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最賺錢的,就是最好的公司?
| 2002.07.01 (月刊)

保險公司的財務必須健全。對保戶而言,這是最起碼的保障,對政府監理機關而言,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這也是為什麼各國政府要對保險業訂出各種財務預警系統,與監督機制的原因。       

保險業公開信用評等,在其他先進國家雖然都已行之多年,但是在台灣特殊的主客觀條件下,迄今還沒有任何一套信用或財務能力評等,可以搶得先機,被台灣保險業或主管機關奉為圭臬。雖然幾個國際知名的信評機構,在台灣市場都已經下了不少功夫,甚至主動公布自行以公開資訊所做的信用評等,但除非主管機關強制執行,要求每一家保險公司都必須接受並公布某一機構的評等結果,否則這些信評機構在台灣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但是不論未來哪個機構的信用評等,會雀屏中選,成為台灣保險市場的指標,我們都有必要了解信用評等的功能。

信用評等原則上可以供消費者、投資人與監理機關判斷一家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一家經營穩健的保險公司,其信用評等當然必須在一定的等級以上。假設這家信評機構的專業技術、數據資料以及職業道德都沒有問題的話,那麼在此一合乎要求的等級以上的公司,應當都是可以被消費者和主管機關接受的。

對於準備併購保險公司的買主,或想買保險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而言,信評等級當然越高越好。相對的,能夠創造較好的評等的公司,既比較容易找到買主,也比較容易賣到好價格。這個時候信用評等確實是一個很值錢的談判籌碼。

然而對保戶而言,一家符合基本要求的保險公司,信用評等是不是等級越高越好,或者是不是最高最好,那就見仁見智了。因為保險畢竟不只是數字,何況同樣是報表上的一個數字,也可能有許多不同的來源甚或手段。因為數字是死的,創造、分析與解讀數字的人是活的。如果認為一家財力最雄厚的保險公司,或者一家最賺錢的保險公司,就是最好的公司,那麼這個推理就像「財力最雄厚的人,就是最好的人」、「最會賺錢的人,就是最值得信賴的人」一樣粗糙,叫人難以信服。

幾年前,一位從不同行業跨足保險業的領導人,曾毫不諱言的表示,自己之所以斥資買下保險公司,是因為看上這家保險公司有可觀的高品質資產,又有源源不斷的保費進帳,可供週轉運用。如今這家公司的投資收益比起保費收入果然毫不遜色,他們自行委託所做的信評當然也非常漂亮。

但是,一家以投資為主業的保險公司,能給保戶什麼?保戶給這樣的公司什麼樣的評價?這些問題恐怕都不是從信用評等可以找到答案的。

 

 

 

 




編輯推薦
公、勞、農、健保
勞保投保薪資上限調高 退休後每月多領883元
勞動部11日宣布,勞保投保薪資分級表上限,自今(2016)年5月1日起調高為45,800元,預估將有...
市場訊息
國泰金控:2016國泰『高中3對3』籃球決賽暨HBL邀請賽火熱開打
今年的國泰高中3對3籃球決賽於7月2日火熱開打,最後產生了男女組冠亞軍,另外現場也續辦了去年...
市場訊息
台灣人壽:關注高齡議題 致力成失智老人守護天使
中國信託金控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台灣人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灣人壽」)長期關注高齡議題,繼去年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