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儲備子女教育基金的3大原則
文/羅尤美(投顧公司協理) | 2006.12.01 (月刊)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95)年9月所發布的「國人對婚姻與生育態度」調查,7成的受訪者贊同兩個孩子恰恰好,但生了一個孩子的人,卻有半數以上因「經濟不足以負擔生養小孩」及「孩子的教育成本太高」等因素而不想再生,可見現今子女教育支出確實是父母的一大負擔。不過,由於社會風氣轉變,生孩子不再只是為了傳宗接代的責任,有更多目的是為了圓滿一個家,促進夫妻間的感情,若礙於經濟壓力而放棄,不免令人覺得可惜。其實只要透過理財規劃並盡早執行,就可以減輕拉拔小孩長大的經濟負擔。

從幼稚園到大學教育費用近2百萬

身為父母者不能不知道孩子從唸幼稚園到大學畢業,教育支出究竟要花多少錢?一般雙薪家庭若沒人可幫忙照顧小孩,普遍會選擇讓孩子上私立幼稚園,3年念下來約需花費60~70萬元;之後上公立小學及中學,可稍微減輕一點經濟負擔,9年下來約15萬,接下來再讀公立高中約6萬元,上了大學則因公私立或科系、需不需外宿等因素而有所差距,但4年下來有可能花到上百萬。

不過,現代父母多半採取菁英政策,抱持生一個孩子傾全力好好栽培的心態,因此,多少還會讓孩子上個補習班、學語文或加強課業輔導等,希望透過接受更好的教育,讓孩子的未來更有競力。除此之外,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從1996年至2005年這10年間,台灣的大學學費平均單年漲幅約5%,教育支出還有調漲的壓力與變數。

儲備教育基金要趁早!

今年大學錄取率再創新高,顯示高等教育日漸普及化,讀大學似乎已成必然,且根據104人力銀行所發布的「2006社會新鮮人起薪大調查」顯示,研究所畢業生平均起薪為31,092元,大學28,212元,專科25,894元,學歷對平均起薪仍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做父母的總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孩子輕鬆贏在人生起跑點,因此,對於子女學費支出的事前規劃與準備就顯得相當重要。再加上學費具有必要性及不二價的特性,不能省也不能等,及早規劃儲備子女的教育基金,別讓學費支出成為孩子求學之路的絆腳石。

儲備教育基金3原則

而為人父母在儲備教育基金時,宜掌握精挑細選適當的投資理財工具、採「核心」投資策略與要定期投資、長期持有等3個原則,才能讓孩子求學的每個階段,都能有足夠的教育經費。

選擇適當的投資理財工具

在選擇投資工具方面,除了考量能夠抵抗學費調漲及通貨膨脹的壓力外,還要考量投資風險。若以一般父母較為熟悉的定存、台股、基金三類投資工具來看,目前國內5大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平均約為2%左右,雖然風險偏低但收益有限,恐怕無法追上學費調漲的幅度;若選擇投資台股,雖可能有超額報酬,但波動風險偏高,萬一買到地雷股慘遭套牢,股價縮水幅度也相當快速。

因此,太過保守或積極的投資工具,較不適合做為長期籌措教育基金的來源,而透過海外共同基金分散投資標的,比起自行投資一、二檔股票來說,投資風險明顯較低;由專業經理人自動視市場變化調整基金資產配置,還可免去自行選股的煩惱;也具有申購手續簡便、變現性佳的便利性。對工作忙碌的現代父母們而言不失為節省時間精力的投資選擇!此外,海外共同基金適合採取小額定期定額投資的策略,可說是儲備子女教育基金的利器。

採「核心」投資策略

教育費用應以儲備至大學為目標,並採取核心投資策略,選擇風險較低、長期績效較佳的「全球型股票基金」做為投資主軸,雖然過去10年來,全球股市經歷網路泡沫及911恐怖攻擊等危機,但根據理柏資訊統計,代表全球股市的摩根士丹利世界指數過去10年平均年報酬率仍達10.11% (台幣計價至2006/10/31,3年非年化的波動風險、原幣計價為2.60%,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獲利的保證),投資全球股市不失為抵抗學費調漲壓力的好選擇。

定期投資、長期持有

利用定期定額投資海外共同基金,可以透過長戰線的方式,減輕每月的投資負擔,利用試算可以發現同樣要在20年內儲蓄200萬元的教育經費,如果投資在年報酬率10%的工具上,且僅投資3年,那每月必須投入的金額約為4萬8千元,但如果將投資期限伸長至18年,則每個月應扣款的投資金額則只要3千多元;可見得隨著投資年限的延長,每個月的扣款壓力也愈低。

由於定期定額投資是在固定時點投資固定金額,當基金淨值上揚時,可買到的單位數較少;當淨值下降時,買到的單位數較多,所以能分散投資風險、平均進場成本,長期投資下來能減輕短線震盪的影響,也較有機會掌握完整的波段漲幅。世界第二大富豪巴菲特,他投資勝績彪炳的祕訣就在「價值選股、分散投資並長期持有」,因此建議只要所選擇的該檔基金長期趨勢看好,過去長時間投資績效穩健,應該要耐心投資、長期持有,在市場處於低檔時,更應持續扣款,趁此累積更多的單位數,當市場上漲達到預設的理財目標,則可考慮部分贖回備用、但持續扣款投資,以享受資產成長的複利效果。

及早籌措 避免遺憾發生

現代人晚婚趨勢成型,使得不少人升格為父母時已三、四十歲,等到孩子上大學,父母的年紀可能已接近退休,一方面既要籌措子女的學費,又要擔心自己的退休金,負擔可不輕,然而當孩子有天賦、有意願學習時,若因為學費上短缺而放棄學習機會,都將是父母心中的一大遺憾。建議你及早儲蓄教育基金,將來也才有機會給予小孩最完整的教育,讓孩子的未來有能力也讀得起!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野村投信:內外兼備 新興債券中長期持續看好
新興市場並未受到美國縮表與持續升息的步伐影響,短線震盪後隨即回復至上揚格局。回顧今年以來,新興市場主...
市場動態
台保險滲透率世界第一 須走向商品創新
台灣保險業滲透率為世界最高,產險業總資產也都維持在3,100億元的規模,此顯示出台灣金融業的擴張困難...
市場訊息
《我的成功方誠式‧陳姵芩》完美制度×絕對信任 大誠寶寶的金鑽人生
很多人認為先有保險經驗再轉職,會比較適應保險經紀人的模式,但選對平台加上完美制度,也能「第一次做經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