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民國二○年代,陳綢阿嬤出生於南投魚池鄉,三歲的時候因為家境清寒,被送養到埔里,遙望舊時回憶,離開親生父母與家鄉,年幼的陳綢心裡懷抱的念頭,卻不是惆悵與感傷,而是將來立志要助人的意念。
從小阿嬤被送給別人做養女,寄人籬下要看人家臉色,就得更認真的去做事,但是那時候陳綢阿嬤心裡會想,以後等到我有較好的環境,就要去幫助環境困苦的人。對阿嬤來說,世間沒有白做的事情,只要心中一直懷抱著一個願,用心去做就會成功。
走過喪子之痛 要做天下人的母親
陳綢阿嬤自己共生了七個小孩,但其中四個在很小的時候就生病過世,舊時農業社會困苦的環境中,因為沒有錢給小孩子治病,即便心裡很不捨,也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是小孩的命,也是自己的命。
當時阿嬤的祖母安慰她,不要難過,只要妳願意,人間到處都有妳的孩子。因為這一段過往,讓阿嬤走了過來,也發願自己的小孩失去了沒關係,我可以去幫忙照顧別人的孩子,「會呼吸的都是自己人」,阿嬤的愛雖然沒來得及給那些已失去的孩子,但這份愛日後卻發揚出去,照護了更多需要幫助的少年們,她的善念讓她不只是自己孩子的母親,也做了天下人的母親。
遭逢病痛 為母則強
在阿嬤三十七歲那一年,被醫生檢查出罹患大腸癌,阿嬤和一般人一樣覺得難過,但是她看看自己身邊三個孩子,年紀尚小還離不開她,又想到已經失去了的四個小孩,她告訴自己一定要拉拔這些孩子長大,不能倒下去。也因為阿嬤不想讓太多人擔心她的病情,發病痛苦的時候都自己忍下來,阿嬤說,如果她傷心難過要去找別人哭訴,聽的人也要跟著她一起難過,那還不如自己把這個痛苦擔起來就好了。
阿嬤的大腸癌雖然因為切除了病灶,病情稍有起色,但是癌細胞並未遠離,反而陸續轉移到胃、肝、膽、手再到喉嚨跟骨頭,這些病痛讓阿嬤四十年來多次開刀,做了一百多次化療,但是阿嬤不曾覺得氣餒,還笑說癌症這個惡鄰居在她身體裡住了這麼多年,既然趕不走也只好跟它拼了,阿嬤不會去想這個病還會怎麼變化,她把治療交給醫生,未來交給天意,痛的時候就念經,憑藉著眾人的關心與照顧,她覺得自己已經好很多。
看到現在有些人被醫生宣判得了癌症,宛如被法官宣判死刑一般絕望,阿嬤說如果對一件事情都抱持著「沒有辦法」的念頭,那精神也就會隨之萎靡,失去了對抗病魔的能力。阿嬤對自己的病永遠抱持樂觀的態度,她覺得人只要還能呼吸就要做事情,既然未來的事情無法掌握,現在踏出的每一步就要更踏實、更勇敢。
還諸社會公益的善念 用在培育社會棟樑
陳綢阿嬤本來在廟裡當住持,偶爾會到家扶中心幫忙照顧小孩,後來很多法官與檢察長都讚揚阿嬤的善舉,於是阿嬤心想「社會錢就要還諸於社會」,在徵得廟方同意之後,將一部分捐款撥出來成立兒童及少年福利中心,針對單親家庭、隔代教養與外籍新娘家庭的小孩,進一步做心靈與課業的輔導,白天讓他們到學校上學,晚上再回到福利中心教養。陳綢阿嬤不會規定小孩唸書要唸得多好,不想去學校上課阿嬤也會轉介到職業訓練所,讓小孩有謀生能力。
對於在公益事業上的成就與善舉,阿嬤從來不敢居功,都將這份成就歸功給諸恩大德的幫忙,阿嬤自己募款做善事,也會捐助其他的公益團體,也包括埔里基督教醫院,阿嬤說做善事是不分宗教、教派的。
沒有壞孩子 只有沒被好好關心的孩子
每個孩子在阿嬤眼中都是未來社會的棟樑、國家的資源,在阿嬤輔導過的一百多名非行少年中,雖然也是有比較不受教的,但是大部分都讓她很窩心,這些孩子逢年過節都會回來探望她,關心她的病情、問候她的近況。有時候回來探望阿嬤,還會帶女朋友,阿嬤也會用諧趣的方法暗示是否贊同兩人交往,例如「可以當夜間部同學」代表贊同兩人婚事。
現今社會有許多父母覺得孩子難管教,但是陳綢阿嬤從來不這麼覺得。在阿嬤的眼中,小孩就是一張白紙,變好變壞其實都是環境因素造成,因為小孩會好奇,有一些偏差行為也是因為他還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有些小孩則是因為不曾被好好關心過,所以透過這些行為要吸引大人的注意。
陳綢阿嬤管教孩子的方法就是,不要任何事情都先急著責備他,有時候要設身處地的想想為甚麼小孩不愛唸書,或是這麼晚還不回來。阿嬤輔導過的案例中,有個媽媽來找她,說她小孩每天回家都很晚,要不要出去把他找回來?阿嬤說不用,並教這位媽媽在家準備幾樣小孩愛吃的點心,小孩回來就關心他說「這麼晚回來,真是辛苦你了」,久而久之,小孩自己就會不好意思。不過小孩偶爾做錯事情還是要處罰,但是前提是要讓他心甘情願接受處罰,陳綢阿嬤的做法是右手拿水管先打自己,再用左手打小孩,讓小孩知道他犯了錯,也痛在阿嬤的身上,用身教的方式讓小孩慢慢地改過。
善念延續 希望無窮
陳綢阿嬤今(九十九)年雖然已經八十歲了,但身體仍十分硬朗,許多活動她仍堅持親力親為,只要有客人下訂單來買草粿、芋頭粿與素粽,她也一起站在悶熱的廚房與志工們一起做,奔波到各地去募款也不覺得辛苦,因為她知道這些錢不是要用在自己身上,募來的每一分錢都會用在公益上。
而阿嬤成立的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目前規劃在埔里蓋一間少年家園,預計收容九十六位非行少年,提供一個充滿信任、愛心的教育及居住空間,讓孩子能在快樂、自在的環境中成長,養成正確的道德觀念,也培育獨立自主的技能。
對於公益事業的延續,基金會有大家協力幫忙,一定能延續下去,不過陳綢阿嬤說,只要她還能呼吸的一天,就會繼續做下去,憑著這份信念,為自己也為需要照護的少年們,創造無限的希望。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用心愛地球 獲三大環境相關ISO認證本著對關懷保戶的心,新光人壽用心對待身處的環境,12月11日(五)在全國認證基金會(TAF)的見證下... | 市場訊息 中國人壽:《我的榮耀晉升之路.陳威任》打造「自己」的專屬品牌 保險舞台譜出成功樂章
一生全力拼搏!中國人壽威任通訊處資深處經理陳威任回顧20年前曾經締造的保險傳奇,是來自一份與... | 財經時勢 2019首季六大壽險淨值大噴發 南山年成長逾5成居冠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台灣及中國等六大壽險公司,2019年首季淨值增加逾3,500億元,各公司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