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台灣邁入投資型保險時代?
文/黎曉英 | 2006.06.01 (月刊)

「投資型商品根本違反保險保障的精神!」、「保險是用來轉嫁風險的,而投資型保險卻是為客戶創造風險……」、「要將高達150%~180%的費用揭露,客戶一定無法接受!」、「賣投資型保險,如果讓客戶虧大錢我該怎麼辦?」……。當民國91下半年第一張投資型商品在國內問世時,許多保險業者與壽險外勤人員對於這種打破傳統一切都提供保證窠臼的新壽險商品可說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抱持著質疑的態度,甚至是排斥與抗拒者也不在少數,許多業務員對於要跨入銷售具投資風險的壽險商品更是感到不安與困惑。

不過,在市場利率一路下滑,壽險公司面臨巨額利差損問題,以及預定利率調降、傳統壽險保費三級跳的情況下,保險公司與業務員也不得不接受保險已到了不轉型就會被淘汰的階段,那時許多4、50歲的保險中高階主管更被迫重拾書本學習投資理財知識,通過投資型保險證照考試因此成為當時教育訓練的最主要目標。

台灣壽險市場投資型保險的年代已來臨

投資型保險推出的第一年,因為保險業者都還處於摸索及調整政策階段,送審通過的商品也有限,所以只賣了81億多元,但到了推出的第二(92)年,在不少公司加入銷售行列下,就締造了848億元的保費收入,佔當年度新契約保費的24%;之後93、94年的保費收入持續往上衝,分別為1646億元、2,089億元,佔率也達35%與37%;今(95)年1到4月更是創歷史新高,1,579億元的新契約保費收入中,投資型商品就佔了51%、達807億元,也就是說每2元的新契約保費收入中就有1元是來自投資型商品,正式宣告台灣壽險市場已邁入投資型商品年代。

變額壽險是大宗  年金險佔率才1成多

目前國內投資型商品共分為壽險與年金險兩大類,其中壽險商品又以是否導入萬能壽險的保費與保額彈性調整機制,區分為變額壽險及變額萬能壽險;而年金險則分為變額即期年金與變額遞延年金兩種。

在保費收入來源上,投資型壽險是大宗、佔率超過8成,年金險部分則佔不到2成。若以93年的統計資料來看,變額壽險佔89.5%,變額年金險才佔10.5%,而且全部都是變額遞延年金,顯示變額年金目前在國內的接受度仍低;在壽險方面,隨著萬能壽險彈性機制的普受好評,變額萬能壽險的比率也越來越高,以93年資料來看,變額壽險佔49%、變額萬能壽險佔 40%。

躉繳保費比率5續年保費佔率2

一般壽險分期繳費是主要方式,只有在特殊情況下保戶才會選擇躉繳,所以躉繳保費佔率有限;但在投資型保險,一來因為某些公司主攻結構債的投資型商品,這種商品幾乎都採躉繳保費;二來大部分銀行銷售的投資型商品也都採躉繳方式,因此投資型商品躉繳保費的佔率,在92、93年度都高達7、8成,去(94)年比率則是稍微下降為6成1,今年1到4月更降到5成4,這是否代表民眾選擇連結定時定額基金的投資型商品比率增加,國內投資型商品的發展越加成熟?仍有待觀察!

再進一步分析投資型保險續年度保費收入的情況,過去因為躉繳比率高,所以續年保費收入就少,以94年為例,整年投資型保險的總保費為2,386億元,其中初年度保費就佔了87.5%、為2,089億元,續年度保費才佔12.5%、為298億元。但若以93年保費1,646億元、躉繳比率為71%來算,94年的續期保費應該要有477億餘元(1,646億元×29%=477億元),如今卻才只298億元續繳,顯示有37.5%的保費因故中斷,至於中斷原因為何?值得保險業者探究。不過隨著國內投資型保險發展漸上軌道,加上時間的累積,續繳率應會慢慢提高,例如今年1到4月續年保費的佔率就增加到20%。

統一安聯與佳迪福是目前國內兩家專賣投資型商品的公司

除了整體的分析外,再來看看個別公司在投資型商品的發展。目前國內29家壽險公司中,只有6家沒有跨入投資型商品的領域,包括中華郵政、國寶、宏泰、美國、安達與中泰,剩下的23家公司或多或少都有加入銷售行列。其中,以投資型保單為主要行銷商品的統一安聯,在92、93年時投資型保費收入都排名第一,直到去年國泰人壽大力主推「創世紀變額萬能壽險」後,統一安聯才讓出冠軍寶座,不過仍位居第2,而且市佔率高達23.2%,與當時排名第3新光的9.3%與第4南山的6.6%市佔率,還有段蠻大的差距。

但到了今年4月底,除了國泰仍穩坐冠軍位置外,南山在第1季競賽期結束後,「伴我一生變額壽險」的保費收入已衝到第2名,市佔率更從去年的6.6%大幅增加到今年1到4月的17.9%,使得統一安聯排名退居第3。目前國內除了統一安聯專賣投資型商品,保費佔率高達99.5%外,佳迪福也是主銷投資型商品的公司,保費佔率從93年的92%、94年的93%,到今年1到4月的96%,成為國內繼統一安聯後另一家專賣投資型商品的公司。

國泰投資型保費佔率達65  南山從去年的26飆到今年的76

在去年投資型商品保費排前10大的公司中,佔率超過6成的除了統一安聯與佳迪福外,就只有保誠一家;今年的1到4月,雖然前10大公司都一樣只是排序做了些挪移,但除了台壽與保誠外,其他8家公司投資型商品保費佔率都大幅增加。像國泰的投資型保費佔率就從92年的24.6%、93年的32.1%、94年的58.1%,一路飆升到今年1到4月的65.5%。今年1到4月國泰投資型商品保費收入為198億元、佔同期新契約總保費的6成5,投資型商品保費的市佔率為24.6%。

今年1到4月投資型保費收入排名第2的是南山,去年南山的排名是第4,今年則躍升到第2,保費佔率更從94年的26.5%大幅增加到今年1到4月的76.2%;也就是說,南山今年1到4月每100元新契約保費收入中就有76元是來自投資型保險,而南山同時也是今年以來投資型保費佔率增幅最大的公司。事實上,今年南山的商品策略是投資型保險佔30%、分紅保單30%、意外及醫療險佔40%,但在短年期儲蓄險已無誘因、投資型保險接受度逐漸提高加上最低稅負制的推波助瀾下,南山今年1到4月的競賽期下來就共締造了189億元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其中有145億元都是來自投資型保險。

新光起步最慢成長飛快 台壽競賽投資型只給佣金不計業績

排名第4的新光可說是投資型商品保費收入前10大公司中較慢發展投資型商品的公司,在92年時投資型保費佔率才3.7%、93年也不過16.5%、94就增加到37.3%,今年1到4月更是上升到60.7%的佔率。另外,新光也是前10大公司中除台壽以外,投資型商品躉繳保費比率最低的公司。

排名第6的富邦、第8的三商美邦與第9的ING安泰,今年1到4月投資型商品保費佔率都比去年成長;前10大公司中保費佔率不增反減的公司,除了保誠外的另一家就是台壽,其中保誠保費佔率從94年的82.5%降至今年1到4月的77.6%,降幅不大;台壽則是為主推意外與健康險,今年的業務競賽在投資型商品上採取只給佣金而不列入業績方式,因此去年雖做了63億元的投資型保險,但今年1到4月保費卻僅剩8億多元,投資型佔率也從去年的41.2%減為今年1到4月的23.4%。

2%業務來自保經代 透過銀行保險的收入達31

最後觀察投資型商品的行銷通路,在94年度2,089億元的投資型商品保費收入中,來自銀行保險通路的有648億元、佔31%,透過保險經代人的則僅2%,66%的業務則是來自壽險業務大軍。不過今年1到4月,透過壽險業務員的比率則提高到75%,銀行保險比率降為23%,保險經代人通路則仍維持2%不變。

個別公司方面,94年投資型商品保費收入前10大公司中,9成以上業務靠自家部隊的公司有國泰、南山、新光、三商美邦及台壽;銀行保險是主要通路的公司則有統一安聯、佳迪福、富邦、康健及中國;另外,在經代人方面,全球有24%、統一安聯7%、富邦5%的業績是來自保險經紀人、代理人。

若比較今年1到4月與去年會發現,富邦、保誠與ING安泰在業務員比重上明顯增加,富邦從去年的31%增加為46%、保誠從79%提高到92%、ING安泰則從84%提高為99%;全球來自經代人業務的比重,在今年1至4月增加為51%;中國去年有96%的投資型業務是靠銀行保險,今年1到4月則改弦易轍,96%的業績都靠業務員。

至於仍然百分之百倚重傳統業務部隊的公司仍不在少數,包括三商美邦、台壽、宏利、遠雄、環球瑞泰、保德信、興農、國華、國際紐約及幸福。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華南產險:全民瘋國旅 旅綜險銅板價再抽獎
交通部「安心旅遊國旅補助」、經濟部「振興三倍券」和文化部的「藝 FUN 券」即將在7月份陸續啟動,不...
健康醫療百科
洗腎好憂鬱 3E法則活出自我
頭份一名63歲梁性男子,26年前在窯廠上班,卻因工作忙碌、作息不正常,被醫師診斷有腎病,但他誤信偏方...
人壽保險
餐桌上的兩大風險 「食」在保險怎麼做?
所謂「民以食為天」,「食」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然而,隨著食品製造方式的進步、食物保存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