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不管想不想,只要活著就有退休的一天
如果能夠自由決定退休時間或可以順利工作到屆齡退休,或許還有機會在離開職場前準備好足夠的退休金,等待逍遙自在的日子。但是因為任職公司的經營狀況改變,或自己的健康、家庭或工作有突發狀況,而被迫必須提早停止工作或退出職場的人,就沒那麼幸運了。
雖然因為社會保險等政策機制的啟動,大多數人不致於「空手」退休,但即使如此,緊隨「退休」而來的必然是年紀變大、身體變差、就醫變常、收入變少、照料需求變多,靠著這些基本的保障,想要幸福退休可不容易。
「沒有人知道意外與明天哪個先到」這句話很多人耳熟能詳,其實,「退休」與「準備好」哪一件事會先來,一樣無法預期。
還好,每個人都可以拿到通往,幸福退休之路的金鑰匙。
只要現在就認清老年問題,立刻行動,而且越早開始準備,越有本錢退休。雖然沒有人可以預知自己會活多久,但是老化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而變老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不要以為老年問題是老年人的專利,老年問題更不是到老才要面對的問題。
很多人說,「我還年輕,談退休準備太早!」這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這種想法可能讓年輕人坐失今天為明天做準備的契機。
隨著時間過去,離退休的時間越近,時間越少、問題越多、為退休做準備的壓力越大。只有在年輕時能夠認清老年問題且未「老」綢繆的人,才能坦然面對老之將至的事實與問題。等到變成老人才開始學習當老人,可能為時晚矣!
4大進步與改變,帶來4大問題
擁有的背後可能是失去,改變與進步的代價可能是風險。
現狀是過去人類生活型態與科技進步的結果。以下與長壽和養老有關的4大問題正是4大進步或改變的代價,而且整體趨勢都指向每個人都需要更多銀子才能應付的方向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現在的年輕人未來要面對的老年與退休問題,比現在的中老年人難度更高,更需要提早做準備。
越活越久,退休後的20年,怎麼過?
全球人類壽命的延長是醫療科技進步,最具體的成果,國人平均壽命也逐年增加,98年男女性已分別高達75.88歲與82.46歲。
據推估到了民國115年,女性國人平均將可以活到86.0歲,比35年前增加8.86歲,男性則能夠活到79.2歲,增加7.37歲。
到民國140年男女性更將分別達到81.5歲與88.5歲。
如果法定退休年齡不變,每個人延長的當然是退休後的歲月。未來,退休後的日子可能長達20幾年,更長壽的,退休後的日子甚至可能長過在職中的歲月,要如何活得健康充實且經濟無虞,當然是現在和未來每個家庭在享受科技進步的成果之外,必須面對的問題。
越生越少,1個小孩怎麼養得起一對父母?
雖然一家子有一打子女的「榮景」只有在懷舊電影中看得到,或從老人家的談話中聽到,但是不到半個世紀前,台灣有6、7個孩子的家庭並不罕見。
民國52年台灣新生嬰兒有42.7萬人,平均每位婦女生育子女數達5.6人。當時政府為了控制人口成長,不得不祭出各種節育政策,「兩個孩子恰恰好」的口號,生多了衛生所還會派人上門關切輔導。
生育觀念改變、生育人數銳減是政府推動節育計畫最具體的成效,加上養兒育女的確不容易,少子化不但變成流行更成為令政府頭痛的趨勢。民國98年,台灣出生人口已經剩不到52年的一半僅19.1萬人,平均生育數更是跌到1.02人,台灣已成為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現在1對夫妻平均生養1個小孩,未來1個孩子就要照顧1對父母。現在很多年輕夫妻還有爺爺奶奶等其他家人幫忙照顧這唯一的小孩,但是未來這個小孩至少得照顧父母2人,不管時間、精力、體力容不容許,光是經濟能力可能就是一大考驗!
愛孩子,可得先準備好自己退休後的一切所需。
老人越來越多,1.5人就業,如何扶1老?
高齡化、少子化雙重夾擊,傳統金字塔型的人口結構也開始扭曲。
平均壽命一直提高、老年人口增加;出生率一直下降,年輕人口銳減,將使得人口結構逐漸成倒金字塔型,年輕人扶養老年人的擔子也越來越重。
根據統計,98年台灣的扶老比約為7.0,表示平均每7個年輕人扶養一個老人,但預估到了145年扶老比將降到1.4,幾乎到了1位年輕人必須扶養1位老人的情況。
扶老比越來越低,代表過去大家庭合力分攤照顧長者的優勢已漸消失,退休規劃,還是早早準備,才是上策。
越老毛病越多,醫療費用會不會吃光老本?
醫療科技進步的另一個貢獻是,醫療團隊常常有機會把人從鬼門關搶回來,而年紀越大,被死神點名召喚的機會當然越多。接下來的問題是,養老本夠不夠拿來當與死神對抗的銀彈?
退休不僅是收入減少甚至經濟死亡的問題,隨著年紀增加罹病率提高,老年的醫療支出與照顧費用也相對可觀,規劃退休收入絕對不能遺漏老年的醫療費用支出。
另外,該調查也指出,近6成5的老人患有慢性病或重大疾病,而在最近一個月曾看過病者占65.4%,平均看病次數2.25次。過去一年曾經住過院者占20%,平均住院次數為1.85次,平均住院天數17.83天。若依健保局粗估統計,老年人的醫療費用平均約是年輕人的6倍之多。
因此,在做退休計劃時,千萬記得要將老年醫療成本納入,否則可能的龐大醫療支出或看護費用,可能會把老本吃光光。
僅1/3長者對身心健康自我感覺良好
上了年紀,體能、體力與健康狀況與事業一樣,會逐漸從高峰開始走下坡,因此難免對自己的健康與身心功能信心漸失,一項針對65歲以上國人對自己目前的健康與身心功能狀況的調查顯示,感覺「普通」的最多,有36.62%,「很好」的僅11.58%,「還算好的」21.86%,合計自我感覺良好的約十分之七。
有趣的是,即使女性比男性長壽,但是女性自覺很好、還算好和普通的,都比男性少,覺得不太好、很不好、很難說的,都高過男性。
近7成長者患有慢性病
疾病要「成長」到對身體健康構成威脅跟人變老一樣,需要時間,因此年老多病不足為奇,也因此老當益壯才令人羨慕。
通常年紀越大,身體的毛病越多,其中又以各種慢性病最為常見。一項以65歲以上國人罹患慢性病與重大疾病的調查顯示,6成5以上的長者有這類疾病的困擾,其中女性更高達7成。
編輯推薦 | ||
公、勞、農、健保 只要中風、罹癌 就能領勞保?
秀朗去(九十八)年五月因車禍導致右手臂皮膚受傷,留下一大片肥厚性疤痕,最近她聽說皮膚不能排汗也... |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4年07月02日
勞動部:發生公傷以職災身分就醫 可減免醫療費用
... | 財產保險 租車出遊 事故自負額上看萬元台灣高鐵自2007年通車以來,北高一日生活圈形成,隨著租車業者規劃出「甲借乙還」的便民服務,更讓「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