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投資理財
選擇權5大攻略祕訣
文/許派一(投顧公司協理) | 2003.01.01 (月刊)

基本上選擇權是以小搏大的金融工具,財務槓桿比率超過期貨,但選擇權的「買方」卻無保證金被催繳的壓力,因此可以作波段操作,可謂風險有限,獲利空間無限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至於選擇權的「賣方」,雖然所負的責任無限,不過只要是風險控制得宜,事實上還可以增加額外的收益。最奇妙的是,選擇權如果操作得當,看對行情可以擴大獲利空間;即使看錯行情,也可能因賺到隱含波動率而減輕誤判行情的損失,對投資人而言,可說是利多於弊。

影響選擇權價格的五大因素

最近幾年來,選擇權交易在全球各主要交易所成長快速,股票選擇權的交易量更居全球選擇權商品交易的首位,所以股票選擇權可以說是當前全球選擇權市場中的主流商品,在國內發展也是方興未艾。

一般而言,影響選擇權價格共可歸納出五大因素,包括選擇權標的目前的市價、選擇權的執行價格、現貨的波動率、選擇權距到期時間、無風險利率等,每一項因素都會對選擇權的價格有不同層面的影響。其中標的指數的變化、履約價與利率對投資人而言都是顯而易見,剩下的時間及波動率兩項變數,對選擇權價格的影響較大。

剛入市者可把握大原則

投資人在剛開始接觸選擇權時,不必學專業機構所使用的套利模式,只要把握一個大原則:看多就作多,看淡就作空即可。剛入市者可以把握幾個簡單原則:

● 先以買入選擇權為主:因為買方頂多損失權利金,只有到期的限制,沒有保證金追繳的問題,獲利空間卻無限;反觀賣方雖然能先收取權利金,但承擔履約的風險卻很大,若行情逆轉,有可能產生很大損失。

● 簡單原則:與期貨的理由一樣,應選定最近月份的一個履約價交易,在多空操作上,用買權來看多,或用買進賣權來看空。此外,儘量不要採取太複雜的組合式交易,因為組合式交易需要電腦的輔助才容易成功,並不適合一般投資人,何況套利所賺取的利潤空間有限。

價外優先:對中長線趨勢較有把握者可選擇較為價外的選擇權,以較便宜的權利金所產生高槓桿效果,發揮以小搏大的功能;但也不宜偏價外太多,以免到期時不易到達履約的價位,形成無效率的浪費。

● 下單應避免用市價:衍生性金融商品在流通性不佳或劇烈振盪時,買賣價差太大是很普遍的現象,若下市價單,成交價格可能很差,一買一賣之間就損失了可觀的價差,應儘量運用限價單,避免獲利被嚴重壓縮。

● 儘量持有至到期:其實選擇權適合中期佈局,它是買一個執行權利和預期,當走勢吻合預期時,獲利可能是以倍數計算,由於買進選擇權沒有保證金不足的問題,禁得起振盪行情的上沖下洗,所以不必像期貨一樣頻繁進出,通常採用「持有至到期」的策略,獲利的機會越大,當然如果在選擇權到期前便達到了原先預估的獲利目標,自然是落袋為安。

台指選擇權買賣策略

選擇權的上市最大的好處是提供投資人多樣化且更為靈活的投資工具,若能有效與期貨及現貨操作互相搭配,必然可以發揮事半功倍的投資效益。若是搭配買進選擇權,因最大損失可以控制,較不易被洗出場。投資人可以參考表一,以便瞭解台指選擇權買賣策略、運用時機、報酬與承擔風險。

利率的高低只是一種相對標準,若拿過去十年台灣的利率水準比較,現階段當然屬低利率,但若比較日本平均每年定存利率僅○‧二五%,則台灣目前的利率水準其實也不算太低,其實低利率時代的投資策略,就是趕快去做高利率時不敢做的投資,例如期貨公司台指選擇權操作就是不錯的嚐試。

 

 

 

 




編輯推薦
公、勞、農、健保
災保法加碼哪些給付? 完整新制一次看!
Q:台北郭先生問 勞工保險原本就有提供職業災害的保障,今年5月1日又實施《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
市場訊息
國泰人壽:「Young高登計劃」 實現夢想與工作並進
近年來,年輕世代求職看重未來的職涯發展,以夢想與工作並進為求職選擇的目標,並重視薪資福利、升遷制度及...
財經時勢
「無差別」保單強制執行惹議 保險局:將排除保障型保單
「無差別」保單強制解約執行引發民怨!為顧及民眾的壽險保障權益,立委鍾佳濱等人提出臨時提案,建請司法院...