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過去幾年來因為利率持續下降,導致壽險公司普遍存在著利差損的問題。因此許多公司開始減少提供保證利率的傳統壽險商品,改賣不承擔投資風險的投資型保單。雖然賣投資型商品並無法消除過去利差損的問題,但卻可以防止利差損進一步的擴大;對一般投資人而言,由於市場上缺乏高投資報酬率的投資工具,因此對於這些能提供比定存高一點報酬的投資型保單,不免趨之若鶩,導致投資型商品的大賣。
分紅保單競爭趨勢 一觸即發
但近來全球利率似乎已經過了谷底期,利率也一步一步地走揚。隨著利率的走升趨勢越來越明顯,保險公司也開始擔心三件事;第一擔心過去買到低固定利率的傳統壽險客戶,會因為利率上升而增加解約的風險,第二則是擔心支撐銷售業績的投資型商品,會因為利率反轉而業績下降,因此急欲尋求能因應利率波動又可替代投資型商品的新標的,第三是擔心大家預期利率會上升,而延遲購買壽險商品造成業績遲滯。
在這些顧慮下,「分紅保單」便自然的成為許多壽險公司寄以厚望的接棒商品。而分紅保單自從最近陸續核准上市以來,由各家壽險公司紛紛設計各種不同形式的分紅商品來看,市場上已可嗅到分紅保單一觸即發的競爭氣息。
利變型壽險及分紅壽險都算是分紅保單類型
一般來說具有分紅性質的壽險商品可概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所謂的「利率變動型商品」,第二類就是市場上所稱的「分紅壽險保單」。就利率變動型商品來說,它與傳統商品最大的不同在於利差的分紅,利變型商品的保單價值準備金或是保險金額,會依據當時利率環境不同而變化,一旦利率走升的時候,壽險公司會將市場利率與預定利率的差異用來回饋保戶,這種保單在市場上已經非常普遍。
就另一類分紅壽險保單來說,因為它分紅的來源往往不限於利差而已,而且在紅利分配方式上也有不同的型態(例如分為美式與英式分紅兩種,大部份公司皆採美式分紅,紅利主要是現金回饋;而英式分紅則是保險公司會優先使用紅利增購保額,以提高保障),相對的,這種商品的分紅方式比利率變動型商品複雜許多,且不容易了解。因此本文特別對一般人所比較不熟悉的分紅壽險商品加以延伸分析。
分紅保單上下方風險都有保證
如果以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來看,我們拿傳統壽險商品、投資型商品以及分紅壽險加以比較,保險公司對傳統壽險保單都設有保證利率,不管未來投資報酬波動的情形如何,保險公司都將負責給付最低保證利率,但當保險公司的投資報酬率高於預定利率,保險公司則可以享有高的報酬,因此傳統商品雖不保證上方風險,但會負擔下方風險。
投資性商品則有所不同,保險公司不負擔任何投資風險,投資報酬率不論高低都由保戶承受,所以投資型商品是上、下方風險都不保證。對分紅保單來說,保險公司除提供一個最低的保證報酬率外,理論上,如果實際獲利超過保證報酬時,保險公司會將部分超額獲利回饋給保戶,但如果投資報酬率低於預定利率,保險公司仍會提供最低的保障,所以分紅保單在風險上是上下方風險都保證或部分保證。
此外,買分紅保單亦類似一個傳統商品,再加一個分紅的買入選擇權(call option)的組合。這個選擇權讓保戶可以在保險公司投資經營績效好時,參與分配投資報酬,在公司無獲利或獲利不如預期時,並不須分擔投資損失,就有如一般買權一樣,只須關心上方獲利而不須注意下方風險。因此分紅保單比不分紅保單多出的保險費,可以視為購買這個選擇權的權利金或成本。
紅利如何算 7成民眾不了解
但分紅保險的紅利哪裡來?根據某刊物去(94)年的調查顯示,雖然有5成3的民眾聽過分紅保單,但是約有7成的人不知道分紅保單的紅利是如何產生的,可見一般人對分紅保單仍有許多不解之處。這主要因為紅利的計算牽涉到複雜艱澀的精算專業,並非一般消費者可以輕易理解。再加上分紅保單也是傳統壽險的一種,並不像投資型保險會有一個專門用來計算投資績效的分離帳戶,這個分離帳戶跟保險公司一般商品的資產分開管理,獨立計算投資報酬率,因此分離帳戶賺多賺少自然是一目了然。
而分紅保單雖然不是投資型商品,但理論上,保險公司為了計算這些分紅保單所累積資金的投資報酬情形,也會設有所謂的「虛擬分離帳戶」,獨立計算這些分紅資金的投資收入及費用分攤等,以便與其他不分紅保單客戶的資金分離。在這個虛擬帳戶下,保險公司每年年底,會結算資金運用的投資報酬,並扣除歸屬於分紅帳戶的交易、管理與其他相關費用後,算出一個可分配紅利的金額,再將這個紅利額度,視每一位保戶對這個虛擬帳戶的貢獻度(如投入金額與時間),決定個別分配的額度,以現金、抵繳保費或增額等方式回饋客戶。以上這些機制看起來似乎十分明確,但現行國內這些分紅保單真的很透明嗎?確實值得探討。
分紅保單到底哪裡不透明?
根據現行分紅保單的條款來看,可歸列出三項不透明之處。首先,分紅的方式與金額大小,保險公司仍然保有極大的主控權,例如這個虛擬分離帳戶資金投資標的的內容、資產組合的變化、投資管理費用的分攤等等,客戶都無法即時知道也無從知道,只能由一年一次的紅利宣告得知真正的分紅金額,而且虛擬分離帳戶的財務狀況,現行法規也沒有要求必須經過獨立會計師等較公正人士的監督,因此保險公司說多少就是多少,說沒有就沒有,保險公司擁有極大的決定權,這是分紅保單第一個不透明之處。
其次根據分紅保單條款的約定,前面提到分紅保單帳戶實際的報酬金額,並非完全用於分配紅利,保險公司可以根據市場競爭及未來營運狀況等主觀認定因素,決定分紅保單帳戶實際報酬金額的某一個比率,作為「可分配紅利」的額度,至於如何決定又是取決於保險公司,標準如何,保戶也無從得知,這就是分紅保單第二個不透明之處。
再者,當保險公司決定「可分配紅利」額度後,並非保戶就可以分配這些紅利。根據現行規定,這個紅利的分享,並不全然是保戶的權利,保險公司的股東最高仍可以參與分配30%,至於保險公司要分配80%或是70%的「可分配紅利」給保戶,也是保險公司來決定,保戶也無從置喙,這是分紅保單第三個不透明之處。
避免分紅保單不透明 主管機關有責任
分紅商品對保戶而言,是一個在利率上升環境中不錯的選擇,但「分紅保單」4個字非常容易讓客戶以「分紅」為購買的主要考量,保險公司的商品既以分紅為主要訴求,客戶也多花錢買了這個分紅的權利,自然應該要有更公平及更透明的對待。因此如何解決上述三項不透明問題,雖然未來或許能寄望透過市場競爭力量予以約束,但主管機關的責任卻是責無旁貸的。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投資型保單10年成長198% 壽險公會:儲蓄險將大幅減少
本文重點:金管會整頓儲蓄險,現在代表業界的壽險公會坦言「儲蓄險將大幅減少」,... | 人壽保險 涉及4家壽險公司530萬元意外險理賠的自殺爭議2005年9月2日凌晨,中山醫學大學的新鮮人許大緯(假名)從台北住家5樓陽台墜落,被送往台北醫學大學... | 市場訊息 台灣人壽:4分58秒罹癌時鐘快2秒 新式標靶醫療負擔重 規劃「一次性給付型」癌症險 積極治療有保障根據國民健康署去(2018)年底公布癌症登記報告發現,2016年度新發癌症人數為10萬5,83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