便宜、不需要體檢的優點,雖然保障金額較低,但可以選擇的險種相當多元,包括定期險、意外險、住院醫療險、防癌險等,上班族可以透過公司投保團體險強化自身保障。

郝淑蕙表示,一般商業保險可以附加配偶或子女,但無法將父母納入,透過團險即可解決這個問題。在保險公司同意承保的年齡範圍內,無論父母、配偶或子女都可以一併納入團體險的附加被保險人。

此外,洪美貞說透過團險提升保險保障還可以享有經驗退費,也就是團體理賠經驗好,隔年度投保費用比較低。但是團體保險並不是親朋好友、鄰居可以揪團購買的。洪美貞表示,依團體險示範條款規定,團體指具有五人以上且非以購買保險而成立的組織,例如有一定雇主的員工團體、依法成立的協會、具有法人資格的團體等。

儲蓄不能取代保險

根據內政部統計,國人平均壽命已達七十八歲,但是去年身故逾十四萬人當中,沒有跨過五十九歲門檻的人數超過四分之一。以六十五歲退休而言,代表在身故者當中,還有很多人的家庭責任未了。

沒有人可以預測生命長度,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決定,萬一死神來敲門,自己要留給一家大小的是甚麼。

郝淑蕙說,錢存在銀行可以獲得利息收入,但是當事故發生時,可能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如果購買壽險,從繳交第一期保費開始,保險公司就必須依約提供死亡保障。值得一提的是,終身險還有生命末期提前給付、保單貸款等功能,讓被保險人在尚未離開人世前,依照需求提前運用資金。

浦中敏表示,儲蓄的資金自由度較高,相對也比保險容易中斷。再者,透過附加豁免保費保險,當被保險人遭受意外傷害事故或重大疾病無法繼續繳交保費,保險保障也不會中斷,這是儲蓄無法取代的功能。此外,光靠儲蓄可能無法因應通貨膨脹造成的貨幣貶值問題。

洪美貞強調,儲蓄是以個人的力量為將來的支出作準備,而保險是集合眾人所繳交的保費,共同為無法預測的風險作準備,兩者功能不同,民眾在做資產配置時,應該要同時並重。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和泰產險:企業防疫再升級 推出企業防疫慰問金 打造安心消費環境
隨著疫情趨緩,二級警戒微解封,不少民眾漸漸走出居家,展開許久未見的戶外活動,或是前往餐廳內用大啖美食...
市場訊息
元大金控:元大公益音樂季 新生分行隆重登場
  元大金控大力挺愛、大聲唱愛!為正向發揮社會公益力量,元大金控首度舉辦「挺...
市場訊息
陸經濟成長放緩 台企資金回流
去(2015)年上櫃公司在大陸投資收益減少70億元,在大陸投資收益匯回台灣的比率也上升至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