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史上頭一遭壽險市場出現負成長
文/吳淑雯 | 2007.02.01 (月刊)

史上頭一遭!一直以來每年皆呈正成長的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94年才衝到5,409億、以21%的高成長率再創新高記錄;去(95)年卻跌破大家眼鏡,新契約保費收入降為5,246億,以負3.03%成長率坐收,仔細探究其原因,除了95年1月1日最低稅負制正式上路,在94年底掀起一波搶購熱潮、衝高新契約保費收入,而95年因節稅誘因降低、加上94年基數高外,過去常以躉繳保費移轉財產的節稅誘因不再,導致躉繳件減少,加上主管機關要求利變型年金宣告利率改按公債殖利率計算下,使得銀行理專「利率比定存還高」的訴求不再奏效,利變型年金也降溫,種種因素相互影響下,導致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首次出現負成長。

國泰人壽穩坐龍頭 新光以27.18%的成長率搶下亞軍

若從個別公司的情形來看,國泰人壽新契約保費收入雖然小幅下滑4.03個百分點,但仍以1,082億元的成績,穩居龍頭,連續2年創下單一公司在同一年度新契約保費收入破千億的紀錄。而94年排名第3的新光人壽,則在去年急起直追,以659億元的保費收入從富邦人壽手中搶回老二的寶座,成長率達 27.18%,在整體壽險業衰退的情況下更屬不易。

然94年成長率逾5成、保費收入達670億的富邦人壽,95年卻衰退了14.32%、以574億的保費收入排名第3;憑藉著全省1,300多個郵局窗口與國營企業品牌的優勢,中華郵政壽險一口氣擠下南山與統一安聯,以403億的保費收入、逾3成的增幅排名第4,過去以來皆以短期儲蓄壽險為主打商品的郵政壽險,去年底更推出終身壽險,積極搶攻壽險市場。排名第5的則是保費收入近397億、業績衰退逾2成的南山人壽。

另外,就市佔率而言,光是前5名的國泰、新光、富邦、中華郵政壽險與南山,保費收入就佔了整體的近6成,其餘的24家僅佔4成。而市佔率超過1成的公司,只有國泰、新光與富邦,其中國泰市佔率更達2成。

13家公司保費收入破百億 呈現正成長的也有13家

除了前5名外, 6~10名分別為統一安聯、中國、佳迪福、三商美邦與ING安泰,其中統一安聯與ING安泰呈現負成長,其餘三家則皆為正成長,尤以佳迪福成長117%最高。第11~13名分別為英國保誠、台灣與遠雄人壽,而排名13的遠雄的新契約保費則首度突破百億元。

儘管95年整體壽險業表現呈現負成長,但仍有13家公司呈現正成長,除了前10名中的新光、中華郵政、中國、佳迪福與三商美邦外,還有遠雄、宏泰、興農、國際紐約、大都會國際、宏利、環球瑞泰及康健人壽。

每2元的新契約保費 就有1元是來自投資型保單

近年來相當被看好的投資型商品,過去一年的發展情況如何?在歷年壽險新契約保費收入中,投資型保單的佔率從93年的34.64%, 94年的38.56%,95年更上升到48.07%,較94年上漲近10個百分點,在去年5,346億的新契約保費收入中,投資型保單就佔了2,522億,幾乎等於每2元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就有1元是來自投資型保單。

在個別公司方面, 94年投資型保單佔整體投資型保險市場高達3成1的國泰人壽,95則降為2成1,國泰人壽在去年傳出要對投資型商品踩煞車,94年整個公司的新契約保費收入中投資型保單佔6成,去年也降為近5成,但仍以投資型保費收入538億與非投資型543億的成績一舉拿下雙料冠軍。而繼94年被國泰人壽擠下投資型保費收入冠軍的統一安聯,去年再被新光人壽以近13億的差距超前,排名第3。另外,投資型保費收入超過百億的公司尚包括南山、佳迪福、富邦、ING安泰、三商美邦與英國保誠等公司。

投資型保費收入的前10名 有8家擠進新契約保費收入的前十大

若將各公司在94與95兩年的投資型保費收入佔率相較,也可以觀察出各公司的發展策略。統一安聯與業務幾乎來自銀行的佳迪福仍持續形同投資型保單專賣店;值得注意的是,94年投資型佔率僅有6.5%的全球人壽,去年增加到近6成、94年不到3成的南山則是衝到7成、另外新光與ING安泰也從不到4成的水準,分別提高到6成與7成,而三商美邦則是從46.09%再往上提高至60.79%。

投資型保單對各家公司的保費收入影響有多大,對照新契約保費收入與投資型保費收入的前10名就可窺見,二個排行榜的前10名中,就有8家公司是重複的。而可算是尚未踏入投資型商品領域的公司仍有6家,包括宏泰、國寶、中華郵政壽險、美國、安達與中泰人壽。

新契約保費59%來自業務員通路 11家公司業務員通路佔率提高

去年底發生大都會國際無預警裁撤傳統業務部隊,打算專攻電話行銷與銀行保險一事,造成業務員人心惶惶,多家公司紛紛出面表示不但不會捨棄傳統業務部隊,還要擴編、廣增業務人才。而就業務員、銀行保險、直效行銷、經代保險與其他通路來看,去年的業務來源為何?據分析來自業務員的保費達3,073億元、佔了59%,比94年還多出2個百分點;而銀行保險則為1,873億元、佔率從94年的38%減少為36%,直效行銷與經代通路則與94年相同分別維持在1%及4%的佔率,至於其他通路則仍小於1%。

就各公司的通路佔率分析,保費收入百分之百來自業務員的有中華郵政壽險及保德信國際2家;業務員通路佔9成以上的則有宏利、ING安泰、南山與環球瑞泰等4家;英國保誠及三商美邦則有8成多的佔率。而完全沒有通過業務員行銷的公司有5家,為中泰、安達、佳迪福、美國與康健人壽。另外,在去年底大都會國際所撤掉的業務員,95年也為該公司帶來2成7的業績。

近年,許多公司積極發展多元化行銷,希望找出替公司帶來最多利潤的通路,因此,傳統業務部隊也面臨激烈的競爭。當有些公司極力發展其他通路時,也有些公司固守業務部隊,甚至悄悄地把重心移回業務員。扣除100%仰賴與100%不仰賴業務員的7家公司,在剩餘的22家公司中,95年業務員通路保費收入佔率有11家增加,其中又以幸福從原本的16%提高至73%,增幅最大;而南山、ING安泰、英國保誠與全球人壽則皆有1成以上增幅。

7家公司一半業務來自銀行通路 不及1成的則有9家

除了業務員通路外,銀行保險通路也囊括3成6的保費收入,其中5成以上保費來自銀行的公司依序有佳迪福的98%、興農的83%、統一安聯82%、遠雄70%、富邦64%、美國56%與國際紐約的52%。若以保費收入的金額來看,則以國泰的382億及富邦的370億分居第1、第2,而統一安聯的319億排名第3,光是這3家就佔了整個銀行保險通路的5成7。另外,除了100%仰賴傳統業務部隊的中華郵政與保德信國際外,銀行通路佔率小於1成的則有宏利、ING安泰、南山、環球瑞泰、英國保誠、國華及宏泰7家公司。

至於佔率僅為4%的經代人通路,則以保費收入68億、佔率88%的宏泰不論在金額或是比率上都是最高,去年不但先將一張增額壽險保單給永達獨賣,後來又陸續與30多家經代人公司全面解約的宏泰,今年經代人的業績佔率是否仍會持續往上衝格外引人注目。此外,在94年經代通路僅佔不到4成的國寶與中央,去年則雙雙成長至6成以上,反倒是94年經代業績佔一半的全球,今年則是減少了6個百分比。

另外,保費收入約53億元、佔率僅1%的直效行銷通路,康健與安達皆為佔率超過5成的公司,而大都會國際、中泰與美國也有3成以上的佔率。若依金額來看,康健人壽的10億最多,超過5億元的則依序有大都會國際的7.6億、美國的6.3億及佳迪福的5.8億元。

仍有1,132萬人要買壽險 壽險業仍有相當大的前景可期

雖然壽險業去年首次出現新契約保費收入衰退的情形,但主要是因為最低稅負制上路,消費者為了節稅搶在94年底購買大額保單所致, 95年在節稅誘因降低、利率不見回升、壽險保費仍高的不利情況下,壽險業還能有5,246億元的新契約保費收入誠屬不易,這也代表國人對保險還是有極大的需求。根據本刊執行的第14回全國壽險公司評鑑調查,其中對消費者購買壽險的行為加以分析的結果顯示,仍有1,132萬人在今年會首次或再次購買保險可知,壽險業前景仍相當看好。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明台產險:擴大承保地區、齊頭式起賠 挺柚農「保柚的好險」升級再推出
三井住友海上集團明台產物保險響應政府政策推動農業保險,繼2019年於臺南、花蓮地區開辦文旦柚保險,今...
調查&排名
壽險公司給付金額排行榜
買保險的目的不外乎是為了未來的給付,2005年壽險業共給付4,991.8億元,佔當年度有效契約...
健康醫療百科
總是忘東忘西 按穴道也有效?
中醫看記憶衰退或健忘,除與老化有關,先天精華物質逐漸耗損,加上現代人壓力大,七情六慾太激烈、生活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