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隨便說說
文/黃秀玲 | 2014.02.01 (月刊)

許多做業務的人都有被客戶放鴿子,或明明說好了,等到要簽約時卻對方不認帳的經驗。最近一個朋友就為了年底連續遇到幾個這樣的客戶抱怨不已。

其實遇到「不守信用」或「隨便說說」的人,應該是許多人共同的經驗。

幾乎任何時候每個人都在給他人承諾,也都在聽別人的承諾。小自出門前答應下班時幫家人買個東西回家,大到總統喊出的競選口號「六三三」(每年經濟成長率6%、失業率降到3%以下、2016年平均國民所得達3萬美元),只要對別人的要求說出一個「好」,或自己說出的話,就是一種承諾。

不過,有時候承諾只是很多人的口頭禪或習慣,或只是因為自己「以為」沒問題,在沒有多想之前就說出口。而且,在面對請求或要約的當下,想要全身而退,承諾往往是當下最好的自保之道,所以就「先答應再說」。這些承諾跳票的機會通常很高。

在獲得他人承諾的當下,大多數人除了放心、高興之外,當然也必然對承諾的兌現有期待。但越是輕易聽到的承諾,不能履行的風險越大,所謂「輕諾寡信」不是沒有道理。不假思索答應與敷衍打發只是一線之隔,很多時候聽者很難辨別,如果當真就可能亂了自己的全盤計劃。如果有一個人常被別人說「說話不算話」,那麼這個評語必然有一定的可信度,這個人若不是善於敷衍,就是不知道說話應該算話。

拿別人的話當真,最後發現對方只是「隨便說說」,例如業務員答應寄來資料卻從沒收到、債務人保證時間到一定還款,卻一再拖欠、客戶答應簽約卻反悔或避不見面,還有曾經海誓山盟卻移情劈腿等,除了相信承諾的一方依情節輕重會有不同的傷害或損失之外,「這個人」當然會被列入「不可靠」的黑名單。

不過,要說話算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檢視我們自己說過卻沒做到,或根本忘記自己曾經說過的事就知道。不是只有員工可能說話不算話,如果你是老闆、主管,經常在期待你兌現承諾的同仁更可能多不勝數。也不是只有準客戶會失信於業務員,很多業務員成交前對服務「掛保證」,事後卻從不見人的也所在都有。

給承諾時,話不要說太滿,一旦說了,就咬緊牙關去做,可能是唯二不傷人不傷己的方法。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華南銀行:打造友善空間及雙語環境 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華南銀行打造友善金融環境獲肯定,台東縣政府於日前舉辦之2019年「國際身心障礙日」系列活動中,特別表...
市場訊息
國泰世華銀行:抗疫期間「定期定額投資法」逆勢突圍 國泰世華理財團隊專業建議波動下之亂世投資術
今年年初以來疫情衝擊、油價崩跌,全球市場正面臨自1929年大蕭條後最嚴重的衰退。震盪中,國內基金「定...
市場訊息
臺灣銀行:公益傳愛 捐贈樂器 多元學習 助身心靈健康成長
臺灣銀行踐履企業社會責任,又增添一頁溫馨而和諧的篇章。該行董事長呂桔誠特別選在7月1日周末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