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保險公司最好的保險公司
文/編輯部 | 2004.09.01 (月刊)

再保險是保險公司──尤其產險公司背後最強而有力的靠山,在滿足保險公司對危險分散與危險轉嫁的需求,全世界都不例外。台灣蕞爾小島保險公司所承保的危險十分集中,對再保險的依賴更遠勝於其他國家。

5成保費、4成賠款 分給再保險公司

以最近兩年為例,2002年產險業的簽單保費1,014.34億元,加計再保費收入及扣除再保費支出後,自留保費為500.48億元,自留比例為49.34%,換句話說,有50.66%的簽單保費分出給再保險公司;而當年度的簽單賠款為472.87億元,扣除再保賠款支出及加計從再保險公司攤回的賠款後,自留賠款為282.19億元,自留比例為59.68%,亦即40.32%的賠款是由再保險公司分攤的。

2003年簽單保費成長到1,094.69億元,自留保費為561.34億元,自留比例略增至51.28%,但分保比例仍高達48.72%;當年度的簽單賠款為496.04億元,自留賠款為297.44億元,自留比例為59.96%,仰賴再保險公司分攤的賠款占40.04%。

短期內對再保險的依賴 不可能大幅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再保險公司當然是產險公司的最佳戰略夥伴,不論主管機關如何呼籲產險業提高自留比例,以免淪為再保險公司的經紀人,甚至傳出「再不改善,就準備祭出以法令規定自留部分不得低於某一定比例的尚方寶劍」的風聲,短期內產險公司的自留比例仍不可能立刻拉高,對再保險公司的依賴度也不可能立刻降低。以多年來穩居產險龍頭寶座的富邦為例,過去3年自留比例雖逐年提高,但是2003年也只達到48.13%。

既然如此,產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之間的關係自然是再密切不過。

中再喪失優先再保權 回歸自由市場機制

而國內過去唯一的專營再保險公司──中央再保險公司(簡稱中再)在2002年7月民營化,2004年6月23日總統公布廢除「中央再保險條例」,使得中再從1972年「優先承受國內保險業自留額以外的再保險業務」的地位走入歷史,對各國在台灣承接業務的再保險公司而言,再保險業務的競爭將逐漸回歸自由市場機制,對國內再保險市場也算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為瞭解中再與在台灣市場上設有聯絡處或分公司的外商再保險公司的競爭力,本刊首度執行產險業對這些再保險合作夥伴的形象評等調查。有些與台灣保險公司往來密切的再保險公司並未在台灣設聯絡處,但由於初次執行,本次問卷暫以在台設有分公司或聯絡處者為評等對象。

此外,由於產險對再保險的依賴度遠高於壽險,因此本次問卷以產險公司為發放對象。

7月份本刊對全體本國及外商產險公司發出「產險業再保險購買行為及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彙整參考事前各產險公司所建議的項目。最後僅4家公司分別基於「不方便」、「太敏感」及「由國外負責」等理由而未回填,回收率仍超過82%,謹在此感謝各公司的協助。

產險公司選擇再保險公司 最重視信用評等

這次問卷首先探討產險公司在選擇再保險公司時最主要的5大考量因素。問卷中提示了(1)信用評等,(2)提供的服務,(3)報價速度,(4)核保效率,(5)理賠效率,(6)協調能力,(7)對國內保險市場的了解,(8)過去合作關係,(9)再保險公司的專長,及(10)其他。

其中「信用評等」一項獲得全票的勾選率高居第1。由於再保險公司的財務能力攸關攤賠責任的履行,且再保險是國際性業務,因此公正客觀的信評自然成為保險公司選擇再保險公司時的重要依據。

以與各產險公司有總保費1%以上往來的再保險公司來看,不論A.M.Best或S&P,評等大多在A級以上,至於仍與所有產險公司都有往來的中再S&P評等則為BBB+,是問卷中列名的再保險公司中唯一未達A級的公司。

理賠效率、服務與專長 都很受重視

理賠效率在考量因素名列第2,勾選率達77.8%。在本刊年初執行的「全國壽險公司形象問卷」調查中,「理賠迅速」同樣名列消費者認為一家壽險公司值得推薦的理由的第2名。買保險最重要的目的是萬一發生事故後的理賠,再保險既是保險公司的保險,攤賠的效率當然重要。

再保險公司「提供的服務」與「專長」都有13家公司勾選。再保險公司所能提供的服務包括在核保、報價、危險管理、理賠或法律意見上的服務,技術移轉及人才的培訓等等,不一而足;對保險公司而言,各項服務都是很重要的附加價值,而產險公司經營的各險種在技術上的差異性很大,具備某一險種或技術的專長,方能提供優質的服務,因此再保險公司的專長與服務受到相同程度的重視可以理解。

「過去的合作關係」也很受保險業重視,畢竟長期合作所產生的默契是很難被取代的,這或許是中再喪失優先再保權後,短期內仍可保持一定水準的業務量很重要的因素。

本問卷的第二部分列出中央再保險公司及4個與台灣市場往來較頻繁且設有分公司或聯絡處的外商再保險公司,請受訪產險公司分別勾選「對哪些再保險公司印象較好」、「哪幾家服務較好」、「哪幾家較專業」、「哪幾家最具發展潛力」。本刊亦首度啟用IF形評。

瑞士再保各項形評 都獲AAA 最獲肯定

目前唯一在台灣成立分公司的瑞士再保在4個問項都獲得AAA級,勇奪總排名第1,且除了「服務較好」這個問項小輸中再一票之外,不論「印象較好」、「較專業」及「最具發展潛力」都是最獲產險業肯定的再保險公司,尤其是「專業」這一項,更獲得17家公司推薦。看來這家1863年成立迄今已逾140年、長期發行Sigma刊物提供全球資訊、深入市場各角落、並以「Expertise you can build on」為廣告訴求的專業再保險公司,已經深獲國內產險業的信賴。而這次首度執行的再保險公司形評的結果,應該也讓準備大舉進軍亞洲市場的瑞士再保吃下一顆定心丸。

創立於1880年、在國際再保險市場向與瑞士再保分庭抗禮的慕尼黑再保,在這次形評的表現略遜一籌,除了在「服務較好」一項與瑞再一樣獲得11家產險公司肯定之外,其他都略有落後,尤其是最具發展潛力這一項,只獲得一個A。

但相較於中再或其他外商,慕再的表現仍稱得上可圈可點,不愧是全球性大型再保險公司。

全球2大再保公司 在台灣市場見高下

慕再與瑞再這兩大再保公司都已發展成全險種專家,及以險種之間的平衡發揮大數法則的機制,因此在911事件中兩家公司的賠款金額都超過20億美元,但仍然屹立不搖,歷史悠久、經驗豐富、財力雄厚及全方位險種發展都是主因。

慕再早在1981年即已來台設立聯絡處,而瑞再則遲至1995年才有台北聯絡處,並於2004年升格為分公司。慕再不論在全球或台灣的業務都不下於瑞再,然而在這次形評,本國產險業卻把最高評價給了瑞再。對照產險公司選擇再保險最重視的條件「信用評等」來看,今年5月瑞再的S&P信評為AA,慕再為A+,「服務」方面兩家旗鼓相當,「專業」方面瑞再小勝,由此不難理解瑞再何以被評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再保險公司。

中再真正的挑戰 才要開始

總排名第3的是本土的中央再保險公司。但是中再僅在「印象較佳」及「服務較好」這兩個多少受歷史情感及「自己人」的熟悉感與默契影響的問項,獲得國內產險公司較多肯定之外,其他如「專業」或「具發展潛力」,則未因此獲得友誼票。

中再在失去優先再保權之後,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過去國內保險公司所簽發的每一筆保單,中再都可以自動分到一杯羹,不僅業務的來源極為穩定,品質也與保險公司自留的部分相當。但是未來中再必須與其他再保險公司在同一立足點競爭,一位再保專家表示,中再在失去優先再保的保護傘之後,過去與保險業的關係與交情能否延續、能否提供專業的技術協助及承保能量,都是中再能否安度挑戰的關鍵。

若以本次形評來看,有12家產險公司對中再印象好、覺得中再的服務好,然而僅2家產險業肯定中再的專業。雖然最近中再大量汰換資深員工、晉用「外籍兵團」,但再保險終究是十分專業的領域,人才青黃不接外加準備拓展國外業務起步維艱,這位專家說:「中再真正的困境,可能在一兩年後過去累積的準備金耗盡後才會出現」。

日商東亞與漢諾威都是S&P信評A級以上的再保險公司,但在台灣的規模較小,勾選率遠不及前三家再保險公司。

再保險公司進軍台灣市場也要有好策略

事實上,許多承接台灣保險分保業務的再保險公司並未在台灣設點,而台灣的保險公司分出的對象也絕不以在台灣設有據點的再保險公司為限,以富邦產物為例,光是再保費支出占總保費收入1%以上的往來再保險公司就有27家,包括幾家國內產險同業;其他規模較小的產險公司往來的再保險人也都不限於在台設點的這些外商。

本次調查雖只包含5家再保險公司,但不論對再保險公司未來進軍台灣產險市場的行銷策略的擬定,或產險公司選擇合作對象都具有相當參考價值。未來本刊的再保險公司形評調查,將進一步涵蓋與台灣保險公司業務往來較密切的其他外商再保險公司。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久坐久站栓塞上身 運動是解藥!
工作需要久坐、久站?如果伴隨肥胖、心血管疾病、血液疾病、使用避孕藥等情形,小心,下肢深部靜脈栓塞可能...
財經時勢
設「防疫險專案小組」揪詐保?產險業者:效果有限
金管會同產險公會成立「防疫險防詐欺專案小組」,但業者無感? 近日傳出有電商平台販售「確診」的快...
市場訊息
勞動部:正確選用防爆電氣設備,保障勞工職業安全
鍋爐為工業廣泛使用之熱能供應設施,為減少空氣污染,部分鍋爐已將燃油設備改為燃氣設備,然而作為鍋爐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