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就在許多消費者還搞不清楚保單分的是什麼紅、甚至不知道保單可以分紅之際,主管監理機關、壽險業者、學界等專家們卻早已在為「分紅彈性化」爭論多時。近來財政部保險司更積極委託「中華民國精算學會」及「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等單位研擬相關細節問題。
對保險司來說,一邊是消費者、一邊是業者,左右的權益都該顧及,該怎麼把關監理?對業者來說,一邊是股東、一邊是保戶,左右也都得罪不起,該怎麼分才公平?
分不分紅看似一個簡單概念,在實際執行面上卻有許多系統、技術上的問題待克服。然而,行之已久的強制分紅法,在目前利差損持續擴大下,已顯示是不合時宜,而到了該重新檢討分紅機制的時候。
到底以前的「保單紅利」分的是什麼紅?未來的分紅機制會變成什麼樣?消費者又該如何選擇未來可能推出的分紅及不分紅保單?
保單紅利是啥米碗糕?
要知道如何選擇分紅不分紅保單前,可得先弄清楚什麼是保單紅利。由於保險業是個預估未來的行業,給保戶的承諾是未來的、損益的實現也在未來。因此當保險公司按「預定因素」所收取的保費較「實際發生」的成本大時,就應將差額部份返還給被保險人,這個就稱為「保單紅利」。
由上述可看出,保單紅利跟一般的股東紅利並不盡相同,一般的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由股東享有公司盈餘,也才有所謂的紅利分紅,然而保戶非股東何來紅利之有?
ING安泰人壽公司總經理石寶忠就指出,在國外通常是相互保險公司才有分紅保單,而台灣都是股份有限公司卻強制分紅,也許在過去有其時代背景需要,但現在利差損日益擴大,若要分紅,應將股東、保戶的資產、損益分成二套帳,將分紅保單盈餘按比例分配給股東及保戶才合理。
過去台灣的分紅保單 分的是什麼紅?
淡江大學保險營運研究所專任副教授郝充仁表示,壽險保單計算成本的主要影響因素有三:預定死亡率、預定利率、預定費用率。當保單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產生死差益(損)、利差益(損)、費差益(損)等情形。我國壽險業者依財政部的要求,自八十一保單年度起採強制分項分紅,也就是利差、死差分別計算,只要產生差益就要回饋給保戶,縱使保單因預定利率過高而產生利差損時,死差紅利仍要分出去。不過,當時並未強制規定費差益的分紅。
利差損驟增,死差益仍照分
那麼,在過去保單預定利率普遍在六%的水準,甚至有到八%的保單情況下,保險公司為何還挺得住,現在卻吃不消了呢?
國泰人壽數理部專案精算經理劉大坤解釋,在過去的投資環境下,有些保險公司雖因業務、市佔率的考量,給客戶七、八%的利率保證,但在其他投資市場上可有大於七、八%的績效彌補過來,因此還有利差益。然而目前二年期定存利率已驟滑至二.五%,已呈利差損狀況,死差益卻仍要照分,失去公平合理性,也會影響保險公司的長久經營。
利差損到什麼程度?
一般消費者可能會納悶:利差損,有那麼嚴重嗎?保發中心研究發展處助理研究員陳振桐舉出了一個概念:八十九年時全體壽險業責任準備金是二.一六兆,這部份算是業者的負債,因此利率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就代表負債增加二百一十六億。再看到八十九年新契約預定利率大多在六%到七%的水準,而現在二年期定存僅剩二.五%,業者要在市場上找到報酬率高於七%的投資管道誠屬不易。因而有必要將分紅的機制重新做一個調整。
各家公司可否自行開發生命表?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郝充仁指出,目前國內業者計算保費的基礎,在預定死亡率的部份還是採用「一九八九年」台灣壽險業第三回合經驗生命表。然而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預定死亡率遠高於保戶實際經驗死亡率,即使目前業界普遍以打九折來計算,但仍大幅失真。
因此,郝充仁認為,未來實施分紅彈性化之前,經驗生命表應重新調查制定,或是像國外的做法,讓各家保險公司自行開發經驗生命表,只要保險公司所採用的數據是合理的、可信的。
分不分紅說易行難
不論如何,明年保險公司確信是可望開賣不分紅保單。而分紅保單可能除了死差、利差之外還會納入費差,甚至會有特別分紅法,而分紅公式也有可能採取不固定。只不過由於牽涉層面廣泛,因此目前尚未有定論。
不過,分不分紅說得容易執行麻煩,例如電腦系統的轉換、作業流程、會計帳、費用分攤都需改變。劉大坤舉出,像多少成本屬於分紅保單?多少投資資本是從分紅保單來的?股東和保戶、分紅保單及不分紅保單的帳都要分清楚。未來新舊保單的適用、分紅方式、分紅比例、會計帳等複雜的程度將取決於整個法令制度制定的周詳度,愈周詳的話就可能要做到愈複雜。
陳振桐表示,雖然實際運作的法令規章尚未確立,但監理機關會朝維護保戶權益、確保保險公司永續經營能力的大方向來考量。站在學者的角度,郝充仁認為,只要業者提出來的分紅計算基礎是合理、貼近實際經驗的,監理官應給予適度空間,當然,保險司也應同時訂出明確罰則,避免日後產生糾紛。
消費者如何選擇分不分紅?
有些精明的消費者也許會有疑問:如果買不分紅保單,那當保險公司實際收益大於預估時該如何回饋?劉大坤表示,這部份就是看客戶自己是想先享受保險公司「過去好的費率經驗」下的保費,還是想分享「未來可能的收益」而自由心證。
劉大坤提供了一個參考方向就是,如果是不分紅保單,表示保險公司自行預測未來的經營將更有效率、對未來的利率、死亡率、費用率精算更精準,不會再像以前那麼保守,因此費率會較便宜;相對的公司未來承擔的風險也較大。而分紅保單的話就是保險公司目前估計保守,保費會較高,但未來有彈性回饋。
而郝充仁則指出,分紅或不分紅沒有所謂的好、壞,端看消費者是屬於風險趨避者還是愛好者。因此他認為,分紅彈性化後,對消費者來說是選擇性增加,日後買保單時應注意到保險公司的核保技術、經營管理、投資績效方面是否穩健,而不是只有以價格為依歸。否則有些保險公司也許會因業務考量採取冒進的預測壓低保費,或是精算不夠準確而低估了保險的成本,都會影響到未來實現承諾的可能性。
中華民國精算學會理事長羅文浩倒是認為消費者應思考,買保險的目的是什麼,應該重視的是未來保險公司是否能實現允諾,因此未來在選擇保單時,除了自己的負擔能力之外,更要找一家能永續經營的公司。
整體來看,大部份的學者專家都認為,分紅彈性化對壽險業、消費者來說都是利多消息,除了可讓保險公司減輕分紅負擔、商品更多元化,未來也會考驗出各公司的核保、投資技術等經營能力,而最大的贏家將是消費者。
未來分紅或不分紅保單的推出,會不會造成更多糾紛就在於保險公司的資訊是否能揭露清楚、業務員是否說得明白、消費者是否解讀正確,這就要靠業者、政府監理官、消費者等各方共同努力,以迎接更自由多元化的壽險市場。
編輯推薦 | ||
醫療、健康保險 保費越來越貴,抗癌投保趁早癌細胞由正常細胞演變而來,當壓力、熬夜、肥胖、抽菸、喝酒等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造成身體的免疫功能降低,... | 人壽保險 澄清湖詐保案改判 理由和保險金有關!?
【本文重點】喧騰一時的「澄清湖詐保案」在今(2017)年9月宣判,主嫌陳男被... | 市場訊息 國健署:50萬人罹患代謝症候群 3招可逆轉春節期間因疫情影響減少出遊走春的機會,導致宅在家的時間變多,除了大魚大肉、零食一口接一口之外,加上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