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醫療、健康保險
消化性潰瘍的症狀及核保
文/郭清輝(壽險公司契約部 醫學調查科專員) | 2002.02.01 (月刊)

人體中的胃、腸及其他消化腺會分泌各種不同的酸性物質和酵素來協助消化食物,這些分泌的酸性物質和酵素,有的負責消化食物,有的卻是用來保護消化道本身避免受到酸性物質過度的破壞;如果消化食物的酸性物質(胃酸)太多,或是保護消化道的機制太弱,便會造成消化道的腐蝕,進而使消化道黏膜受損並產生糜爛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的「消化性潰瘍」。

一般而言,最容易產生消化性潰瘍的部位便是胃及十二指腸,其中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人數是胃潰瘍患者的三倍,而罹患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年齡,也比胃潰瘍患者年齡輕了許多。

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的患者常會說自己感覺好像是「消化不良」,但事實上「消化不良」的症狀包含了很多模糊不清的「感覺」,譬如疼痛、反胃、胃漲感、胃悶悶及胸口鬱鬱等等,這些差別取決於患者的潰瘍部位及年齡,但絕不能說這種感覺就是「消化性潰瘍」,這些都需要醫師進一步診斷的。

在所有消化性潰瘍的症狀中最明顯的應該就是疼痛了,如果患者的年齡較大,其疼痛的感覺可能會愈輕微,這種疼痛的感覺常被病患敘述為胃痛(上腹痛)、心灼熱或飢餓等。

從疼痛感覺判斷潰瘍部位

胃潰瘍患者疼痛的感覺通常較為多變,在一陣劇烈的疼痛後又自行緩和,然後不斷的復發,在吃飯後疼痛的感覺會更為強烈;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疼痛的感覺通常較為持續性及規則性,但在進食後可減緩疼痛,然後在進食二到三小時後,疼痛的感覺再度復發;還有的病患會在夜裡疼痛的醒過來。

另外,約十五%的消化性潰瘍患者有消化道慢性的、小量的出血現象,而長期的失血會造成病患缺鐵性貧血,如果消化道的慢性出血現象不斷的惡化,有可能轉變為消化道的大量出血,這與消化道穿孔(指胃或十二指腸因為糜爛而組織受損破洞),同樣為消化性潰瘍致命的危急現象。但無論如何,單純的消化性潰瘍致死率實在不高。

消化性潰瘍的兩大元兇

根據醫學研究,大約有九十五%∼一○○%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旋桿菌直接或間接造成的,而因為這病菌導致胃潰瘍的比率也高達七十%∼八十%。

在台灣地區被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比率高達五十四%,但不是所有的被感染者都會產生消化性潰瘍的症狀,有可能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菌種的不同(產生的毒性不同)或是人體本身基因不同(產生的抵抗力不同)的影響。

幽門螺旋桿菌不僅會造成消化性潰瘍及胃炎,現在更發現帶有cagA基因的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胃癌的形成;另外,在幼兒時期即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若經長時間的慢性胃炎而未給予治療,胃黏膜的腺體會逐漸萎縮而形成「萎縮性胃炎」,最後形成胃癌;如果是在成年以後才感染者,病患終期一生其病程發展通常無法來得及轉化為惡性癌症。

第二種導致消化性潰瘍的主因是長期間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如阿斯匹靈),大約每服用六個月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罹患消化性潰瘍的機率就增加一%,甚且在停藥一年內其好發的機率都不會下降,所以使用這些藥物(應該是任何的藥物)都必須由醫師指導使用。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南山人壽:教戰小朋友投保建議 當媽媽們的神隊友
「我每天要做別人的,老婆、媽媽、女兒、媳婦、員工、一個愛地球的好人。我真的已經累到⋯⋯你們懂我的意思...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推出HER大好專案 讓女性更有本錢追求美好人生
社會型態變遷、平權意識抬頭,女性近年來在教育程度、工作收入以及自主意識都比以往提升許多,女力時代的崛...
市場訊息
亞幣走弱 防禦性貶值恐達半年
亞洲貨幣整體走弱,新台幣終止連3升,外匯員表示,人民幣跟韓元走貶,新加坡金管局祭出貨幣寬鬆,導致星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