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40歲銀行理專鐘明達
投資型壽險年資:7年,買投資型壽險目的:了解投資型保單
擔任銀行理專的鐘明達,7年前剛入行時,為了想了解自家銷售的商品,自己投保了一張投資型壽險。
鐘明達看過前收型投資型壽險的介紹後認為,目標保險費附加費用率高,若是每年投入50萬元目標保險費,前5年就要被收取75萬元的附加費用,對著重投資的銀行客戶來說,吸引力遠不如直接購買基金。但是他認為,不少高資產客戶注重投資績效卻常忽略自身保障,若是利用投資型壽險,不但能夠投資還可以提高保障。
經過仔細的研究,鐘明達發現,若是將目標保險費降到最低,其餘資金利用增額保險費投入,只要被扣取3%的附加費用,可以大幅減少投保成本,雖然之後投入的增額保費仍然要扣取附加費用,但是前期保費進入投資帳戶的比例較高。
這個方法雖然能替保戶節省成本,理專拿到的佣金卻減少很多,但是鐘明達認為,替客戶增加保障才是他銷售投資型壽險的主要動力。
他為自己規劃一張保額2百萬的投資型壽險,年繳最低目標保費3萬6千元,另外每年繳交一筆6萬元增額保費,前5年收取的附加費用只有6萬3千元,遠比直接年繳目標保費9萬6千元所收的附加費用少了8萬1千元,而且增額保費可不固定繳交,鐘明達多會等市場水準較低時才加碼買進,以同樣成本獲得較多的單位數。
每天都要接觸理財資訊的鐘明達,會在工作閒暇之餘利用壽險公司提供保戶的平台關心投資帳戶漲跌,順便也提醒客戶適時轉換或了結獲利。
原本鐘明達選擇的標的都是國外投信機構發行的基金,並在各檔基金原幣別報酬率達到7%時將獲利部分提領出來,後來他注意到以新台幣計價的投資型保單,部分提領時還得扣掉匯兌損失,實質報酬率只有4~5%,所以將其中兩檔轉換為國內基金,以減少匯兌損失。
鐘明達實戰心得
1. 不同幣別標的轉換、提領時,可能產生匯兌風險。
2. 增額保險費附加費用率低,是節省附加費用的利器。
32歲忙碌空姐蔡育華
投資型壽險年資:5年,買投資型壽險目的:彌補壽險保障不足
外型亮麗的蔡育華從小立志成為空姐,卻沒想到真正當了空姐之後,因為職業風險等級過高而無法投保意外險。蔡育華原本就有媽媽替她規劃的200萬終身壽險以及堪稱完整的醫療險,在壽險業務員的建議下,她向保險公司投保了保額200萬的投資型壽險,藉此彌補壽險保障不足。
長時間待在飛機上、來往不同的國家,投資型壽險彈性繳費的設計彌補了蔡育華無法固定繳費的難題,這5年來,蔡育華只繳了3次共18萬元的保費,而因為沒時間關心投資帳戶,她選擇2檔保守型的全球債券型基金與環球資產配置基金做為投資標的,截至2011年底累計報酬率雖然只有0.02%左右,但是在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期間,都從未出現過負值,蔡育華認為對現階段注重保障需求的她,保本遠比增值重要,目前投資帳戶還有9萬多元。
空姐的職業壽命不長,蔡育華打算再過5年就轉戰外商公司,屆時投資型壽險已扣完附加費用,能運用的資金較多,也有時間能兼顧理財、善用投資型保單的理財優勢。
蔡育華實戰心得
1. 現在買投資型保單是為現在也為將來做準備。
2. 投資型保單進可攻退可守,符合職業生涯轉變大者的需求。
45歲工程師 林大雄
投資型壽險年資:3年,買投資型壽險目的:為退休金做準備
林大雄目前在科技公司當工程師。94年勞退新制實施時,選擇勞退舊制的他原本預期自己65歲退休時可拿到一筆可觀的退休金,沒想到隔年就被公司裁員,公司替他提撥的那筆退休金成了一場空。邁入中年的他好不容易找到新工作,但退休金得從頭開始累積,讓他覺得若想安穩退休,還是靠自己最好。
原本他買了一張20年期月繳一萬的增額壽險、另外每月定期定額5000元投資一支新興市場基金。沒想到過了2年發生金融海嘯,放了將近1年的無薪假,讓他不得已只好停繳保費讓保單先停效,定期定額投資的基金不但繳不出錢來,投資報酬率更一路跌到-26%,讓他不得不贖回,原本投入18萬元資金,結果只領回13萬多,賠掉4萬多元。
景氣回溫、公司恢復正常營運後,林大雄重新檢視自己的規劃,因為增額壽險前幾年解約不划算,因此復效後仍持續繳費做為基本退休金,但是林大雄決定將每月定期定額投資的5000元改為投保可以彈性繳費的投資型壽險,保額120萬。
好景不常,容易受環境變動影響的科技業2011年底因歐債風暴讓林大雄又開始放無薪假,幸好5個月後就回復正常上班。這段期間林大雄只負擔增額壽險的保費,還算過得去,他很慶幸買了投資型壽險,不用再面對繳不出錢來被迫認賠的窘況。
林大雄實戰心得
1. 收入不穩定時,可暫緩繳交投資型壽險保費、減輕支出壓力。
2. 景氣不好時先別認賠殺出,如果有餘裕,能加碼買進更好,景氣修正後累積報酬率就會回到正值。
50歲菜籃族邱春華
投資型壽險年資:5年,買投資型壽險目的:獲得比定存更高的利率
結婚後開始當全職家庭主婦的邱春華,每個月只有2萬元家計費可以運用,省吃儉用下來一個月可以存下2千元私房錢。
邱春華每個月都會到銀行把私房錢存起來,2007年某天,銀行櫃員告訴她將這2千元「存」在投資型保險中,就像定存一樣,利率還比定存高出很多,說得邱春華很心動,當場簽名,往後每個月都把這2千元存在這個「高利率」的保單中。
1年後發生金融海嘯,看到對帳單上的報酬率變成負值,邱春華才知道投資型保險會賠錢,而且前幾年附加費用率高,扣除後投資帳戶價值根本不及已繳保費一半,解約也拿不回所有的錢,雖然生氣卻又無法舉證投訴當初銷售的櫃員。只好先將保單帳戶價值提領出來,以免越賠越多。
在當保險業務員的好姊妹阿環知道後,認為邱春華誤打誤撞買了投資型壽險,但是持續繳交保費可以讓原本沒有任何壽險保障的她擁有20萬壽險保障,還能投資基金,利用定期定額投資平均投入成本,久了也能累積一筆數目不小的私房錢。
阿環向邱春華介紹了投資型保單的架構與特點,教她上網看投資帳戶淨值、報酬率的變動,並告訴她基本的投資觀念,阿環才知道當初先將帳戶價值提領出來止跌的觀念只會讓她買高賣低,懊悔不已。
2011年底歐債危機,邱春華看到所有基金的報酬率都由正轉負,雖然心急但想到阿環曾說過的景氣循環,於是耐著性子等待,到2012年3月底,景氣開始回春,各檔的累計報酬率也如阿環所說回到正值,讓邱春華鬆了口氣,也更了解該如何「照顧」這張投資型保單。
邱春華實戰心得
1. 購買任何理財商品之前,都應該仔細了解商品結構與風險。
2. 看到負報酬率不要急著贖回。
編輯推薦 | ||
投資理財 金狗年理財術年終獎金運用四部曲
根據人力業者的調查,2005年超過9成的企業會發放年終獎金,整體產業平均為1.61個月,普遍來... | 市場訊息 國泰人壽:退休理財多元配置 兼顧資產傳承與特定傷病保障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2021年資料統計國人平均壽命達81.3歲,隨著平均餘命... | 市場訊息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預告》哪些壽險商品最有創意(三)
保險界年度盛事、有保險奧斯卡美譽的【保險信望愛獎】今年進入第26屆,頒獎典禮將於8月5日(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